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926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排气管将内燃机的排气排出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已往的内燃机排气装置,已知以下技术通过在消音器内配设第1及第2隔壁板而划分成第1 第3膨胀室,使第1 第3膨胀室连通地配设连接管,并在连接管的外周安装吸音材料,用冲孔金属覆盖吸音材料的外周,据此降低排气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作为已往的其他的内燃机排气装置,已知以下技术通过在多个排气管集合的排气集合部的排气下游侧设置膨胀室,来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平7-8877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62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中,由于只能实现排气声音的降低和抑制转矩波谷的产生二者之中的一方,所以,需要能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同时实现排气声音的降低和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的发明,是通过排气管把内燃机的排气排出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备有与排气管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消压装置;消音消压装置备有球状部件, 该球状部件具有朝排气管的下游端缘开放的开放部;用球状部件的内侧球面反射来自排气管的排气,在球状部件内将排气气压衰减后,从开放部排出排气。第二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球状部件的开放部,从侧面看,配置在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的上游侧位置。第三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球状部件的开放部,从侧面看,配置在与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相同的位置。第四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球状部件的开放部,从侧面看,配置在离开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的位置。第五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的发明,消音消压装置备有多个球状部件,将多个球状部件沿着排气气流串联配置。第六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项的发明,备有降低排气声音的消音器,消音消压装置与消音器一体地设置。第七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项的发明,消音消压装置备有收容球状部件的壳体,壳体的靠排气管侧的端部,从侧面看,形成为随着朝向排气管而变窄的锥形状。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项的发明,消音器连接在消音消压装置的下游侧。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备有与排气管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消压装置;消音消压装置备有球状部件,该球状部件具有朝排气管的下游端缘开放的开放部;用球状部件的内侧球面反射来自排气管的排气,在球状部件内将排气气压衰减后,从开放部排出排气,所以, 在球状部件内干扰排气,可以使排气气压、排气声音、排气热量自行消失,可降低排气声音。 另外,在球状部件内使排气膨胀,减低背压,可以将排气顺畅地排出,所以,可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球状部件的开放部,从侧面看,配置在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的上游侧的位置。所以,可得到侧重于排气声音的降低的排气装置。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球状部件的开放部,从侧面看,配置在与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相同的位置,所以,可得到排气声音的降低和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并存的排气装置。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球状部件的开放部,从侧面看,配置在离开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的位置。所以,可得到侧重于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的排气装置。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消音消压装置备有多个球状部件,将多个球状部件沿着排气气流串联配置。所以,可以使各个部件小型化。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备有降低排气声音的消音器,消音消压装置与消音器一体地设置,所以,不需要用于把消音消压装置安装到车辆上的专用零部件。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目,减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消音消压装置和消音器一体地构成,所以,可提高排气装置的美观性。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消音消压装置备有收容球状部件的壳体,壳体的靠排气管侧的端部,从侧面看,形成为随着朝向排气管而变窄的锥形状。所以,可以使来自球状部件的开放部的排气顺畅地流到消音器,可以抑制排气流的干扰。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在消音消压装置的下游侧连接着消音器,所以,消音消压装置和消音器二者都可以降低排气声音,进一步提高排气装置的消音性能。


图1是说明搭载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排气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排气装置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球状部件的周边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4是说明排气装置的第1变型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球状部件的周边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6是说明排气装置的第2变型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球状部件的周边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8是说明排气装置的第3变型例的、球状部件的周边的局部剖切侧视图。符号说明10...机动两轮车,50...内燃机,70...排气装置,71...排气管,71a...下游端
缘,72. · ·消音消压装置,81...第1壳体,81b. · ·锥形部,82...第2壳体,83...第3壳体,
473...消音器,90...球状部件,90a...内侧球面,91...开放部,92...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的一实施方式。附图是按照标记的朝向看的。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按照从驾驶者看到的方向,在图中, Fr表示车辆的前方,Rr表示后方,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U表示上方,D表示下方。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0如图1所示,车身架11,由设在前端的头管12、从头管12左右分开并朝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架13、与主架13的后端部连接并朝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支架14、与枢支架14的上端部连接并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15、与枢支架14的中间部连接并朝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副架16、连接左右一对后架15及左右一对副架16的后端部的后支架17、从头管12朝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向下架18、连接向下架18 的下端部与枢支架14的下端部的底架19构成。内燃机50安装在主架13、枢支架14、向下架18和底架19上。另外,机动两轮车10还备有可自如转向地支撑在头管12上的前叉21、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叉21的下端部的前轮WF、安装在前叉21的上端部的转向用的把手22、可自如摆动地支撑在枢支架14上的摆动臂23、可旋转地支撑在摆动臂23的后端部的后轮WR、把摆动臂23悬架在枢支架14上的后轮悬架装置40、和安装在后架15的上方的车座25。另外, 图1中的标记沈是覆盖主架13和向下架18的侧方的保护罩,标记27是覆盖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如图1所示,后轮悬架装置40备有后缓冲器41、大致三角形状的第1连杆42和第 2连杆43。后缓冲器41的上端部可自如摆动地安装在枢支架14的上端部。第1连杆42 可自如摆动地连接后缓冲器41的下端部与摆动臂23的下侧中间部。第2连杆43可自如摆动地连接第1连杆42与枢支架14的下端部。如图1所示,内燃机50的外壳主要由曲柄箱51、安装在曲柄箱51的前方上端部的汽缸体52、安装在汽缸体52的上端部的汽缸头53、和覆盖汽缸头53的上部开口的汽缸头盖M构成。在汽缸头53的未图示的排气口连接着排气装置70。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气装置70备有与汽缸头53的未图示的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71、连接在排气管71的下游端的消音消压装置72、和连接在消音消压装置72的下游端的消音器73。如图2和图3所示,消音消压装置72备有一体地安装在排气管71的下游端的第 1壳体81、一体地安装在消音器73的上游端的第2壳体82、配置在第1及第2壳体81、82 之间的圆筒状的第3壳体83、和收容在第1 第3壳体81 83内的球状部件90。如图3所示,在第1壳体81的下游端和第2壳体82的上游端,分别形成了用于安装球状部件90及第3壳体83的安装凸缘81a、82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壳体81 的靠排气管71侧的端部,形成随着朝向排气管71而变窄的锥形部81b。如图2和图3所示,球状部件90是在大致正球体的一部分上开孔而形成的,具有向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开放的开放部91。另外,球状部件90,在第1 第3壳体81 83内悬浮的方式由支撑部件92支撑着。该支撑部件92备有圆环板部9 和3个脚部92b。圆环板部9 夹持在第1壳体81的安装凸缘81a与第3壳体83之间。3个脚部92b从圆环板部92a的内周缘朝径向延伸, 并接合在球状部件90的外周面上。由球状部件90的外周面、圆环板部9 的内周缘和3个脚部92b的边缘部,形成使排气从第1壳体81侧流通到第2壳体82侧的排气流通口 92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从消音消压装置72 的侧面看,配置在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的上游侧的位置。在这样构成的排气装置70中,从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排出到球状部件90内的排气,被球状部件90内的内侧球面90a反射,排气气压在球状部件90内被衰减后,将排气从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排出,通过排气流通口 92c流到第2壳体82侧,并导入消音器73。因此,可以在球状部件90内干扰排气,可以使排气气压、排气声音、排气热量自行消失。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50的排气装置70,与排气管71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消压装置72备有球状部件90,该球状部件90具有朝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开放的开放部91,用球状部件90的内侧球面90a反射来自排气管71的排气,在球状部件90内使排气气压衰减后,从开放部91排出,所以,在球状部件90内干扰排气,可以使排气气压、 排气声音、排气热量自行消失,可以降低排气声音。另外,在球状部件90内使排气膨胀,减低背压,可将排气顺畅地排出,所以,可以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50的排气装置70,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从侧面看,配置在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的上游侧的位置,所以,可得到侧重于排气声音的降低的排气装置7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50的排气装置70,由于消音消压装置72与消音器 73设成为一体,所以,不需要用于把消音消压装置72安装到车辆10上的专用零部件。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目,可减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消音消压装置72与消音器73 —体地构成,所以,可提高排气装置70的美观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50的排气装置70,消音消压装置72备有收容球状部件90的第1 第3壳体81 83,在第1壳体81的靠排气管71侧的端部,形成了从侧面看随着朝向排气管71而变窄的锥形部81b,所以,可以使得自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 的排气顺畅地流到消音器73,可抑制排气流的干扰。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50的排气装置70,由于在消音消压装置72的下游端连接着消音器73,所以,消音消压装置72和消音器73双方都可以减低排气声音,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气装置70的消音性能。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70的第1变型例,如图4和图5所示,也可以将第3壳体83分割成前侧和后侧壳体83f、83r,将球状部件90 (支撑部件9 配置在该前侧和后侧壳体83f、83r之间。这时,如图5所示,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从消音消压装置 72的侧面看,配置在与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相同的位置。根据本变型例,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从侧面看,配置在与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相同的位置,所以,可得到排气声音的降低和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并存的排气装置70。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70的第2变型例,如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把球状部件90 (支撑部件9 配置在第3壳体83与第2壳体82的安装凸缘8 之间。这时,
6如图7所示,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从消音消压装置72的侧面看,配置在离开排气管71 的下游端缘71a的位置。根据本变型例,球状部件90的开放部91,从侧面看,配置在离开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的位置,所以,可得到侧重于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的排气装置70。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70的第3变型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把球状部件90 (支撑部件92)分别配置在第1壳体81的安装凸缘81a与第3壳体83之间、以及第 3壳体83与第2壳体82的安装凸缘8 之间。这时,2个球状部件90沿着排气气流串联配置。另外,也可以将2个以上的球状部件90沿着排气气流串联配置。根据本变型例,由于2个球状部件90沿着排气气流串联配置,所以,可以使各个部件小型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 可作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消音消压装置72的下游端连接着消音器7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没有消音器73。另外,也可以不将排气管侧的端部的形状形成为锥形,例如也可以是相同形状的直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排气装置,通过排气管将内燃机的排气排出,其特征在于,备有与上述排气管的下游端连接的消音消压装置;上述消音消压装置备有球状部件,该球状部件具有朝上述排气管的下游端缘开放的开放部;用上述球状部件的内侧球面反射来自上述排气管的排气,在上述球状部件内将排气气压衰减后,从上述开放部排出上述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球状部件的上述开放部, 从侧面看,配置在上述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的上游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球状部件的上述开放部, 从侧面看,配置在与上述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相同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球状部件的上述开放部, 从侧面看,配置在离开上述排气管的下游端缘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音消压装置备有多个上述球状部件, 将上述多个球状部件沿着排气气流串联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降低排气声音的消音器,上述消音消压装置与上述消音器一体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音消压装置备有收容上述球状部件的壳体,上述壳体的靠上述排气管侧的端部,形成为从侧面看随着朝向上述排气管而变窄的锥形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音器连接在上述消音消压装置的下游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同时实现排气声音的降低和抑制转矩的波谷的产生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连接在排气管(71)的下游端的消音消压装置(72)备有球状部件(90),该球状部件(90)具有朝着排气管(71)的下游端缘(71a)开放的开放部(91)。用球状部件(90)的内侧球面(90a)反射来自排气管(71)的排气,在球状部件(90)内将排气气压衰减后,从开放部(91)排出排气。
文档编号F01N13/08GK102168601SQ20111003284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亩田寿, 平野善久, 本田太一, 松尾朋弥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