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730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能源人造天体发动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物体在大地水平 自由地作恒速直线运动的、人造大地自由行星概念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效的新能 源终极能源四两拨千吨地球引力人造行星发动机一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的牛顿第一定律阐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作恒速直线运动, 那么只要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仍将保持静止或继续作勻速直线运动。它描述了力的一种性 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也可以使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变为另一 种形式。在伽利略时代之前,人们认为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会 静止。那些想探索是什么力使行星持续运动的人,没有认识到行星在轨道上作勻速运动,根 本不需要力。现有技术表明万有引力是行星天体的运动之源,无需外力作用,就能恒速直线运 动。由于人类对引力(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的认知有限,所以至今未能制造出无需外 力作用,就能够在地球大地自动作恒速直线运动的人造大地行星,作为再生能源为人类造福。

发明内容
目前采用以地球引力为动力源的,无需外力作用、无需受轨道路线约束的、能在地 球大地水平、自由式恒速直线运行的,人造大地自由行星概念发动机——超高效的新能源 终极能源四两拨千吨地球引力人造行星发动机——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的技术,文献 中记载得较少,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这方面技术成功案例的报导。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 用力是一个呈可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运动牵引的、小于重心偏心载重机构自身循环运行所 需能量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技术特征必然产生。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 用力是一个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 由该装置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产生。该装置由重心偏心载重系统与杠杆型牵引系统进行有 效组合联结;重心偏心载重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心轴、 上方小轮、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下方轮中心 轴、同步小轮、同步大轮、同步带、重物带、重物、小支撑杆条、高道、滚轮、滚轮轴杆组合相互 间相匹配连结配合;杠杆型牵引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 心轴、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中心轴、杠杆型牵引 杆、牵引轮、牵引轮中心轴、高道、高道支柱杆、低道、杠杆型小牵引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 杆、支点件、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组合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当杠杆型牵引杆上所承受的力 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牵引装置的一端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另一端呈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在重心偏心载重轮中设置的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 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下 方轮中心轴、同步小轮、同步大轮、同步带、重物带、高道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中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中心轴、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中心轴、 杠杆型牵引杆、滚轮、滚轮轴杆、杠杆型小牵引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支点件、双轮联 结牵拉支架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重物带中设置的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相 匹配连结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中设置的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 心轴、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中心轴、牵引轮、牵 引轮中心轴、高道、低道、杠杆型小牵引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支点件、双轮联结牵拉 支架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高道中设置的高道支柱杆、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相互间相 配合;杠杆型牵引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呈垂直线的力平衡的垂直 状态,当杠杆型牵引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 时,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牵引装置的一端呈下部牵引所 需能量微小另一端呈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重心偏心载重轮的中间与支架 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上方 小轮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 孔,下方轮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相配合,同步小轮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 体,同步大轮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带与同步小轮、同步大轮相配合, 牵引轮的中间与牵引轮中心轴相配合,滚轮的中间与滚轮轴杆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 与支架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相配合,杠杆型大 支撑拉杆中部的侧端与滚轮轴杆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上中 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牵引轮上设置的牵引 轮中心轴与杠杆型牵引杆的下部相配合;在重物带上设置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 相匹配连结;在杠杆型牵引杆上设置高道、高道支柱杆、低道;重物带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 重轮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在 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顶部与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的中段相连结,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上部与支架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牵 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底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下中段连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 置许多个的支点件相互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杆体上设置的每一个的支点 件,其支点件的一边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杆体活动性连结,支点件的另一边与杠杆型小 牵引杆的前部相连结合为一体;杠杆型牵引杆可由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相互联结组 成;在杠杆型牵引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杠杆型牵引杆顶端设置的杠杆型小 牵引杆的上端与上方小轮上设置的上方小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牵引杆的底部与牵 引轮上设置的牵引轮中心轴相配合;在支架轮中心轴上设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双轮联结 牵拉支架的上部的两端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底部与牵引轮上设置牵 引轮中心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在反复进行的头与尾 相互联结及尾与头相互联结的排列后,在支架轮中心轴上设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双轮联 结牵拉支架的上部的前后两端与支架轮中心轴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下部与牵引轮中心轴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与支架轮中心轴的活动性 连结后,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顶部所承受的力与底部所承受的力相平衡后,牵引力 平衡垂直状秤杆呈垂直线的垂直状态;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呈垂直线 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 时,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即呈牵引装置的另一端下部牵 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另一端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在重物带中设置许多的同等距 离的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相配合,小支撑杆条的一端与重物连接另一端与重物 带活动性连结,小拉索的一端与重物带连接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条的一端连结,或小拉索的 一端与重物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连结;高道的下部与高道支柱杆的上部连结并固牢合为一 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的外径轮面与高道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牵引轮的外径 轮面与低道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同步小轮、同步大轮的外径分别与同步带的内 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滚轮的外径与重心偏心载重轮的后半轮内侧外径壁滚动性接触相配 合,在滚轮、滚轮轴杆、杠杆型大支撑拉杆、重心偏心载重轮、支架轮中心轴的相配合后,可 使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可使重心偏心载 重轮在运行中的前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重心偏心载重轮的外径与重物 带的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上方小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顶部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下 方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下部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其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相互联 结组成杠杆型牵引杆的方式是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尾部与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 杆的头部相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即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头部与上一个的杠 杆型小牵引杆的尾部连结——头与尾活动性联结;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尾部与再下 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头部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2、性能稳定,3、实用性较强,4、制造方便,5、成 本较低,6、环保安全,7、小输入大产出,8、便于快速普及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重心偏心载重装置的工 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重心偏心载重装置的整 体运行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重物带循环运转的工 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同步轮、同步带运转的 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滚轮、重心偏心载重轮 运转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杠杆型大支撑拉杆、杠 杆型牵引杆的整体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相互组合串联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图9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图10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图11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五个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图12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第六个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图13是本发明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工作的工作原理的 简介示意图。图中1、重心偏心载重轮,2、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3、支架轮中心轴,4、上方小轮, 5、上方小轮中心轴,6、杠杆型大支撑拉杆,7、大支撑拉杆主轴孔,8、下方轮,9、下方轮中心 轴,10、同步小轮,11、同步大轮,12、同步带,13、重物带,14、重物,15、小支撑杆条,16、小拉 索,17、杠杆型牵引杆,18、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9、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20、牵引轮, 21、牵引轮中心轴,22、高道,23、高道支柱杆,24、低道,25、滚轮,26、滚轮轴杆,27、垂直线, 28、杠杆型小牵引杆,29、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30、支点件,31、双轮联结牵拉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⑵、支 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 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大支撑拉杆主 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 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 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相互间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⑴的中间 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 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 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 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 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 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相配合。重物 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结,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 结。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内 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 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杠杆型 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 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 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态。在图2中,图2与图1大部分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 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 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 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的 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的零部 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牵引轮(20)、牵引 轮中心轴(21)、低道(24)相互间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 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上方小 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 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牵引轮(20)的中间与牵 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 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 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 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 (3)活动性连结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与牵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重物带 (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结,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结。 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内侧与 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 (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在高道(22)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高道支柱杆(23)、重心偏心 载重支架轮(2),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 触相配合,高道支柱杆(23)的上部与高道(22)的下部连接并固牢合为一体。牵引轮(20) 的外径轮面与低道(24)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设置的 牵引轮(20)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 态。重心偏心载重轮⑴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 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 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态。在图3中,图3与图1基本上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 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 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 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的 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 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相互间 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⑴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⑶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 (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 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 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 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 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 轴(3)活动性连结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14)、小支撑杆 条(15)、小拉索(16)。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与重物(14)连结,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 端与重物带(13)活动性连结,小拉索(16)的一端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连结,小拉索 (16)的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或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14)连结,小拉索(16)的 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 配合,重物带(13)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 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 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在被输 入施加作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 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 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 (19)的状态。在图4中,在支架轮中心轴(3)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偏心载重轮(1)、重心偏心 载重支架轮(2)、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 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同步小轮(10)、同步大轮(11)、同步带(12)、重物 带(13)相互间相配合,在上方小轮中心轴(5)中设置的零部件有上方小轮(4)、杠杆型大支 撑拉杆(6)、同步小轮(10)、同步带(12)、重物带(13)相互间相配合,在下方轮中心轴(9) 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下方轮(8)、重物带(13)相互间相配合,在同步 大轮(1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同步小轮(10)、同步带(12)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 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 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 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 主轴孔(7),下方轮⑶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小轮(10)的中间与 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大轮(1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 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4)上设置的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 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 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 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外径 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同步 小轮(10)的外径与同步带(12)的上部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同步大轮(11)的外径与同 步带(12)的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在图5中,图5与图4大部分相同,在支架轮中心轴(3)中设置零部件有重心偏心载重轮(1)、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同步 大轮(11)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偏心载重轮⑴、 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滚轮(25)、滚轮轴杆 (26)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重心偏心载 重轮(1)、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同步大轮(1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 体,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 中部的侧端设置的零部件有滚轮(25)、滚轮轴杆(26)相配合,滚轮(25)的中间与滚轮轴杆 (26)活动性连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的侧端设置滚轮轴杆(26)、滚轮(25)相 互间相配合。在滚轮(25)的外径轮面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内侧外径壁滚动性接触相 配合后,可使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度倾斜, 可使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前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在图6中,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偏心载重轮(1)、重心偏 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 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牵引轮(20)、牵引轮中心轴(21)、高道(22)、低道(24) 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的上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 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 (3)活动性连结。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连结及与支架 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与牵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牵引 轮(20)的中间与设置的牵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 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牵引轮(20)的外径轮面与低道(24)的上 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设置的牵引轮(20)在被输入作用力 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 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 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态。在图7中,图7与图6大部分相同,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 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 (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上设置许多个 的支点件(30)。支架轮中心轴(3)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杠杆型牵引杆(17)上 部设置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及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 (29)的上部设置的支点件(30)相互间活动性连结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 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 配合。支点件(30)的一侧与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活动性连结,支点件(30)的另一 侧与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前部连结合为一体。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与牵引轮中心 轴(21)相配合,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杆体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在牵 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相互间活动性连结。牵引力平衡垂 直状秤杆(29)的杆体上设置的每一个的支点件(30),其支点件(30)的一侧与牵引力平衡 垂直状秤杆(29)的杆体活动性连结,支点件(30)的另一侧与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前部 相连结合为一体。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由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相互串联联结组成;其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相互联结组成杠杆型牵引杆(17)的方式是 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部与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相连结—— 尾与头活动性联结;即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与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 (28)的尾部连结——头与尾活动性联结;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部与再下一 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 受的力点为上部承受的牵引力的拉力巨大,下部承受的牵引力的拉力较小。在杠杆型牵 引杆(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其相互间的尾与头相互活动性连结或头 与尾相互活动性连结。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顶部所承受的牵引力拉力与底部 所承受的牵引力拉力相平衡后,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和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 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 在反复进行的头与尾相互联结及尾与头相互联结的排列后,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 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在与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相互间连结后,其综合性 的牵引力拉力的合 在图8中,图8与图3大部分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 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 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 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的 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 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相互间 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 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 轴(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 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 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 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 (17)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 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在重物带(13)上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14)、小支撑杆 条(15)、小拉索(16)。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与重物(14)连结,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 端与重物带(13)活动性连结,小拉索(16)的一端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连结,小拉索 (16)的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或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14)连结,小拉索(16)的 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 配合,重物带(13)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 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 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在被输 入施加作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 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 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 (19)的状态。
在图9中,图9与图8大部分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心 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 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 心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 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1) 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 轴(3)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 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
(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结, 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结。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另一 端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连结;或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14)连结另一端与重物带 (13)连结。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 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 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 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 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 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 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 态。在图10中,图10与图8大部分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 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 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 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 中心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 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的 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相互间相配合。 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 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 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 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 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 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 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 (3)活动性连结相配合。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结,小支撑杆条
(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引型支架上设置许多个的小滚轮,小滚轮的外径在重物带(13)的滑动性转动的带动下与重物带(13)的内侧滚 动性接触活动连结相配合。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 配合,重物带(13)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 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 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在被输 入施加作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 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 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 (19)的状态。在图11中,图11与图1大部分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 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 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 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 中心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 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 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相互间相配 合。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 ⑵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⑶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⑷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 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 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 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 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 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 轴(3)活动性连结相配合。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结,小支撑杆 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结。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上方小轮(4)的外径滚动 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 合,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 (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 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 心载重轮⑴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 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 量巨大(19)的状态。在图12中,图12与图11大部分相同,在重心偏心载重轮(1)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 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 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 互间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 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相互间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 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 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 (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牵引 杆(17)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 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14)、小支 撑杆条(15)、小拉索(16)。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结,小支撑杆 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结;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另一端与小支 撑杆条(15)的一端连结;或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14)连结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 结。重物带(13)的上部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物带(13) 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 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在被输入施加作 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 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当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 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 状态。 在图13中,图13与图7大部分相同,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 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 杆(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上设置许多 个的支点件(30)。支架轮中心轴(3)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中部、杠杆型牵引杆(17) 上部设置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及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 杆(29)的上部设置的支点件(30)相互间活动性连结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 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 相配合。支点件(30)的一侧与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活动性连结,支点件(30)的另 一侧与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前部连结合为一体。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与牵引轮中 心轴(21)相配合,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杆体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在 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相互间活动性连结。牵引力平衡 垂直状秤杆(29)的杆体上设置的每一个的支点件(30),其支点件(30)的一侧与牵引力平 衡垂直状秤杆(29)的杆体活动性连结,支点件(30)的另一侧与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前 部相连结合为一体。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由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相互串联 联结组成;其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相互联结组成杠杆型牵引杆(17)的方式是 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部与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相连结—— 尾与头活动性联结;即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与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 (28)的尾部连结——头与尾活动性联结;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部与再下一 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在两个支架轮中心轴(3) 上设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在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的上部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 的支架轮中心轴(3)相互间相匹配联结,在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的两个的下端分别与前 后两个的牵引轮中心轴(21)相互间可作牵引的相匹配连结状态。杠杆型牵引杆(17)上所 承受的力点为上部承受的牵引力的拉力巨大,下部承受的牵引力的拉力较小。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其相互间的尾与头相互活动性连结或头 与尾相互活动性连结。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顶部所承受的牵引力拉力与底部 所承受的牵引力拉力相平衡后,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和杠杆型牵引杆(17)呈垂直 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 在反复进行的头与尾相互联结及尾与头相互联结的排列后,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 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在与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相互间连结后,其综合性 的牵引力拉力的合力为可呈现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 (19)的状态的目的。根据图1至图13的说明显示,人造行星发动机实际上是一个永远都自动循环保持 着半侧实球、半侧空球的、不受轨道路线约束的、在地球大地水准平面、永远保持着不断地 自动作恒速直线运动状态的、重心偏心循环型载重系统装置。它的体积的大与小、质量的重 与轻(越重功率越大)、均可任意的设计和制造,就如现有技术中的大大小小的电动机一 样。1995年的百科全书上介绍一种超新星上的致密物质一小匙这种超密物质在地球上将 重500亿吨。人造行星发动机的同步移动输入极小(四两压千斤)同步移动产出巨大(四 两拨千吨)的优势,其永存的势能的利用要比核能发电的有效功率还要高出数万倍。据国 际能源署2008年新方案45万亿美元减排50%二氧化碳,全球急盼高效的清洁能源。人造行星发动机与天体行星的运动的不同之处天体行星原意为游荡的“流浪 者”。是绕太阳或其他恒星作公转运动的天体(彗星、流星或卫星除外)。绕太阳公转运动 的已知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太阳的密度 每立方厘米150克、地球为5. 517克、月亮为3. 34克,按密度不同月亮在地球的引力作用 控制下,在运行轨道上绕地球公转;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控制下,在运行轨道上绕太阳公 转。天体行星在沿着一定的运行轨道上作勻速直线运动公转,根本不需要力。在无外力作用下人造行星的运动之迷? 1、由于四两压千吨垂直状“杆秤型”牵引 系统是一个只输入了尾端四两拉力,而没有输入前端千吨拉力的亏空装置,它急需要不断 的持续的同步移动输入千吨拉力,才能够永久性的维持四两压千吨的“杆秤型”牵引系统垂 直状力平衡的状态。2、由于重心偏心循环型载重系统是一个没有输入用于破坏重心平衡所 需的千吨拉力的亏空装置,它急需要不断的持续的同步移动输入破坏力千吨拉力,才能够 永久性的维持重心偏心循环型载重系统所呈现的重心不平衡的状态。3、综上所述的所呈现 的双亏空的状态是即四两压千吨“杆秤型”牵引系统中前端所亏空的千吨拉力则由重心偏 心循环型载重系统中的所亏空(所需破坏重心平衡的力)的千吨拉力来进行有效的全额补 偿。就等于用四两压千吨中的所亏空的千吨拉力,将其转化为去破坏载重系统重心平衡所 需的千吨拉力(即四两拨千吨),其结果是只输入了尾端的四两拉力,却能够达到去破坏 重心偏心循环载重系统的重心平衡所需输入的千吨拉力的效果。人造行星发动机的永久性 重心不平衡的状态,是四两拨千吨的效果所致,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外力作用。例如在平 面上较难将两个生鸡蛋重叠顶竖起来,是因为在平面上顶竖两个生鸡蛋的难度较大,较难 顶竖的生鸡蛋,却非常容易倒下来。两个重叠顶竖没成功的生鸡蛋极容易自动倒下来,根本 就不需要力(外力作用)。在无外力作用下四两转化为(四两牵引千吨同步移动)千吨的同步垂直移动牵引 力的机制1.四两转化为(水准状)千斤。杆秤上的千斤与四两的力平衡装置其两端的重力,前端的垂直千斤重力与尾端的垂直四两重力均受到地球引力的垂直自由落体的作用。 在通过杆秤的杠杆机械上的受力作用点的力距的不同,在三点的两端的两段的距离的比率 上,在后段的长度是前段的长度成千倍时,则尾端的四两重力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成千倍。在 前段的千斤垂直重力、支点、尾段的四两垂直重力,在这三点的力得到水平状的力平衡后, 那么四两就很自然地等同于为千斤(在支点的等距离的两端各为千斤)了。因为在水平状 力平衡的支点的两端的力必需是相等的,这种四两压千斤的水准状的、力平衡的静止状态 可以维持几万亿年,而不需要任何的外力帮助。 2.四两转化为(垂直状)千吨。在牵引力巨悬垂直状力平衡系统装置上的顶端的 水准牵引力的拉力为千吨(即制造重心偏心的牵引力拉力),而在牵引力巨悬垂直状力平 衡系统装置上的底端的水准牵引力的拉力为四两(顶端的拉力与底端的拉力四两拨千吨 相差500万倍)。在该系统装置上通过设置许多的杠杆机械结构在其相互间联结作用下, 在许多的支点和力距差的相互间的串联的连锁作用后,就将底端的力自动放大转化了数万 倍至成亿倍(改变三点的两段距离的比率,可以改变力的大小)。于是,底端的水准牵引力 的四两拉力在被许多的杠杆和支点的力距差相互连锁作用下,也就相应的被逐个相加累积 共自动放大转化了数万倍至成亿倍。在顶端的千吨水准拉力、支点(中心轴点)、底端的四 两水准拉力,在这三点的力得到垂直状的“杆秤型”的力平衡状态后,那么四两拉力就很自 然地等同于为千吨拉力(在支点的等距离的两端各为千吨)了。因为在垂直状力平衡的支 点的两端的力必需是相等的,这种四两压千吨的静止状态,在支点的两端力是在下段与上 段的力距差达到数万倍至成亿倍,在形成了四两压千吨的垂直状的、力平衡的、静止的状态 后,这种状态就能够永远地自动保持下去,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外力作用帮助。由于顶端的 千吨拉力是制造重心偏心循环型载重轮的重心偏心的外力作用力拉力,只要永远的持续性 同步移动牵引输入底端的极小的四两拉力(四两压千吨)后,重心偏心循环型载重轮就会 自动永远持续被同步移动牵引运动下去,并且同时永远的在不断的持续的自动同步移动牵 引释放出千吨拉力的巨大的运转力。
权利要求
一种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呈可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运动牵引的、小于重心偏心载重机构自身循环运行所需能量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技术特征必然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运行中对 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 (19)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该装置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重心偏 心载重系统与杠杆型牵引系统进行有效组合联结;重心偏心载重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 (1)、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 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同步小轮(10)、 同步大轮(11)、同步带(12)、重物带(13)、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高道(22)、滚轮 (25)、滚轮轴杆(26)组合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杠杆型牵引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1)、 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 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杠杆型牵引杆(17)、牵引轮(20)、牵引轮中心轴 (21)、高道(22)、高道支柱杆(23)、低道(24)、杠杆型小牵引杆(28)、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 杆(29)、支点件(30)、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组合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当杠杆型牵引 杆(17)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牵引装置的一端呈下部牵引所需 能量微小(18)小于另一端呈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心偏心载重轮 (1)中设置的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4)、上方小轮中心轴 (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同步小 轮(10)、同步大轮(11)、同步带(12)、重物带(13)、高道(22)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 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大支撑拉杆主轴 孔(7)、下方轮中心轴(9)、杠杆型牵引杆(17)、滚轮(25)、滚轮轴杆(26)、杠杆型小牵引杆 (28)、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支点件(30)、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相互间相匹配连 结配合;在重物带(13)中设置的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匹配 连结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中设置的重心偏心载重轮(1)、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 支架轮中心轴(3)、上方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 方轮中心轴(9)、牵引轮(20)、牵引轮中心轴(21)、高道(22)、低道(24)、杠杆型小牵引杆 (28)、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支点件(30)、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相互间相匹配连 结配合;在高道(22)中设置的高道支柱杆(23)、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相互间相配合; 杠杆型牵引杆(17)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呈垂直线(27)的力平 衡的垂直状态,当杠杆型牵引杆(17)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 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牵引 装置的一端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另一端呈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 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重心偏心载重轮(1) 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 轴(3)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4)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 配合,同步小轮(10)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大轮(11)的中间与 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带(12)与同步小轮(10)、同步大轮(11)相配合,牵 引轮(20)的中间与牵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滚轮(25)的中间与滚轮轴杆(26)活动性 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7)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中部的侧端与滚轮轴杆 (26)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中部连结及与重心 偏心载重支架轮(2)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连结;牵引轮(20)上设置的牵引 轮 中心轴(21)与杠杆型牵引杆(17)的下部相配合;在重物带(13)上设置重物(14)、小支撑 杆条(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上设置高道(22)、高道支 柱杆(23)、低道(24);重物带(13)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 活动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 (6)上设置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顶部与杠杆型大支 撑拉杆(6)的中段相连结,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上部与支架轮中心轴(3)活动性 连结,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底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中段连结;在杠杆 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30)相互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 的杆体上设置的每一个的支点件(30),其支点件(30)的一边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杆 体活动性连结,支点件(30)的另一边与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前部相连结合为一体;杠杆 型牵引杆(17)可由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相互联结组成;在杠杆型牵引杆(17)上 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杠杆型牵引杆(17)顶端设置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 的上端与上方小轮(4)上设置的上方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结,杠杆型牵引杆(17)的底 部与牵引轮(20)上设置的牵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在支架轮中心轴(3)上设置双轮联 结牵拉支架(31),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的上部的两端与支架轮中心轴(3)连结;双轮联 结牵拉支架(31)的底部与牵引轮(20)上设置牵引轮中心轴(21)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 (17)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在反复进行的头与尾相互联结及尾与头相互联 结的排列后,在两个支架轮中心轴(3)上设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31),双轮联结牵拉支架 (31)的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的支架轮中心轴(3)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双轮联结 牵拉支架(31)的两个的下端分别与前后两个的牵引轮中心轴(21)相互间可作牵引的相匹 配连结状态;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与支架轮中心轴(3)的活动性连结后,在牵引 力平衡垂直状秤杆(29)的顶部所承受的力与底部所承受的力相平衡后,牵引力平衡垂直 状秤杆(29)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呈 垂直线(27)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 在下段长于上段时,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即呈牵引 装置的另一端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18)小于另一端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19)的状 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 物带(13)中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配 合,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与重物(14)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13)活动性连结,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物带(13)连接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连结,或小拉索(16)的一 端与重物(14)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结;高道(22)的下部与高道支柱杆(23)的上 部连结并固牢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道面滚动 性接触相配合,牵引轮(20)的外径轮面与低道(24)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同步小 轮(10)、同步大轮(11)的外径分别与同步带(12)的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滚轮(25)的 外径与重心偏心载重轮(1)的后半轮内侧外径壁滚动性接触相配合,在滚轮(25)、滚轮轴 杆(26)、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重心偏心载重轮(1)、支架轮中心轴(3)的相配合后,可使 重心偏心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可使重心偏心 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前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重心偏心载重轮(1) 的 外径与重物带(13)的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上方小轮(4)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顶部 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下方轮(8)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 其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相互联结组成杠杆型牵引杆(17)的方式是上一个的 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部与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相连结——尾与头活 动性联结;即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与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 部连结——头与尾活动性联结;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28)的尾部与再下一个的杠杆 型小牵引杆(28)的头部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呈可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运动牵引的、小于重心偏心载重机构自身循环运行所需能量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技术特征必然产生。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该装置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产生。该装置由重心偏心载重系统与杠杆型牵引系统进行有效组合联结;重心偏心载重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心轴组合。本发明可采用许多种实施例,可在大气层内的水、陆、空中运行。
文档编号F03G3/00GK101865093SQ20091004955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陈明 申请人:陈明;顾仁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