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343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柴油机的润滑系统,尤其是一种全封闭、且能360度翻 转的救生艇柴油机机油泵吸油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柴油机作为动力源,都是在正置状态下工作的,如运输用的汽车柴油发动机、 工程用的柴油发电机组等;其机油泵吸油口位置都在柴油机底部的油底壳中,且固定不变。 作为船舶救生设备的全封闭救生艇,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在抛落过程中受到风浪的侵 扰,救生艇用柴油机需要具备短时倒置工作能力。申请号为200810154941. 5的“救生艇柴 油机倒置不停车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救生艇 柴油机在倒置状态下,柴油机的系统润滑问题和曲轴箱内部的排气问题。为了解决柴油机 倒置工作时的润滑问题,该技术方案在油底壳与曲轴箱之间安装了一块带有数个单向阀的 隔板,柴油机正置工作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机油从曲轴箱流入油底壳内,实现机油循环使 用,机油泵吸油口始终浸没在机油里;柴油机倒置工作时,油底壳被单向阀封闭,其内的机 油不能自然流入曲轴箱,同时,还必须在机油没有回流循环的情况下,确保机油泵吸油口始 终浸没在机油里。目前采用增大油底壳容积以便增加机油储备,同时合理确定机油泵吸油 口位置,从而保证柴油机在正置和倒置两种状态下都能够正常工作。但是,由于吸油口位置 固定设置,同时要满足正置和倒置两种工作状态,必然导致油底壳内很大一部分机油不能 被充分利用,从而使资源浪费,同时还导致柴油机外形尺寸和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装置,在 柴油机正置、倒置两种工作状态下,机油泵吸油口随着柴油机翻转而自动跟随转动,吸油口 位置始终保持在机油的底部,可以充分利用油底壳的机油,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包括吸油口粗滤器、吸油管、旋转套筒机构,所述 吸油管包括上吸油管、下吸油管,所述吸油管下端端头与吸油口粗滤器固定连接;所述上吸 油管下端、下吸油管上端分别弯曲90°,所述旋转套筒机构包括内套筒、外套筒,所述内套 筒可转动地套装在外套筒中,所述内套筒一端与下吸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一端 与上吸油管下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中所述外套筒可转动地套装在内套筒上,所 述外套筒一端与下吸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一端与上吸油管下端固定连接。前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中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相对转动面上 设有密封圈。前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套筒机构上设有轴向限位螺钉,所述轴向限位螺钉与外套筒径向螺纹连接,轴向限位螺钉头部与内套筒活动连接。前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套筒机构内设有弹性挡圈,所述 弹性挡圈设置在外套筒内孔中,位于内套筒一端的前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柴油机翻转倒置时,本实用新型的吸油口粗滤 器和下吸油管在重力对旋转套筒机构轴线产生的偏转力矩作用下,绕旋转套筒机构的轴线 转动,使得吸油口粗滤器保持向下,吸油口位置始终位于油底壳内的机油底部,提高了油底 壳内机油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减小油底壳容积,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 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图1是救生艇柴油机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柴油机底部的油底壳1内,油底壳1顶部被油底壳 隔板2封闭,油底壳隔板2上设置了数个单向阀3,柴油机倒置时单向阀3关闭,防止油底壳 1内的润滑油流出。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吸油口粗滤器4、吸油管5、旋转套筒机构6,吸油管 5包括上吸油管51、下吸油管52,下吸油管52下端端头与吸油口粗滤器4固定连接。上吸 油管51下端、下吸油管52上端分别弯曲90°,旋转套筒机构6包括内套筒61、外套筒62, 内套筒61可转动地套装在外套筒62中,内套筒61 —端与下吸油管52上端焊接连接,外套 筒62 —端与上吸油管51下端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外套筒62上还设有轴向限位螺钉 7,内套筒61在轴向限位螺钉7相应的位置设有环槽611,轴向限位螺钉7的头部伸进环槽 611内,可防止内套筒61脱离外套筒62。本实用新型在内套筒61与外套筒62之间的相对 转动面上设有密封圈8,本实施例的密封圈8采用0型密封圈,所述0型密封圈设置在内套 筒61的环槽内,0型密封圈也可设置在外套筒62的内孔中,0型密封圈用来防止机油泵从 内、外套筒的配合间隙处吸入气体,影响柴油机的润滑。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吸油口粗滤 器4的安装位置和工作的可靠性,旋转套筒机构6的转动中心轴线位置距离油底壳1前后 侧、左右侧距离相等,且在油底壳1底部到隔板5距离的中点位置上;吸油口粗滤器5与油 底壳1底部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柴油机倒置时,吸油口粗滤器5与油底壳隔板2之间亦留有 一定距离;避免粗滤器工作时,将油底壳1底部的沉淀物吸入吸油口粗滤器5内。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套筒61 —端与上吸油管52下端焊接连接,外套筒62 一端与下吸油管51上端焊接连接,旋转套筒机构6内设有弹性挡圈7,所述弹性挡圈7为孔 用弹性挡圈,弹性挡圈7嵌装在外套筒62的内孔中,位于内套筒61 —端的前侧,对内套筒61轴向限位。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包括吸油口粗滤器、吸油管,所述吸油管下端端头与吸油口粗滤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包括上吸油管、下吸油管,所述上吸油管下端、下吸油管上端分别弯曲90°,还包括旋转套筒机构,所述旋转套筒机构包括内套筒、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可转动地套装在外套筒中,所述内套筒一端与下吸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一端与上吸油管下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可转动地 套装在内套筒上,所述外套筒一端与下吸油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一端与上吸油管 下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与外 套筒之间的相对转动面上设有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机构上 设有轴向限位螺钉,所述轴向限位螺钉与外套筒径向螺纹连接,轴向限位螺钉头部与内套 筒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机构内 设有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设置在外套筒内孔中,位于内套筒一端的前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机油泵吸油口装置,包括吸油口粗滤器、吸油管、旋转套筒机构,吸油管包括上吸油管、下吸油管,吸油管下端端头与吸油口粗滤器固定连接;上吸油管下端、下吸油管上端分别弯曲90°,旋转套筒机构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内套筒可转动地套装在外套筒中,内套筒一端与下吸油管上端固定连接,外套筒一端与上吸油管下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柴油机翻转倒置时,吸油口粗滤器和下吸油管绕旋转套筒机构的轴线转动,使得吸油口粗滤器保持向下,吸油口位置始终位于油底壳内的机油底部,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减小油底壳容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01M1/02GK201763409SQ20102028441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冯学东, 冯拥军, 凌有临, 史俊, 朱东昌, 潘平良 申请人:江苏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