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379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微风力发电机组,属于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可用于中国大陆低风力
地区发电,方便无电地区及农村农副产品加工,农村家用及城市楼房居民用电。
背景技术
传统发电主要设在海边的沙漠高原等大强风地区,四季发电稳定,但中国大陆地 区大部分属于低风力,而季节性强,而我国现有风利发电机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发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 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超低风力情况下发电的微风力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 于包括立式风筒、导流筒、补偿风机、球形叶轮和发电机,球形叶轮的转轴连接发电机,并 且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立式风筒顶部的导流筒上,立式风筒上部内发电机的下方设置补偿风 机,补偿风机设置驱动叶轮,发电机设置从动叶轮,立式风筒外部通过风筒支架支撑,下部 设置进风口和导流集风器,发电机和补偿风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立式风筒内。
其中优选方案是 所述的风筒支架喇叭口下部外环绕设置太阳能集热管加热系统。加热立式风筒喇 叭口下部筒体,进而加热从底部进入立式风筒内的空气,产生热气流上升推动发电机叶轮 旋转发电。
所述的立式风筒下部为喇叭口状。使筒内风源集中畅流。 所述的从动叶轮和驱动叶轮均为S型叶片。受力均匀,转动阻力小。 所述的导流集风器包括进风口、导流板、导流挡风板、转轴和顶针式轴固定器,转
轴通过顶针式轴固定器固定在立式风筒下部的支架上,导流板和导流挡风板固定在转轴上。 所述的立式风筒周围设钢架结构,确保塔体牢固与风力发电机配套电器,包括电 瓶,逆变电源,控制器与传统风力发电机配套使用,为普通现有技术。补偿风机电源电瓶 可以通过逆变器供给,太阳能集热管加热系统,均为普通现有技术,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掌握。 本实用新型微风力发电机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球型叶轮通过自然风正常运 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为保证低风下正常运转,特设补尝风机于立式风筒内,补尝风机设驱 动叶轮,根据各地风源也可在补偿风机下部增设发电机,通过立式风筒和补偿风机产生的 吸力发电,本机在立式风筒下部设风向导流集风器,使来自各方向的风通过导流集风器调 整风向、集中向立式风筒集风,加大风流利用率;风筒支架下部喇叭口外环绕设置太阳能集 热管加热系统。加热立式风筒喇叭口下部筒体,进而加热从底部进入立式风筒内的空气,产 生热气流上升推动发电机叶轮旋转发电。由于热气流的作用,使发电效率大大提高;立式风筒中间的补偿风机,可以根据风源强弱由变频技术控制风力大小,强风时可以自控停止运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图1-2中1.球型叶轮 2.轴承座 3.导 流筒4.发电机5.从动叶片6.驱动叶轮7.补偿风机8.立式风筒9.风筒支架 10.顶针式轴固定器ll导流集风器12导流挡风板13转轴14导流板15进风口16 太阳能集热管加热系统1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微风力发电机组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l所示发电机4固定于立式风筒8内部,球形叶轮l的转轴连接发电机4, 并且通过轴承座2和支架安装在立式风筒8顶部的导流筒3上,发电机4设置从动叶轮5。 立式风筒8内部在发电机4的下方设置补偿风机7,补偿风机7的输出轴上安装驱动叶轮 6。立式风筒8外部设有风筒支架9,风筒支架9的底部设置进风口 15和导流集风器11。 立式风筒8下部和风筒支架9呈喇叭口状,使立式风筒8内风源集中畅流。 在风筒支架9喇叭口下部外环绕设置太阳能集热管加热系统16。加热立式风筒 8喇叭口下部筒体,进而加热从底部进入立式风筒8内的空气,产生热气流上升推动发电机 从动叶片5旋转发电。 从动叶轮5和驱动叶轮6均为S型叶片组成。受力均匀,转动阻力小。 导流集风器ll包括进风口 15、导流板14、导流挡风板12、转轴13和顶针式轴固定
器10,转轴13通过顶针式轴固定器10固定在立式风筒8下部的支架9上,,导流板14和导
流挡风板12固定在转轴13上。本实用新型为单机组,也可组成多机组增力发电,或建小型
电场。立式风筒8内可设多个发电机4。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 发电机4固定于立式风筒8内部,球形叶轮1的转轴连接发电机4,并且通过轴承
座2和支架安装在立式风筒8顶部的导流筒3上,发电机4设置从动叶轮5。立式风筒8内
部在发电机4的下方设置补偿风机7,补偿风机7的输出轴上安装驱动叶轮6。立式风筒8
外部设有风筒支架9,风筒支架9的底部设置进风口 15和导流集风器11。 立式风筒8下部和风筒支架9呈喇叭口状,使立式风筒8内风源集中畅流。 从动叶轮5和驱动叶轮6均为S型叶片组成。受力均匀,转动阻力小。 导流集风器ll包括进风口 15、导流板14、导流挡风板12、转轴13和顶针式轴固定
器10,转轴13通过顶针式轴固定器10固定在立式风筒8下部的支架9上,导流板14和导
流挡风板12固定在转轴13上。本实用新型为单机组,也可组成多机组增力发电,或建小型
电场。立式风筒8内可设多个发电机4。[0028] 工作过程及原理 球型叶轮l通过自然风正常运转,带动发电机4发电。整机工作由自然风推动球 型叶轮l,球型叶轮1内部又产生吸力带动发电机4的从动叶轮5运转。导流集风器11通 过立式风筒8给发电机4从动叶轮5送风,推动从动叶轮5带动发电机4发电。如果自然 风太小,启动补偿风机7运转,由补偿风机7的驱动驱动叶轮6推动发电机4的从动叶轮5 运转,发电机4的从动叶轮5运转的余风可以推动球型叶轮1。 在风筒支架9喇叭口下部外环绕设置太阳能集热管加热系统16。加热立式风筒 8喇叭口下部筒体,进而加热从底部进入立式风筒8内的空气,产生热气流上升推动发电机 从动叶片5旋转发电。 —般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以球型叶轮1的运转由自然风推动带动发电机4发电为
基础,再利用球型叶轮1内部转动产生吸力带动发电机4的从动叶轮5运转,导流集风器11
有风通过时可以增强辅助作用。微风低风或者无风时,启动补偿风机7向发电机4的从动
叶轮5加力,余风还可以推动球型叶轮l,保证了微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风筒(8)、导流筒(3)、补偿风机(7)、球形叶轮(1)和发电机(4),球形叶轮(1)的转轴连接发电机(4),并且通过轴承座(2)安装在立式风筒(8)顶部的导流筒(3)上,立式风筒(8)上部内发电机(4)的下方设置补偿风机(7),补偿风机(7)设置驱动叶轮(6),发电机(4)设置从动叶轮(5),立式风筒(8)外部通过风筒支架(9)支撑,下部设置进风口(15)和导流集风器(11),发电机(4)和补偿风机(7)通过支架(17)固定在立式风筒(8)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风筒(8)上部为 直筒,下部为喇叭口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筒支架(9)喇叭口 下部外环绕设置太阳能集热管加热系统(1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叶轮(5)和驱动 叶轮(6)均为S型叶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集风器(11)包括 进风口 (15)、导流板(14)、导流挡风板(12)、转轴(13)和顶针式轴固定器(IO),转轴(13) 通过顶针式轴固定器(10)固定在立式风筒(8)下部的支架(9)上,导流板(14)和导流挡 风板(12)固定在转轴(13)上。
专利摘要微风力发电机组,属于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包括立式风筒(8)、导流筒(3)、补偿风机(7)、球形叶轮(1)和发电机(4),球形叶轮(1)的转轴连接发电机(4),并且通过轴承座(2)安装在立式风筒(8)顶部的导流筒(3)上,立式风筒(8)上部内发电机(4)的下方设置补偿风机(7),补偿风机(7)设置驱动叶轮(6),发电机(4)设置从动叶轮(5),立式风筒(8)外部通过风筒支架(9)支撑,下部设置进风口(15)和导流集风器(11),发电机(4)和补偿风机(7)通过支架(17)固定在立式风筒(8)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超低风情况下发电等优点。
文档编号F03D9/00GK201486767SQ2009201703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7日
发明者杜本成, 杜风强, 郭法珍, 高兴华 申请人:杜本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