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236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汽车排气净化技术中,下述情况在不断地增多。即同时使用为了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早期活性化而直接连接到排气集合管的直接催化剂(集合管催化剂)、和为了净化利用该直接催化剂所不能完全净化的排气而布置在车底板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底板催化剂。为了实现早期活性化而尽量地将底板催化剂布置得离发动机近一些,但是和直接催化剂一样,催化剂贵金属会因为排气的热而烧结。这是一个问题。
作为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本案申请人提出了记载在特开2004-74490号公报中的排气净化用催化剂。该催化剂,是通过将催化剂贵金属布置到氧吸藏材即铈—锆系列复合氧化物的晶格或者原子间(晶点间),来提高该氧吸藏材的氧吸藏能力,同时防止催化剂贵金属的烧结的。
另一方面,尽管发动机的空燃比在不断地变化,却要求三元催化剂能够吸收该空燃比的变动而可靠地净化排气。相对于此,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是这样记载的,因为上述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很大,所以氧吸藏/放出相对空燃比的变动的响应性很高,排气净化效率提高。
针对确保上述催化剂的耐热性和针对确保对空燃比变动的追随性的要求,到目前为止采取的对策是,使布置在发动机废气排出通路上的催化剂量增多或者是使催化剂容量增大。但是,近年来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即因为车辆居住性的提高,车室也要取得宽一些,发动机室就变窄。再加上发送机的大型化,便要求提高发送机室中直接催化剂的布置性(谋求的是小型化)。而且,对底板催化剂来说也是一样的,因为与布置在底板的驱动轴、悬横架等其它部件的关系,也要求提高该布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谋求提高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基本性能即净化性能、确保耐热性。进一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或者布置性。
本发明的课题如下,即通过在废气排出通路上布置起三元催化剂作用的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测催化剂,同时在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中掺杂铑,也就是说,将铑布置在氧吸藏材即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之间,以谋求提高上游侧催化剂的耐热性、排气净化性能、氧吸藏能力。下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是一种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路上废气流动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催化剂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
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分别含有氧吸藏材,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铑被布置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比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多。
换句话说,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比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多,意思就是说,即使在发动机的空燃比振幅很大的情况下(例如A/F是在以理论空燃比14.7为中心以±0.9以上的振幅变动的情况下),排气中的氧也不会因为该空燃比的变动而不足,对藏材/放出都很有利。
因此,上游侧催化剂中,排气净化率因空燃比的变动而下降的情况就减少。于是,避免了因为确保排气净化性能而导致的催化剂大型化,或者是有利于催化剂的小型化,能谋求布置性提高。这样一来,因为即使在如上所述空燃比的振幅很大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在上游侧催化剂的氧的吸藏/放出来吸收排气中的氧浓度的变动,所以对下游侧催化剂来说,尽管该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相对地少了,却能高效地净化排气,从而能够和上游侧催化剂一样,对小型化或者布置性的提高都很有利。
而且,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铑,不仅起到增大氧吸藏量的作用,还起到净化作为催化剂贵金属的HC(碳化氢)、CO(一氧化碳)以及NOx(氧化氮)的作用。而且,因为该铑布置在所述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而牢固地键合到该复合氧化物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排气的热量造成的烧结。而且,利用铑,还防止了该复合氧化物本身由于排气的热量导致的构造破坏,甚至是氧吸藏能力下降。
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可以是布置在汽车发动机室的直接催化剂或者底板催化剂。当所述上游侧催化剂是直接催化剂的时候,能够使所述下游侧催化剂是底板催化剂;当所述上游侧催化剂是底板催化剂的时候,能够使所述下游侧催化剂是布置在比上游一侧底板催化剂还靠近废气流动的下游一侧的底板催化剂。这一点和下面所述的其它发明一样。
第一方面的发明,并不限于采用将铑布置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材料作为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只要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与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相比相对较多,便可不管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种类如何。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将铑布置在成份和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不同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比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大。
换句话说,当发动机的空燃比的振动数很高(例如大于等于1Hz)的时候,即使万一上游侧催化剂采用了氧吸藏量较多的氧吸藏材,氧的吸藏/放出相对该空燃比的变动会推迟,从而不能实现所希望的排气净化。于是,在本发明中,是使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高于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良好地响应振动数很高的空燃比变动来进行氧的吸藏/放出,从而来提高排气净化性能。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将铑布置在铈、锆及钕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将铑布置在铈和锆二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
从后述的实验数据可明显得知,将铑布置在铈、锆及钕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大于将铑布置在铈和锆二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因此,根据本发明,提高了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从而能够确保空燃比的振动数很高时的排气净化性能。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是一种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路上废气流动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催化剂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
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包括设置在载体上的内侧催化剂层和设置在该内侧催化剂层上的外侧催化剂。
所述外侧催化剂层中含有将铑布置在含有铈、锆及钕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
换句话说,因为含在上游侧催化剂的外侧催化剂层中的氧吸藏材,是将铑布置在含有铈、锆及钕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所以其氧吸藏量多且氧吸藏速度大。因为这样的氧吸藏材含在直接暴露给排气的外侧催化剂层中,所以在上游侧催化剂中,由于该氧吸藏材而有效地吸收了空燃比变动。于是,避免了因为确保排气净化性能而导致的催化剂大型化,或者是有利于催化剂的小型化,布置性提高。而且,因为由上游侧催化剂吸收了排气中的氧浓度的变动,所以下游侧催化剂也能够有效地净化排气。和上游侧催化剂一样,对于谋求小型化或者提高布置性都很有利。
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铑,不仅起到增大氧吸藏量的作用,还起到净化作为催化剂贵金属的HC、CO、NOx的作用。因为该铑布置在所述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而牢固地结合到该复合氧化物上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排气的热量造成的烧结。而且,利用铑还防止了该复合氧化物本身由于排气的热量而导致其结构遭破坏,甚至是氧吸藏能力下降。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中,至少含有将铑布置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和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中附着有铑而构成的氧吸藏材中之一。
因此,在下游侧催化剂,因为由其氧吸藏材吸收空燃比的变动,而且,氧吸藏材中含有铑,所以在高效地净化排气这一方面很有利。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或者第五方面的发明中,钯含在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内侧催化剂层中,铂含在该上游侧催化剂的外侧催化剂层中。
因此,抑制了内侧催化剂层的钯和外侧催化剂层的铂的烧结或者合金化。而且,通过由外侧催化剂层来保护钯,便抑制了该钯中了排气中的硫、磷等的毒。


图1是显示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显示催化剂A的结构的图。
图3是显示催化剂B的结构的图。
图4是显示催化剂C的结构的图。
图5是显示氧吸藏特性的测量装置的概略图。
图6是显示上述测量装置中的氧气脉冲和一氧化碳脉冲的产生状态的时序图。
图7是显示用上述测量装置的质量分析计测量的质量数是32的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对三种氧吸藏材的相对氧吸藏量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9是对三种氧吸藏材的相对氧吸藏速度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中,1是汽车的发动机,2是废气排出通路,3是布置在该废气排出通路2中废气流动的上游一侧的上游侧催化剂(三元催化剂),4是布置在该下游一侧的下游侧催化剂(三元催化剂)。
<催化剂A~C的调制>
为了在图1所示的催化剂布置下构成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个催化剂装置,调制出了图2到图4所示的三种催化剂A、B、C。任一种催化剂都是在蜂窝状载体(以下称其为载体)的单元壁5将位于单元壁一侧的内侧催化剂层6和直接暴露在排气中的外侧催化剂层7叠层而形成的。
(有关催化剂A)图2所示的催化剂A的内侧催化剂层6的催化剂成份是钯/氧化铝。这是在含有质量百分比是4%的镧的γ-氧化铝粉末中后附着作为催化剂金属的钯而得到的。这里所说的“后附着”意味着让催化剂金属溶液接触γ-氧化铝粉末等载体并烧结而附着上催化剂金属。具体而言,采用了蒸发干固法。
另一方面,催化剂A的外侧催化剂层7的催化剂成份是Rh-CeZrNdO和铂/氧化铝的混和物。Rh-CeZrNdO是将铑布置在铈、锆及钕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铂/氧化铝在含有质量百分比是4%的镧的γ-氧化铝粉末中后附着上作为催化剂金属的铂而得到的。用与钯/氧化铝一样的方法调制得到。
-Rh-CeZrNdO催化剂成份的调制-Rh-CeZrNdO,是以铈、锆、钕及铑各溶液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调制得到的。说明该调制法。首先,将规定量的羟基硝酸锆、硝酸铈、硝酸钕(III)以及硝酸铑和水进行混和,使其合计为300mL,在室温下将该混和溶液约搅拌一个小时。将该混和溶液加热而升温到80℃以后,再边用玻璃棒用力地、快速地搅拌,边将准备在另一烧杯中的28%的氨水50mL一次全部加进来并混和。该氨水的添加、混和在1秒钟以上完成。将混和上该氨水而混浊的溶液放置一天一夜,将所生成的块结(cake)放到离心分离器上,充分地水洗。在150℃的温度下将该已水洗的块结干燥以后,再在400℃的温度下保持5个小时,接着再在500℃的温度下保持2个小时。在这样的条件下烧成。
因为按上述做法得到的Rh-CeZrNdO,是添加铑成份,利用共沉淀法生成的,所以铑和铈、锆、钕一样布置在该复合氧化物的晶点上。换句话说,成为牢固地键合到该复合氧化物上的状态。或者是成为铑布置在该复合氧化物的晶点之间的状态。无论是哪一种状态,铑都是在复合氧化物的微晶表面及微晶内部均匀分散。
-催化剂成份的涂敷-在形成内侧催化剂层6时,秤出并混和分别相对各个载体是规定附着量的钯/氧化铝和氧化铝粘接剂,再在其中添加离子交换水,由此而调制出悬浮液。利用将载体浸渍到悬浮液后再提上来,将多余的悬浮液吹掉这一方法,将悬浮液涂敷到载体上。接着,在150℃的温度下干燥1个小时,在540℃的温度下烧结2个小时,这样来形成内侧催化剂层6。
在形成外侧催化剂层7时,秤出并混和相对载体是规定附着量的Rh-CeZrNdO、铂/氧化铝以及氧化铝粘接剂,再在其中添加离子交换水,由此调制出悬浮液。将悬浮液涂敷到已形成有内侧催化剂层6的载体上。和内侧催化剂层6一样进行同样的干燥和烧结,而形成外侧催化剂层7。
-催化剂容量及催化剂成份的附着量-催化剂A的容量(载体容量)是0.9L。以钯/氧化铝和铂/氧化铝这样的形式加以附着,使γ-氧化铝附着量(载体每1L的附着量)是50g/L,钯/铂的附着量(载体每1L的附着量)分别是0.1g/L。使Rh-CeZrNdO的附着量是100g/L。而且,Rh-CeZrNdO中CeZrNdO复合氧化物的质量成份比是CeO2∶ZrO2∶Nd2O3=22∶68∶10,该复合氧化物中的铑是质量百分比0.116%。
(有关催化剂B)在图3所示的催化剂B中,内侧催化剂层6的催化剂成份和催化剂A一样是钯/氧化铝。外侧催化剂层7的催化剂成份是Rh-CeZrO和铂/氧化铝的混和物。采用Rh-CeZrO这一点和催化剂A不一样。该Rh-CeZrO是将铑布置在铈和锆的二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而形成的,和催化剂A的Rh-CeZrNdO一样是利用共沉淀法调制的。
和催化剂A一样,形成内侧催化剂层6和外侧催化剂层7。催化剂B的容量是0.9L。对钯/氧化铝和铂/氧化铝来说,催化剂成份的附着量和催化剂A一样,使γ-氧化铝是50g/L,使钯和铂分别是0.1g/L。Rh-CeZrO的附着量是100g/L。而且,Rh-CeZrO中CeZrO复合氧化物的质量成份比是CeO2∶ZrO2=25∶75,该复合氧化物中的铑是质量百分比0.116%。
(有关催化剂C)图4所示的催化剂C,内侧催化剂层6的催化剂成份和催化剂A一样是钯/氧化铝。外侧催化剂层7的催化剂成份是Rh-CeZrO和铂/氧化铝的混和物。采用Rh-CeZrO这一点和催化剂A不一样。该Rh-CeZrO是铑后附着在铈和锆的二元复合氧化物中。
和催化剂A一样形成内侧催化剂层6和外侧催化剂层7。催化剂C的容量是1.0L。对钯/氧化铝和铂/氧化铝来说,催化剂成份的附着量和催化剂A一样,使γ-氧化铝是50g/L,钯和铂分别是0.1g/L。Rh-CeZrO的附着量是100g/L。而且,Rh-CeZrO中CeZrO复合氧化物的质量成份比是CeO2∶ZrO2=25∶75,该复合氧化物中的铑是质量百分比0.116%。
<有关氧吸藏能力>
上述催化剂A~C的Rh-CeZrNdO、Rh-CeZrO及Rh/CeZrO起氧吸藏材的作用。这里,测量了这些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和氧吸藏速度。说明其测量方法。
换句话说,调制将氧吸藏材和氧化铝混和以后的颗粒状试样,热处理(在大气气氛下1000℃的温度下加热24小时)后,测量了氧过剩气氛下的氧吸藏速度。图5示出了该测量装置。在该图中,符号11是支撑试料12的玻璃管,试料12由加热器13加热并保持在规定温度上。在玻璃管11的比试料12往上的上游一侧连接着能够以脉冲状提供O2、CO及He各种气体的脉冲气体产生装置14;在玻璃管11的比试样12往下的下游一侧经由毛细管圆柱16连接着质量分析计17,还设有排气部18。在玻璃管11的试样保持部安装了用于控制温度的热电对19。
在进行测量时,将玻璃管11内的试样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上,一边从排气部18一定不变地排气,一边如图6所示每隔15秒钟产生O2脉冲(25ms的脉冲),进行几个循环周期以后,接下来就是从产生O2脉冲开始晚4秒钟产生CO脉冲(50ms的脉冲)。在这一期间,由质量分析计17测量每一个周期下质量数是32的信号强度(O2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这样一来,如图7所示,求出了CO脉冲前的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在仅产生O2脉冲的那一段时间内,试样的氧饱和、稳定后的信号强度变化情况的数据)、以及CO脉冲后的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显示在O2脉冲使其产生CO脉冲时稳定后的信号强度变化时的数据)。在这一情况下,之所以在CO脉冲前和CO脉冲后的两个信号强度上产生差别,是因为该试样藏材了氧所致。
也就是说,因为是从氧已饱和的试样通过的氧的量来看CO脉冲前的信号强度,所以CO脉冲前的信号强度原样反映出由O2脉冲带来的氧量。另一方面,由于CO进入而从试样放出O2并成为CO2,所放出的这一部分氧被重新吸藏,所以CO脉冲后的信号强度减小,减小量是被吸藏的那一部分氧。结果是,若从CO脉冲前的信号强度减去CO脉冲后的信号强度,便能得到氧吸藏量。
图8显示的是,当设测量温度是300℃、Rh-CeZrNdO的氧吸藏量为1时,所述各个氧吸藏材的相对氧吸藏量。无论在哪一个温度下,Rh-CeZrNdO的氧吸藏量都是最多,Rh-CeZrO次之,Rh/CeZrO的氧吸藏量最少。
图9显示的是,当设测量温度是300℃、Rh-CeZrNdO的氧吸藏速度为1时,所述各个氧吸藏材的相对氧吸藏速度。无论在哪一个温度下,Rh-CeZrNdO的氧吸藏速度都是最快,Rh-CeZrO次之,Rh/CeZrO的氧吸藏速度最慢。
<第一、第二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各个催化剂装置的构成>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催化剂A作上游侧催化剂3,采用催化剂C作下游侧催化剂4。因此,上游侧催化剂3(催化剂A)的氧吸藏材(Rh-CeZrNdO)的氧吸藏量比下游侧催化剂4(催化剂C)的氧吸藏材(Rh/CeZrO)的氧吸藏量多且氧吸藏速度大。含有第一个实施例的上游侧催化剂3和下游侧催化剂4的催化剂容量是1.9L。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采用催化剂A作上游侧催化剂3,采用催化剂B作下游侧催化剂4。因此,上游侧催化剂3(催化剂A)的氧吸藏材(Rh-CeZrNdO)的氧吸藏量比下游侧催化剂4(催化剂B)的氧吸藏材(Rh-CeZrO)的氧吸藏量多且氧吸藏速度快。含有第二个实施例的上游侧催化剂3和下游侧催化剂4的催化剂容量是1.8L。
在比较例中,采用催化剂C作上游侧催化剂3,还采用催化剂C作下游侧催化剂4。因此,上游侧催化剂3的氧吸藏材和下游侧催化剂4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及吸藏材速度相等。含有比较例的上游侧催化剂3和下游侧催化剂4的催化剂容量是2.0L。
<对第一、第二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各个催化剂装置的评价>
利用仿真气体流通反应装置和排气分析装置测量了有关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各个催化剂装置的HC、CO以及NOx净化的熄灯(light-off)温度T50和高温净化率C400。事先对第一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各个催化剂A~C进行在大气气氛下1000℃的温度下保持24个小时的热处理。而且,T50和C400是在空燃比丰富的仿真气体(温度600℃)流通10分钟后测得的。T50是让流入催化剂的仿真气体温度从常温逐渐地上升,当净化率达到50%时的催化剂入口的气体温度。C400是催化剂入口气体温度是400℃时的净化率。
使仿真气体的A/F=14.7±1.2。也就是说,通过一边让A/F=14.7的主流气体一定不变地流动,一边脉冲状地添加规定量的变动用气体,而强制地让A/F在±1.2的振幅下振动。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让该振动数是1Hz,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让该振幅数是2Hz,在比较例中让该振动数是1Hz和2Hz这两种。使第一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仿真气体流量相等。但如上所述,因为催化剂容量在第一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不同,所以空间速度SV相互不同。具体而言,第一个实施例中空间速度SV是63200h-1,第二个实施例中空间速度SV是66700h-1,比较例中空间速度SV是60000h-1。而且,仿真气体的升温速度是30℃/分。结果显示于表1中。
表1

对第一个实施例(振动数1Hz)和比较例(振动数1Hz)加以比较,尽管第一个实施例的空间速度比比较例的空间速度大,但从T50和C400来看,实施例的要比比较例的好。要承认这是因为上游侧催化剂3使用的是氧吸藏量多的氧吸藏材Rh-CeZrNdO之故。
从比较例的结果可知,虽然若将振动数从1Hz提高到2Hz,有利于排气的净化,但和第一个实施例(1Hz)进行比较时第二个实施例(2Hz)的T50的提高量要比将比较例从1Hz变化到2Hz时高。
可以认为第二个实施例的下游侧催化剂4使用的是氧吸藏量和速度较好的Rh-CeZrO也有影响,但要承认上游侧催化剂3的氧吸藏材Rh-CeZrNdO的氧吸藏速度大也起了作用。结果是,第二个实施例中,C400也上升到了近100%。特别是,若考虑到与第一个实施例相比第二个实施例的空间速度高这一点的话,则第二个实施例的催化剂结构很优秀这一点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发明中,可以让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各自的氧吸藏材中进一步后附着催化剂金属。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所说明的各个实施例,只要是不违反权利要求范围所规定的精神和范围,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属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路上废气流动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分别含有氧吸藏材;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铑被布置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比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将铑布置在成份和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不同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比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速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将铑布置在铈、锆及钕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所述下游侧催化剂的氧吸藏材,将铑布置在铈和锆二元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
4.一种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路上废气流动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包括设置在载体上的内侧催化剂层和设置在该内侧催化剂层上的外侧催化剂层;所述外侧催化剂层中含有将铑布置在含有铈、锆及钕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侧催化剂,至少含有将铑布置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的氧吸藏材和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中附着有铑而构成的氧吸藏材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钯含在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内侧催化剂层中,铂含在该上游侧催化剂的外侧催化剂层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布置在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路中废气流动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催化剂3、4。上游侧催化剂3和下游侧催化剂4分别含有氧吸藏材,上游侧催化剂3的氧吸藏材,是将铑布置在含有铈和锆的复合氧化物的晶点或者晶点间而形成的,在同一温度下上游侧催化剂3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比下游侧催化剂4的氧吸藏材的氧吸藏量多。因此,本发明能够提高排出气体净化催化剂装置的基本性能即净化性能、确保耐热性,还能谋求装置的小型化或者提高布置性。
文档编号F01N3/28GK1846839SQ200610067840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
发明者三好诚治, 山田启司, 高见明秀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