摇臂转轴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700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摇臂转轴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引擎内燃机的汽缸头摇臂转轴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于一般机车引擎内燃机中,为使各个机件可顺畅运作,必须加入、或由其它部位导入适量的机油以作为润滑之用,藉以避免各个机件之间产生摩擦损耗而造成内燃机的损害。
以汽缸头内的摇臂为例,传统润滑方式是直接在摇臂上开设有一润滑油孔,并使润滑用的机油由此润滑油孔渗入,藉以形成摇臂及摇臂轴与汽缸头间的润滑油膜,而达成润滑的目的。
然而,上述于摇臂上开设的润滑油孔必须藉由另一加工程序为之,且此加工程序必须独立于另一加工机台方可完成润滑油孔的开设,因此,传统直接于摇臂上开设润滑油孔的方式,除了制造程序过为繁琐外,并容易因此提高其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摇臂转轴润滑结构,以能简化润滑结构的制造程序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设置于一汽缸头内部,且于汽缸头的内部形成有一中空容室,而于中空容室内的左右二侧壁分别形成有相对的一第一内壁面、以及一第二内壁面,其中的第一内壁面上挖设有一第一轴孔,同时第二内壁面上挖设有一第二轴孔,第二轴孔同轴于第一内壁面上的第一轴孔。
此外,一摇臂转轴枢接于上述汽缸头内的第一、第二轴孔内,且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上述汽缸头的第一内壁面上设有一集油凹槽,且此集油凹槽设置于汽缸头整车组立状态下邻接第一轴孔的上方位置处。
依上述结构,当汽缸头运作时,其中空容室内所飞贱的润滑油可经由集油凹槽加以集中,且由于此集油凹槽设置于汽缸头整车组立状态下邻接第一轴孔的上方位置处,因此,集油凹槽内所集中的润滑油可经由集油凹槽向下方流入至第一轴孔内,藉以达成摇臂转轴的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直接于汽缸头的内壁面上形成集油凹槽,而无须如传统般必须于摇臂上另外开设一润滑油孔,并因此可避免传统的复杂加工程序,亦即本实用新型可确实达成简化润滑结构的制造程序,并藉以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尚可于汽缸头的第二内壁面上再设有另一集油凹槽,且此另一集油凹槽设置于汽缸头整车组立状态下邻接第二轴孔的上方位置处,如此可再提升摇臂转轴的润滑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IV-IV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III-III剖视图。
图号说明1汽缸头 11 中空容室 12 第一内壁面121 第一轴孔13 第二内壁面131 第二轴孔14 集油凹槽141 缺口 15 另一集油凹槽151 另一缺口16 集油肋2 摇臂转轴31 第三轴孔34 第三集油凹槽 41 第四轴孔44 第四集油凹槽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贵审查委员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一较佳请同时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IV-IV剖视图、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摇臂转轴润滑结构设置于一汽缸头1内部,此汽缸头1于其后侧处(RR)为其进气侧,而于其前侧处(FR)为其排气侧。
上述的汽缸头1于整车组立时呈前倾状态组设,如图3、及图4所示,且此汽缸头1于其内部形成有一中空容室11,于中空容室11内左右二侧壁分别形成有相对的一第一内壁面12、以及一第二内壁面13,于第一内壁面12上挖设有一第一轴孔121,于第二内壁面13上挖设有一第二轴孔131,第二轴孔131同轴于第一轴孔121,同时,一摇臂转轴2枢接于此汽缸头1内的第一、第二轴孔121,131内,此摇臂转轴2为汽缸头1内进气侧的摇臂转轴2。
此外,于汽缸头1的第一内壁面12上并直接一体成形凸设有二集油肋16,其分别位于二侧而形成一集油凹槽14,且此集油凹槽14设置于汽缸头1整车组立的前倾状态下邻接第一轴孔121的上方位置处,同时于此集油凹槽14的下缘另凹设有一缺口141,此缺口141则连通至第一轴孔121以及摇臂转轴2。
另外,于汽缸头1的第二内壁面13上另设有另一集油凹槽15,此另一集油凹槽15设置于汽缸头1整车组立的前倾状态下邻接第二轴孔131的上方位置处,同时于此另一集油凹槽15的下缘更凹设有另一缺口151,此缺口151则连通至第二轴孔131及摇臂转轴2。
借由上述结构,当汽缸头1运作时,其中空容室11内所飞溅的润滑油可经由集油凹槽14,15加以集中,且由于集油凹槽14,15分别设置于汽缸头1整车组立的前倾状态下邻接第一、第二轴孔121,131的上方位置处,因此,集油凹槽14,15内所集中的润滑油可经由集油凹槽14,15向下方、并经由其缺口141,151而分别流入至第一、第二轴孔121,131内,以达成摇臂转轴2的润滑。
如同上述,由直接于汽缸头1的第一、第二内壁面12,13上分别形成一集油凹槽14,15,且其以一体成形的方式直接于汽缸头1素材上形成,如此可避免传统于摇臂上另外开设一润滑油孔、并因此造成加工程序复杂的问题,由上述的结构可确实达成简化润滑结构的制造程序,并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上述的摇臂转轴2为汽缸头1内进气侧的摇臂转轴2,当然可同时针对汽缸头1内排气侧的摇臂转轴(图未示)为相同的结构设计,亦即于汽缸头1的第一内壁面12上、且邻近于汽缸头1排气侧的一侧,再开设有一第三轴孔31,另于汽缸头1的第二内壁面13上、且邻近于汽缸头1排气侧的一侧,再开设有一第四轴孔41,而汽缸头1内排气侧的摇臂转轴则枢接于此第三、第四轴孔31,41内。
另外,于上述汽缸头1的第一、第二内壁面12,13上再分别形成有一第三、第四集油凹槽34,44,其同样分别设置于汽缸头1整车组立的前倾状态下邻接第三、第四轴孔31,41的上方位置处,借由如此的设计,同样可达成汽缸头1内排气侧的摇臂转轴的润滑目的,且借由同样的设计方式,可确实达成简化润滑结构的制造程序,并达到了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摇臂转轴润滑结构,是设置于一汽缸头内部,该汽缸头于其内部形成有一中空容室,中空容室内左右二侧壁分别形成有相对的一第一内壁面、及一第二内壁面,该第一内壁面上挖设有一第一轴孔,该第二内壁面上挖设有一第二轴孔,第二轴孔同轴于该第一轴孔;以及一摇臂转轴,枢接于汽缸头内的第一、第二轴孔内;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的第一内壁面上设有一集油凹槽,且该集油凹槽设置于该汽缸头整车组立状态下邻接该第一轴孔的上方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集油凹槽于其下缘更凹设有一缺口并连通至该第一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摇臂转轴为一进气摇臂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摇臂转轴为一排气摇臂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的第二内壁面上更设有另一集油凹槽,且该另一集油凹槽设置于该汽缸头整车组立状态下邻接该第二轴孔的上方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另一集油凹槽于其下缘更凹设有另一缺口并连通至该第二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壁面上凸设有二集油肋以形成该集油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摇臂转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集油肋分别一体成形于该第一内壁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摇臂转轴润滑结构,是于汽缸头内的相对二内壁面上分别形成有一同轴的轴孔,并将一摇臂转轴枢接于前述的轴孔内,而于至少其中一内壁面上设有一集油凹槽,且此集油凹槽设置于汽缸头整车组立状态下邻接轴孔的上方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汽缸头运作时,其中空容室内所飞溅的润滑油可经由集油凹槽加以集中,并向下方流入至轴孔内以润滑摇臂转轴。因此,本实用新型直接于汽缸头的内壁面上形成集油凹槽,可避免传统的复杂加工程序,简化润滑结构的制造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01M9/00GK2742148SQ200420118158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
发明者洪国基, 吴芳振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