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18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力缓冲起动器,特别是指一种即使力量弱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使内燃发动机起动的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
背景技术
专利CN1292166公开了一种畜力式起动器装置。这种蓄力式起动装置具有两级棘轮机构,即座18与卷轴6之间通过33弹簧、34挡板这一级棘轮机构传递;而棘轮30与47起动爪这一级棘轮机构使偏心轴24与起动轮46之间动力传递,座18和偏心轴24又依靠 单向离合器23传递动力,但该装置具有两级棘轮机构,结构复杂,不可靠。缓冲作用也不明显。本实用新型就是要克服前述专利的问题,设计出一个结构简单,而且除了蓄力功能可靠夕卜,还有非常明显的缓冲效果的发动机起动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结构简单、动力传递稳定可靠、牵拉起动绳更加平稳、省力的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内部凸伸有芯轴;转动套装于芯轴上的拉绳盘,该拉绳盘的外周设有绕绳环槽,该拉绳盘靠近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腔室;卷绕于所述绕绳环槽内的起动绳,起动绳的牵拉端引至壳体外并与把手连接;安装于第一弹簧腔室内的回弹弹簧,该回弹弹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连接;通过螺栓回转安装于芯轴上的棘轮轴,该棘轮轴上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与回转安装于发动机曲轴起动轮上的活动爪构成棘轮机构,所述拉绳盘远离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弹簧腔室;所述第二弹簧腔室内安装有蓄力弹簧,所述蓄力弹簧的一端与棘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连接。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和筒部,所述筒部安装有起动绳牵拉缓冲装置,所述起动绳的牵引端伸入到筒部的孔内与牵拉缓冲装置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起动绳牵拉缓冲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筒部内的台阶套,所述起动绳的牵引端穿过台阶套并端头打一绳结,所述筒部的一端部和台阶套之间压缩有缓冲弹簧。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在拉绳盘靠近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腔室,在远离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弹簧腔室,也就是说与专利CN1292166公开的结构相比较省却了单向离合器、座与卷轴之间的棘轮机构,这样,在动力的传递上更加稳定可靠。另,利用拉绳盘可替代了部件座,节省了零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蓄力缓冲起动器,降低了缓冲器的成本。所述筒部安装有起动绳牵拉缓冲装置,所述起动绳的牵引端伸入到筒部的孔内与牵拉缓冲装置连接。实际操作时,由于发动机的曲轴在起动时,转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所需要牵拉不一样,因此,目前常规的起动器的结构在牵拉起动绳时需要的气力就不均,使操作者牵拉时比较费力,用力不平稳。而本实用新型的蓄力缓冲起动器在牵拉把手时,把手压缩缓冲弹簧,在其缓冲作用下,牵拉力逐渐增大,当缓冲弹簧的弹力大于起动绳牵拉拉绳盘转动的力时,起动绳就拉动拉绳盘转动,这样,无论发动机的曲轴处于什么角度和位置,均有缓冲弹簧的缓冲作用,这样操作者的牵拉力比较均匀平衡,同时也比较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附图中1.发动机曲轴;2.发动机壳体;3.起动轮;4.活动爪;5.螺钉;6.棘轮轴;7.壳体;8.拉绳盘;9.畜力弹黃;10.起动绳;11.回弹弹黃;12.螺检;13.缓冲弹黃; 14.台阶套;15·把手;16·绳结;17·握持部;18.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I所不,一种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包括壳体7,该壳体7为一个罩状,壳体7的开口端通过螺钉5与发动机壳体2连接,该壳体7内部凸伸有芯轴;转动套装于芯轴上的拉绳盘8,该拉绳盘8的外周设有绕绳环槽,该拉绳盘8靠近壳体7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腔室;所述拉绳盘8远离壳体7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弹簧腔室;卷绕于所述绕绳环槽内的起动绳10,起动绳10的牵拉端引至壳体7外并与把手15连接;安装于第一弹簧腔室内的回弹弹簧11,该回弹弹簧11的一端与壳体7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8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腔室内安装有蓄力弹簧9,所述蓄力弹簧9的一端与棘轮轴6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8连接。通过螺栓12回转安装于芯轴上的棘轮轴6,该棘轮轴6上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与回转安装于发动机曲轴I起动轮3上的活动爪4构成棘轮机构,当棘轮正转时,棘轮驱动活动爪4将动力传递给起动轮3,反转则脱离动力,起动轮3转动则带动发动机曲轴I转动,而发动机曲轴I正常转动后,由于活动爪4可偏摆,因此,活动爪4通过离心力紧贴起动轮3的内腔壁,这样就完成了起动轮3与拉绳盘8之间的动力脱离,也不妨碍拉绳盘8的回转复位。另,所述把手15包括握持部17和筒部18,所述筒部18安装有起动绳10牵拉缓冲装置,所述起动绳10的牵引端伸入到筒部18的孔内与牵拉缓冲装置连接。所述起动绳10牵拉缓冲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筒部18内的台阶套14,所述起动绳10的牵引端穿过台阶套14并端头打一绳结16,所述筒部18的一端部和台阶套14之间压缩有缓冲弹簧13。当然,起动绳10牵拉缓冲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可以在筒部18的周壁上开有轴向的滑动长槽,滑动长槽内可滑动安装一卡绳板,起动绳10穿过卡绳板并打一绳结16,使起动绳10卡在卡绳板上可随其动作,卡绳板与筒部18之间设有缓冲弹簧13,缓冲弹簧13的弹力顶着卡绳板靠着滑动长槽的端沿,同样,牵拉把手15,把手15相对卡绳板移动,从而挤压缓冲弹簧13,同样实现了省力、缓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蓄力缓冲器的壳体7与发动机壳体2固定,活动爪4与棘轮配合,而后,拉动把手15,把手15相对于台阶套14动作进而挤压缓冲弹簧13,当缓冲弹簧13的弹力足够大后则拉动起动绳10,起动绳10带动拉绳盘8转动,并通过蓄力弹簧9蓄力,当蓄力弹簧9的力足够大时,棘轮轴6迅速转动,棘轮与活动爪4配合带动起动轮3转动,进而使发动机起动;完成后,松开把手15,在回弹弹簧11的回复作用下,拉绳盘8和棘轮轴6 —起回转,由于活动爪4可偏摆,回转时棘轮与活动爪4脱开,这样并不妨 碍拉绳盘8的复位。
权利要求1.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内部凸伸有芯轴;转动套装于芯轴上的拉绳盘,该拉绳盘的外周设有绕绳环槽,该拉绳盘靠近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腔室;卷绕于所述绕绳环槽内的起动绳,起动绳的牵拉端引至壳体外并与把手连接;安装于第一弹簧腔室内的回弹弹簧,该回弹弹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连接;通过螺栓回转安装于芯轴上的棘轮轴,该棘轮轴上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与回转安装于发动机曲轴起动轮上的活动爪构成棘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盘远离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弹簧腔室;所述第二弹簧腔室内安装有蓄力弹簧,所述蓄力弹簧的一端与棘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连接,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和筒部,所述筒部安装有起动绳牵拉缓冲装置,所述起动绳的牵引端伸入到筒部的孔内与牵拉缓冲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绳牵拉缓冲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筒部内的台阶套,所述起动绳的牵引端穿过台阶套并端头打一绳结,所述筒部的一端部和台阶套之间压缩有缓冲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内部凸伸有芯轴;转动套装于芯轴上的拉绳盘,该拉绳盘的外周设有绕绳环槽,该拉绳盘靠近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腔室;卷绕于所述绕绳环槽内的启动绳,启动绳的牵拉端引至壳体外并与把手连接;安装于第一弹簧腔室内的回弹弹簧,该回弹弹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连接;通过螺栓回转安装于芯轴上的棘轮轴,该棘轮轴上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与回转安装于发动机曲轴启动轮上的活动爪构成棘轮机构,所述拉绳盘远离壳体端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弹簧腔室;所述第二弹簧腔室内安装有蓄力弹簧,所述蓄力弹簧的一端与棘轮轴连接,另一端与拉绳盘连接。该发动机的蓄力缓冲起动器结构简单、动力传递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F02N5/02GK202673530SQ20122035657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张忠华, 王新 申请人: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