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588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气缸体缸间、能有效进行冷却的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为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需要冷却液不断流过发动机热负荷较大区域,保证该区 域有效可靠冷却,而缸体缸间鼻梁区第一道活塞环附近尤其是重点冷却部位,但因鼻梁区 结构较薄,难以利用水套直接进行冷却,因此需要在此区域加工一种冷却水孔以达到冷却 的目的。如中国发明申请00117377. 4公开了一种活塞式内燃机气缸的均勻冷却结构的加 工方法,其在加工出完整的缸体后,在缸体的气缸间加工出通水孔,该通水孔水平设置在气 缸间的区域内,但这种结构存在一些缺点1.加工相对比较困难;2.该通水孔平行设置,不 能有效地对气缸间的区间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一般发动机缸体冷却装置冷却孔加工困难,冷却效果不是 很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冷却效果好的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 构,包括缸体,在缸体上设有进气侧水套和排气侧水套,其特征在于在缸体各缸之间的鼻 梁区内设有一呈V形的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一端与进气侧水套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 侧水套相连通。该冷却水道呈V形设置在缸间鼻梁区内,冷却液能流经鼻梁区的低端,能有 效地对鼻梁区附近区域进行冷却,该V形的冷却水道加工易实现,成本低。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水道为对称的结构。便于加工实现。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形的冷却水道两边之间的夹角为 80° 100°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形的冷却水道的直径为3mnT6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易实现,其形状呈V形,能有效对缸间的区域 进行冷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缸体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包括缸体1,如图1所示,在缸体上设置 有进气侧水套2和排气侧水套3,该进气侧水套和排气侧水套分别与缸体上的进水口 4相连通,在缸体的各缸之间设置有一冷却水道5,如图2所示,该冷却水道为一个呈V形的对称的 通道,冷却水道的两边所成的夹角为90°,冷却水道的直径为5mm,该冷却水道一端与进气 侧水套2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侧水套相连通。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流经的途径如图1和图2中箭头所示,冷却液经过缸体1的 进水口 4分别进入排气侧水套3和进气侧水套2,利用进气侧与排气侧之间冷却液的压差, 冷却液从排气侧水套3经过V型冷却水道5到达进气侧水套2,冷却液由进气侧水套2和冷 却水道5流出,在气缸体内形成冷却循环,从而实现对鼻梁区第一道活塞环附近区域的冷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缸体、进气侧水套、排气侧水套、冷却水道等术语,但并不 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 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包括缸体,在缸体上设有进气侧水套和排气侧水套,其特征在于在缸体(1)各缸之间的鼻梁区内设有一呈V形的冷却水道(5),所述冷却水道一端与进气侧水套(2)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侧水套(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道(5) 为对称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V形的冷却水 道(5)两边之间的夹角为80° 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V形的冷却 水 道(5)的直径为3mnT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主要解决了一般发动机缸体冷却装置冷却孔加工困难,冷却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其包括缸体,在缸体上设有进气侧水套和排气侧水套,其特征在于在缸体各缸之间的鼻梁区内设有一呈V形的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一端与进气侧水套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侧水套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易实现,其形状呈V形,能有效对缸间的区域进行冷却。
文档编号F02F1/16GK201739016SQ2010202357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刘胜利, 李书福, 李慧军, 杨健, 杨栋宇, 熊小建, 由毅,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