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47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并且尤其涉及减少油底
壳中存储的机油起泡的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般地,油泵通过曲轴的旋转而被驱动,以通过粗滤器抽 取收集在油底壳中的机油并在压力下将机油传送到内燃机的每个部 件。已用于润滑及冷却内燃机的每个部件的机油流回油底壳并且再循 环。当流回油底壳的机油落在收集在油底壳中的机油的表面上时,收 集的机油中产生气泡。当包含气泡的机油被抽进粗滤器时,油泵可能 振动或不足量的机油可能被供应到发动机的部件。为了处理该问题,例如,JP-A-2005-120879中描述了具有 油底壳结构的传统的内燃机,该油底壳结构具有油底壳和油导管,所 述油底壳设置有隔断,隔断将油底壳中的空间分成入口和滴油口,机 油从入口被抽进粗滤器,而回油从上面落进滴油口;位于油底壳上方 的油导管接收回油且将机油引导到滴油口 。允许由油导管引导的机油 落进油底壳中的滴油口并且从滴油口通过成形为穿过隔断的下部的长 通道和开口引导到隔断内侧的入口 ,这样随着才几油流经长通道/人滴油 口到入口的时间的流逝可以减少包含在油底壳中的才几油中的气泡,以 减少将被抽进粗滤器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含量。在才几油从滴油口流经长通道到入口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 油底壳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含量减少。但是,因为当回油落进油底壳中 的滴油口时收集在油底壳中的机油中继续发生起泡,所以上文所描述 的措施仍然不足以有效地减少油底壳中的机油的起泡。另一参考文献描述了具有油底壳结构的内燃机,其中在油 底壳中设置了挡板。但是在该内燃机中,因为通过多个开口穿过挡板 的滴油口排出的机油落在油底壳中的油面上,所以通过机油落在油底 壳中的油面上,油底壳中的机油中仍然发生起泡。其具有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其可以有效地减少 油底壳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含量。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 一种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具有油底 壳和设置在所述油底壳内部的挡板,其中所述挡板具有贮存部和排油 口,所述贮存部用于收集回油,所述贮存部中的^L油通过所述排油口 排进所述油底壳中。排油口的开口邻近且面向所述油底壳的壁。根据上述方案,已用于润滑和冷却内燃机的各个部件的回 油不直接落在油底壳中的油面上,而是被接收在挡板的贮存部中,进 而消除暂时贮存在贮存部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另外,因为暂时贮存在 贝i存部中的机油通过邻近油底壳的后壁打开且面向油底壳的后壁的排 油口并沿着油底壳的壁排出,所以消除了发动^/L中^W由直接落到油底 壳中的油面上而发生的起泡。因为当将机油排到油底壳中的油面上时 不会发生起泡,所以有效地减少油底壳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含量。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板的所述贮存部可以具有呈大体矩 形形状的大体平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四侧中的三侧向上延伸的壁,且 所述排油口可以形成在四侧中所剩下的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中,暂时 贮存在贮存部中的机油平稳地通过在底部的一侧上开口的排油口并沿 着油底壳的壁排出。因为有效地防止了当将机油排到油底壳中的油面 上时起泡,所以有效地减少油底壳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含量。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板的所述底部可以接触所述油底壳 中的油面。在这种情况中,在内燃机运转的过程中油底壳中的油面可 能波动;但是,由于与挡板的底部接触防止了该波动,且防止了由油 面的波动引起的起泡。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板的所述底部可以在所述内燃机的 纵向上相对于所述油底壳中的所述油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中,即使当 发动机在运转的过程中油面的水平面依赖于发动机转速和收集在油底 壳中的机油量而变化时,油底壳中的油面也容易接触到挡板的底部。 因此,发动机在运转时有效地防止了油底壳中油面的波动,且有效地 防止了由油面的波动而引起的起泡。另外,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板的所述底部可以具有出油 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排油口相对在所述挡板的一侧上开口。在这种 情况中,即使在不可能通过排油口将挡板的贮存部中的机油排进油底 壳中的行驶情况下(例如在转向的过程中),通过出油口将机油平稳地 排进油底壳中。因此,有效地防止了因油底壳中的机油不足而引起的 空气被抽进粗滤器的现象。另外,在通过排油口将挡板的贮存部中的 机油平稳地排进油底壳中的正常行驶情况下,将贮存部中具有相对高 气泡含量的机油通过排油口排出,而聚积在贮存部的底部的具有相对
低的气泡含量的机油通过出油口排出。因此,消除贮存在油底壳中的 机油不足时,油底壳中机油中的气泡含量被减少。如上所述,因为排油口邻近且面向油底壳的壁,所以已用 于润滑和冷却内燃机的各个部件的回油不直接落在油底壳中的油面 上,而是被接收在贮存部中,挡板的贮存部中的机油通过排油口排进 油底壳。因此,消除机油中的气泡。另外,暂时贮存在贮存部中的机 油通过排油口沿着油底壳的壁排进油底壳中以防止起泡。因此,有效 地减少油底壳中的机油中的气泡含量。


从下文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的和 另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标记用于表示 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油底壳结构的发动机的从前 侧所视的横截面视图。
图2为表示将挡板安装到梯形框架上的方法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安装在梯形框架的挡板、机油粗滤器和油底壳的垂直 横截面侧视图。
图4是挡板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的线V-V所取的挡板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底壳结构应用于 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实例。梯形的梯形框架IO连接到发动机1的气缸体 11的下表面。曲轴12可转动地支承在梯形框架10和气缸体11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曲轴12的一端位于发动机1的前侧上,而曲轴12的 另一端位于发动才几1的后侧上。换句话说,曲轴12的轴向与发动机1 的纵向一致。如图2所示,以平面图所视为呈大体矩形形状的挡板2通 过贯穿在四个角落的螺栓孔20的螺栓B1固定为接近于梯形框架10的 下表面的中部。油底壳3的周缘连接到梯形框架10的下表面的外周缘, 这样油底壳3覆盖挡板2。另外,如图3所示,机油粗滤器4的底部连 接到梯形框架10的下表面的前部(图3中左侧)。机油粗滤器4沿着 挡板2的前侧向下延伸,且在机油粗滤器4的远端位于油底壳3的底 部处具有吸入口41。在这种情况下,机油粗滤器4连接到梯形框架10 的下表面的前部,挡板2固定在梯形框架10的下表面,且在该状态中, 油底壳3可以连接到梯形框架IO的下表面的外周缘上。因此,可以容 易地将挡板2、油底壳3和机油粗滤器4连接到梯形框架10的下表面。如图4和图5所示,挡板2具有用于收集回油的贮存部21。 贮存部21具有如平面图所视呈大体矩形形状的大体平的底部211和分 别,人底部211的四侧(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中的前侧、左侧和 右侧向上延伸且乂人外侧包围底部211的前侧壁212a、左侧壁212b和右 侧壁212c。即,底部211与发动才几1的纵向大体平行地延伸,而连接 到底部211的侧壁212a、 212b和212c的部分朝向贮存部21的内侧倾 斜。贮存部21具有向底部211的后部开口的排油口 22。收集在贮存部 21中的才几油通过排油口 22排进油底壳3。通过凹进贮存部21的底部211的后部所形成的引导部213用于将贮存部21中的机油平稳地引导 向排油口 22。排油口 22的下部在邻近且面向油底壳3的后壁31的位 置开口 。油底壳底部的位于挡板2的排油口 22下面的部分32比油底 壳底部的不位于排油口 22下面的部分更接近排油口 22。如图1所示,即使发动机1正在运转时,挡板2的底部211 也接触油底壳3中的油面(0)。以发动4几1的纵向来看,挡板2的底 部211相对于油底壳3中的油面(O)以预定角度a倾斜。同样,如图4和图5所示,挡板2的底部211具有出油口 23,出油口 23在邻近挡+反的前面(前侧壁212a)与排油口 22相对的 位置向下开口。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上面流回的才几油不直接落在 油底壳3中的油面(O)上,而是被挡板2的贮存部21所接收,进而 消除暂时收集在贮存部21中的机油的气泡。另外,因为暂时收集在贮 存部21中的机油通过排油口 22并沿着油底壳3的壁31排出,所以防 止由于机油直接落在油底壳3中的油面(O)上而继续起泡,排油口 22在底部211的后侧开口,邻近且面向油底壳3的后壁31。因为防止 了起泡,所以有效地减少了油底壳3中的气泡含量。同样,因为即使发动机1在运转时挡板2的底部211也接 触油底壳3中的油面(0),所以防止油底壳3中的油面(O)波动, 且防止因油面(O)的波动而引起的起泡。另外,以发动机l的纵向来看,因为挡板2的底部211相 对于油底壳3的油面(O)倾斜,即使当发动机1在运转的过程中油面 (0)的水平面根据发动机转速和收集在油底壳3中的机油量而变化,
油面(O)可以容易地接触挡板2的底部211。因此,即使当发动机l 在运转时也有效地防止油底壳3中油面(O)的波动,且有效地防止因 油面(O)的波动而引起气泡的产生。另外,因为出油口 23在接近底部211的前面,与排油口 22开口相对的位置朝油底壳3开口 ,所以即使在不可能通过排油口 22 将收集在挡板2的贮存部21中的机油排进油底壳3中的行驶情况下(例 如在转向的过程中),通过出油口 23也会将机油平稳地排进油底壳3 中。因此,通过防止贮存在油底壳3中的机油的不足,不会将空气抽 进粗滤器4。另外,在通过排油口 22平稳地将收集在挡板2的贮存部 21中的机油排进油底壳3中的正常行驶情况下,将在贮存部21中具有 相对高气泡含量的机油通过排油口 22排出,而聚积在贮存部22底部 的具有相对低气泡含量的机油通过出油口 23排出。因此,在消除贮存 在油底壳3中的机油的不足的同时可以减少油底壳3中机油中的气泡 含量。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且包括其它各种修改。例 如,虽然将所描述的油底壳结构应用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直列四缸发 动机中,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其它发动机中,诸如直列六缸 发动纟几和V型发动才几。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具有油底壳和设置在所述油底壳内部的挡板,所述油底壳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具有贮存部和排油口,所述贮存部用于收集回油,所述贮存部中的机油通过所述排油口排进所述油底壳中;及排油口的开口邻近且面向所述油底壳的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挡板的所述贮存侧向上延伸的壁,让一侧敞开着,且所述排油口形成在所述底部的所 述敞开的一侧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壁的连接到所述 挡板的所述底部的部分朝所述贮存部的内側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挡 板的所述底部接触所述油底壳中的油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挡板的所述底部 在所述内燃机的纵向上相对于所述油底壳中的所述油面倾斜。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挡 板的所述底部定位成与所述内燃机的纵向大体平行。
7、 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内 燃机的纵向与所述内燃机的曲轴的轴向 一致。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挡 板的所述底部具有出油口 ,所述出油口在与所述排油口的所述开口相 对的位置开口。
9、 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挡 板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将所述贮存部中的所述机油引导向所述排 油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结构,其中所述 油底壳的底部的位于所述挡板的所述排油口下面的部分形成为比所述 油底壳的所述底部的不位于所述排油口下面的部分更接近于所述排油C7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机的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3)和设置在油底壳(3)内部的挡板(2),挡板(2)具有贮存部(21),贮存部(21)用于收集循环通过发动机以润滑和冷却所述发动机后流回的机油。所述贮存部具有以俯视图所视的呈大体矩形形状的大体平的底部(211),和从底部(211)向上延伸的前、左和右侧壁(212a、212b和212c)。所述贮存部也具有排油口(22),贮存部(21)中的机油通过排油口(22)排进油底壳(3)中。排油口的开口邻近且面向所述油底壳的壁(31)。
文档编号F01M11/00GK101389832SQ200780006287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川岛孝弘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