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用涡轮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389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用涡轮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内燃机排放气体的内燃机用涡轮加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涡轮增压器,是连接于小排量汽车内燃机排气管路中的一种增压装置,该装置的涡轮机构由输出皮带轮传动于汽车内燃机化油器进气口所设的气泵,其目的是以增加进气量的技术手段改善汽车内燃机燃烧值,以便提高内燃机动力性,并降低尾气中有害成分的含量。但事实证明上述涡轮增压器对于内燃机动力性改善效果甚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存在的对于内燃机动力性改善效果甚微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可以明显改善内燃机动力性、进而达到显著节约燃油效果的内燃机用涡轮加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装置由连接于内燃机排气管路中的涡轮机及其固定于涡轮机动力输出轴的主动皮带轮所组成,涡轮机主体与其出气口之间设有二次爆燃室,该爆燃室设有与涡轮机叶轮同轴且同向转动的辅助叶轮组,涡轮机输出轴设有高压磁电机,二次爆燃室壳体设有其火花塞,涡轮机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传动于固定在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从动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辅助叶轮组由相间设置的大小半径叶轮构成。
所述的涡轮机动力输出轴设有作用于涡轮机轴承的机油泵。
所述的从动皮带轮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传动皮带轮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本装置利用内燃机排放气体由涡轮机产生转矩叠加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作为驱动内燃机冷却、润滑等系统的辅助动力。经试验证明能提高内燃机有效功率10-20%,能明显提高内燃机动力性。所述有效功率的提高可以通过相等工况下节油10-15%得到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可明显提高内燃机动力性和节油效果显著的突出优点,尤其适用于柴油车和小排量汽车安装使用。


附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2涡轮机从动皮带轮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传动皮带轮为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涡轮机,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叶轮,2二次爆燃室,2-1辅助叶轮组,3机油泵,4高压磁电机,4-1火花塞,5主动皮带轮,6曲轴控制输出端,7从动皮带轮,8传动皮带轮,9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实施例,本装置的涡轮机1其进气口1-1连接小排量汽车内燃机的排气管,出气口1-2连接汽车内燃机废气排放管路,涡轮机1的动力输出轴固定有主动皮带轮5。涡轮机1主体与其出气口1-2之间设有二次爆燃室2,该爆燃室设有与涡轮机的叶轮1-3同轴且同向转动、并由相间设置的大小半径叶轮构成的辅助叶轮组2-1。涡轮机1输出轴设有高压磁电机4,二次爆燃室壳体设有其火花塞4-1。涡轮机1输出轴还设有作用于涡轮机各轴承的机油泵3,除润滑作用外还具有限制各轴承温升的重要作用。涡轮机1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5传动于固定在内燃机9曲轴控制输出端6的从动皮带轮7。高压磁电机4及其火花塞4-1可使内燃机未燃尽的、进入二次爆燃室2的混合气体引爆,其冲击力推动辅助叶轮组2-1,并使之与涡轮机1主体的叶轮1-3同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叶轮组2-1由9个辅助叶轮构成,大小半径叶轮的半径差形成气体爆燃的主要空间。本实施例的火花塞4-1的点火周期与本装置所配接的内燃机点火周期同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皮带轮8是为水泵等设施提供动力的皮带轮。
如图2所示,图1实施例的从动皮带轮7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传动皮带轮8可以为一体。
权利要求1.内燃机用涡轮加力装置,由连接于内燃机排气管路中的涡轮机及其固定于涡轮机动力输出轴的主动皮带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涡轮机主体与其出气口之间设有二次爆燃室,该爆燃室设有与涡轮机叶轮同轴且同向转动的辅助叶轮组,涡轮机输出轴设有高压磁电机,二次爆燃室壳体设有其火花塞,涡轮机输出轴固定的主动皮带轮传动于固定在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从动皮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叶轮组由相间设置的大小半径叶轮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轮机动力输出轴设有作用于涡轮机轴承的机油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皮带轮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传动皮带轮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辅助装置,由连接于内燃机排气管路中的涡轮机及固定其输出轴的主动皮带轮组成,涡轮机主体与其出气口之间设二次爆燃室,该爆燃室的辅助叶轮与涡轮机叶轮同轴且同向转动,涡轮机输出轴设高压磁电机,二次爆燃室壳体设有其火花塞,固定于涡轮机输出轴的主动皮带轮传动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的从动皮带轮。本装置利用内燃机排放气体由涡轮机产生转矩叠加于内燃机曲轴控制输出端,作为驱动内燃机冷却、润滑等系统的辅助动力。经试验证明能提高内燃机有效功率 10-20%,能明显提高内燃机动力性。
文档编号F02P1/00GK2777209SQ20052002553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5日
发明者吕国屏, 金继业 申请人:吕国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