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气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01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气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油箱内油蒸汽的采
集装直O
背景技术
为防治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两轮和三轮摩托 车第III阶段标准对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工况法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 国III标准,有的厂家在摩托车上增设油蒸汽吸附系统,该系统由采集管、防倾阀、吸附管、炭 罐、脱附管和节气门阀体构成,如图4所示,采集管2的上端由油箱锁13定位,采集管2的 下端伸出油箱1外,且与防倾阀14的进口连接,该防倾阀14的出口与吸附管的一头连接, 吸附管的另一头连接在炭罐的进口,而炭罐的出口通过脱附管与节气门阀体相接。采集管、 防倾阀、吸附管、炭罐、脱附管和节气门阀体组成与油箱内腔相通的管路,一方面外界的大 气通过炭罐、吸附管和采集管与油箱连通,能够实现平衡油箱内外压力的功能;另一方面, 油箱内的油蒸汽进入炭罐,由炭罐吸收后进入节气门阀体中利用。上述吸附系统虽然达到 了一定的防污染效果,但仍存在下列不足1、防倾阀在油箱的外面,虽然能够防止激荡溅入的燃油进入炭罐内,但是油箱斜 倾或倾倒的时候,一部分燃油会经过采集管的进口进入采集管内,即使油箱恢复原态,采集 管中仍然会有燃油,这样会造成管路堵塞,一方面使吸附油蒸汽的功能失效;另一方面,会 在油箱内形成负压,造成油箱不能向发动机正常供油。2、油箱外的防倾阀需单独加工制作,并需配备抱箍等配件,增加了摩托车的生产 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燃油进入采集管的摩 托车油箱内油蒸汽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包括油箱、采 集管、浮子和软管,在所述油箱内设置浮子,该浮子上穿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上端口高于 浮子的顶面,软管的下端口与所述采集管的上端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浮子始终漂浮在油箱内燃油的液面上,并能随液面的起伏而 飘荡,这样确保了软管的上端口始终高于燃油的液面,在保证液面上方的油蒸汽能顺利进 入软管和采集管的同时,有效防止了燃油因颠簸激荡而进入软管及采集管内,一方面避免 了油蒸汽吸附系统的管路堵塞,另一方面,可以取消炭罐前管路中的防倾阀,既简化了管 路,有利于管路布置,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软管的上端口封口,且封口处开有圆形采集孔,该采集孔的直径为 0. 5-1. 5mm。油箱内的燃油有可能因为激荡原因而冲上软管上端,软管上端采取合适的封口 大小可以限制燃油进入软管。软管上端采集孔的直径以0. 5-1. 5mm为宜,采集孔过小,难以加工制作;采集孔过大,会增大油箱内激荡的燃油进入软管的可能性。所述软管由氟橡胶制成,不仅取材方便、成本低,而且耐油性好,使用寿命长。所述软管与浮子之间具有间隙,这样从油箱内顶壁滴落的燃油或者因激荡而飞溅 的燃油不能在浮子上存留,从而减轻了浮子的重量负担,能有效防止浮子发生倾覆。同时, 浮子与软管间的空隙可以给软管一定的活动余量,并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软管与浮子之间通过上、下卡子限位,该上、下卡子固定于软管上。以上结构 安装容易、可靠性好,并能够防止软管相对于浮子发生上下窜动。在所述软管上固定有配重块,该配重块位于浮子的下方。由于不管油箱如何倾斜, 浮子始终漂浮于液面上,在浮子的下方增设配重块,该配重块对软管及浮子产生向下的拉 力,一方面能够对浮子起定位作用,防止浮子在油箱内胡乱飘荡;另一方面,能够使软管顶 部的采集孔始终在浮子的上方,杜绝了采集孔进入燃油的可能。所述浮子、上卡子、下卡子和配重块均由尼龙材料制成,这样取材方便、加工制作 容易、耐油性好、使用寿命长。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漂浮的浮子对软管定位,能有效防止燃油进入软管及 采集管内,避免了油蒸汽吸附系统的管路堵塞,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可靠、改造容易、改 造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在各种两轮或三轮摩托车上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浮子与软管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油蒸汽吸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油箱1、采集管2、浮子3、软管4、上卡子5、下卡子6 和配重块7构成,其中油箱1采用两轮或三轮摩托车上公知公用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 述采集管2为金属管,该采集管2的上端位于油箱1内,采集管2的下端从从油箱1的底部 或侧边穿出。在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浮子3,该浮子3漂浮于油箱1内燃油的液面上。浮子 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它适合的形状,只要浮子3的宽度足够宽即可,以 防止在油箱1缺油并有一定倾倒角度的时候,浮子3发生倾覆。浮子3的厚度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从图1、图2中可知,在浮子3的中心位置开有过孔,软管4从浮子3的过孔中穿 过,该软管4的下端口与采集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软管4的上端口高于浮子3的顶面,且 软管4上端口距离浮子3顶面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述软管4与浮子3之间具有一 定的间隙,在软管4上固定有上、下两个卡子5、6,上卡子5位于浮子3中心过孔的上方,下 卡子6位于浮子3中心过孔的下方,软管4与浮子3之间通过上、下卡子5、6限位,以防止 软管4相对于浮子3发生上下窜动。从图1、图2中进一步可知,软管4由材质较软且耐油性好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
4优选为氟橡胶。所述软管4的上端口封口,且封口处开有圆形采集孔如,该采集孔如的直 径为0.5-1. 5mm。在所述软管4上固定有配重块7,该配重块7位于浮子3的下方。所述浮 子3、上卡子5、下卡子6和配重块7均由材质较硬且耐油性好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优选 为尼龙材料。从图3并结合图1、图2可知,采集管2的下端与吸附管9的一头连接,该吸附管9 的另一头连接在炭罐10的进口,而炭罐10的出口通过脱附管11与节气门阀体12相接。由 于浮子3始终漂浮于油箱1内燃油的液面上,浮子3对软管4定位,能够确保软管4上端的 采集孔如始终高于燃油的液面,有效防止了燃油因颠簸激荡而进入软管4及采集管2内。 油箱1内燃油挥发产生的油蒸汽能够顺利通过采集孔4a进入软管4和采集管2内,最终被 采集管2、吸附管9、炭罐10、脱附管11和节气门阀体12组成的油蒸汽吸附系统所吸收。所 述油蒸汽吸附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 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浮子的材质、形状,或者改变浮子与软管之间的连接方式等,这样 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包括油箱(1)和采集管(2),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浮子(3),该浮子(3)上穿设有软管(4),所述软管(4)的上端口高于 浮子(3)的顶面,软管(4)的下端口与所述采集管(2)的上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 的上端口封口,且封口处开有圆形采集孔(4a),该采集孔(4a)的直径为0. 5_1. 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 由氟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软管(4)与浮子(3)之间具有间隙,且软管(4)与浮子(3)之间通过上、下卡子(5、6)限 位,该上、下卡子(5、6)固定于软管(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 (4)上固定有配重块(7),该配重块(7)位于浮子(3)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 (3)、上卡子(5)、下卡子(6)和配重块(7)均由尼龙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浮式油箱内燃油蒸气采集装置,包括油箱(1)和采集管(2),在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浮子(3),该浮子(3)上穿设有软管(4),所述软管(4)的上端口高于浮子(3)的顶面,软管(4)的下端口与所述采集管(2)的上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漂浮的浮子对软管定位,能有效防止燃油进入软管及采集管内,避免了油蒸气吸附系统的管路堵塞,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可靠、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在各种两轮或三轮摩托车上使用。
文档编号F02M25/08GK201884150SQ20102066169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6日
发明者周向东, 张加, 马文选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