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676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循环发动机气缸盖上冷却水的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特点,需要对正常工作的发动机进行冷却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当前,对发动机的冷却方式主要有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其中,在大型发动机上主要应用的为水冷式冷却,即采用在气缸的缸盖体上设有冷却水循环装置以实现对气缸的冷却。而目前采用的发动机水冷方式主要为在发动机的气缸上设置冷却水路,并且每缸气缸盖体上的冷却水路都是独立的,各缸之间互不通水,这就需要考虑每一缸的回水问题,一般回水管与每一缸都要有接口,这样不但增加了回水管和缸盖的设计难度,提高工艺性要求,而且要考虑出水口的位置要便于布置出水管,因为现有的缸盖出水侧都会有进排气管等其他零件的布置,使缸盖出水管侧空间紧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它通过将各气缸缸盖上的冷却水路串联起来,不仅有利于气缸的冷却,而且简化了出水管的结构,节省了气缸盖体进排气侧的空间,便于了其他零件的布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涉及发动机上各气缸的气缸盖体,气缸盖体内设有水腔,所述相邻两气缸盖体之间设有接管,接管密封连通相邻两气缸盖体上的水腔;所述发动机两侧气缸的气缸盖体的外侧分别设有出水管。
做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相邻两气缸盖体相邻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水腔的通孔,所述接管的两端插入相邻两气缸盖体上相应通孔内;所述接管上设有两环槽,两环槽内分别设有可将接管固定于相邻两气缸盖体之间的挡圈。
做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孔的内表面上设有环状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结构的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由于是采用将发动机上所有的气缸的缸盖上的水腔串联起来一同进行冷却水的循环,这样,就简化出水管结构,避免了每个气缸盖体都设有出水管的空间紧张问题,节省了气缸盖体进排气侧的空间,便于其他零件的布置,并且各缸之间的循环水路串联,有利于冷却水的循环和对发动机的气缸的冷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体上的通孔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为涉及发动机上各气缸的气缸盖体1,在各气缸盖体1内设有水腔11,在相邻两气缸盖体1之间设有接管2,接管2能够密封连通相邻两气缸盖体1上的水腔11,在发动机上位于两侧的气缸的气缸盖体1的外侧分别设有出水管3,出水管3可以与发动机上的节温器连通,回到发动机上的水泵,完成冷却水的循环。
为了安装和使用时的方便,如图2所示,可以在发动机上相邻两气缸盖体1其相邻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各自气缸盖体1上水腔11的通孔12,即在各气缸盖体1和与其相邻的气缸盖体1二者之间相邻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12,而接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该相邻两气缸盖体1上相互对应的通孔12内;在接管2上设有两环槽21,如图3所示,两环槽21内分别设有可将接管2固定于相邻两气缸盖体1之间的挡圈22,即通过挡圈22与气缸盖体1的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接管2设置于两气缸盖体1之间,而为了增强接管2与气缸盖体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如
图1所示,可以在通孔12的内表面上设有环状凹槽13,在凹槽13内设有与通孔12和接管2相互密封配合的密封圈4。
权利要求1.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涉及发动机上各气缸的气缸盖体(1),气缸盖体(1)内设有水腔(11),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两气缸盖体(1)之间设有接管(2),接管(2)密封连通相邻两气缸盖体(1)上的水腔(11);所述发动机两侧气缸的气缸盖体(1)的外侧分别设有出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两气缸盖体(1)相邻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水腔(11)的通孔(12),所述接管(2)的两端插入相邻两气缸盖体(1)上相应通孔(12)内;所述接管(2)上设有两环槽(21),两环槽(21)内分别设有可将接管(2)固定于相邻两气缸盖体(1)之间的挡圈(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2)的内表面上设有环状凹槽(13),凹槽(13)内设有密封圈(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气缸盖体冷却水回水装置,涉及发动机上各气缸的气缸盖体,气缸盖体内设有水腔,所述相邻两气缸盖体之间设有接管,接管密封连通相邻两气缸盖体上的水腔;所述发动机两侧气缸的气缸盖体的外侧分别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不仅有利于气缸的冷却,而且简化了出水管的结构,节省了气缸盖体进排气侧的空间,便于其他零件的布置。
文档编号F02F1/40GK2876349SQ20062008112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孙健, 张英, 李昌信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