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10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催化器,具体是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由外筒及配合设置在外筒内的内芯构成,在此,现有结构的外筒为直筒式结构,内芯则采用单体的S结构或者同心圆结构,因受限于外筒的直筒式结构,内芯的各个蜂窝状导流孔也是直通到底的,这使得尾气在导流孔流动时无法产生紊流效果,也无法形成尾气的动态混合,气流流速非常快,气流与导流孔表面活性物质的反应时间很短,造成尾气净化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外筒由不同孔径的直筒段连接而成,各直筒段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其孔径依次减小,且相邻直筒段内相间隔设置不同结构的内芯,以上结构设置,可有效提升尾气的紊流效果,促使气流在高速高温下的动态混合,促进气流与活性物质的动态接触机会,增强尾气的净化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外筒和设置在外筒中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由至少两个不同孔径的直筒段连接而成,各直筒段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其孔径依序减小。进一步地,上述外筒的相邻直筒段之间通过直斜面或圆弧过渡面衔接。进一步地,上述外筒的每个直筒段内均配合设置一短内芯,相邻短内芯之间设置
一段空隙。进一步地,上述空隙的间隔距离不大于空隙前直筒段内径的O. 3倍。进一步地,上述相邻短内芯的内芯结构不同。进一步地,上述各短内芯结构依前后顺序交替采用同心圆结构和S形结构。进一步地,上述各短内芯结构依前后顺序交替采用S形结构和同心圆结构。进一步地,上述短内芯的截面孔目密度设为下一短内芯是上一短内芯的1.2 1.8倍。本实用新型外筒由不同孔径的直筒段构成,各直筒段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其孔径依序减少,同时相邻直筒段之间由直斜面或圆弧过渡面衔接,形成类喇叭口的聚拢结构,使得尾气从金属载体进气口到出气口的过程中随直筒段孔径的缩小而不断向中心汇聚,进而改变尾气流向产生紊流效果,增强气流在高速高温下的动态混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由多个短内芯构成,各短内芯分段设置在相应孔径的外筒直筒段内,相邻短内芯的内芯结构不同且相互间间隔一段空隙,同时相邻短内芯之间下一短内芯的导流孔孔目是上一短内芯导流孔孔目的1.2 1.8倍。以上结构设置,使得尾气每流经一个短内芯就会进入一无阻力空隙区,使气流体积发生极具变化,产生紊流效果,同时因接下来的短内芯结构与上一短内芯的结构不同且导流孔孔目倍增,当尾气从空隙区进入下一短内芯时,不仅使尾气流速减慢,同时流向发生很大变动,这将进一步增气流的强紊流效果,促进尾气在金属载体内的动态混合,提高气流与内芯中导流孔表面活性物质的动态接触机会,经实验表明,在金属载体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相比普通的金属载体其净化性能提升5-10%。

图I、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局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图I中A-A部的截面图;图3、本实用新型图I中B-B部的截面图;图4、本实用新型由三个直筒段构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外筒I和设置在外筒中的内芯2。所述外筒I由至少两个不同孔径的直筒段连接而成,各直筒段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其孔径依序减小,在本实施例中,直筒段设为两段,其分别为直筒段11、12,其直筒段11的孔径大于直筒段12的孔径。以上相邻直筒段11、12之间通过直斜面13或圆弧过渡面衔接,形成一类喇叭口的聚拢结构,使得尾气从金属载体进气口到出气口的过程中随直筒段11、12孔径的缩小而不断向中心汇聚,进而改变尾气流向产生紊流效果,增强气流在高速高温下的动态混合率。所述外筒I的每个直筒段内均配合设置一短内芯,在本实施例中,直筒段11内设置短内芯21,直筒段12内设置短内芯22,且相邻短内芯21、22之间设置一段空隙3,在此,为了保证整个金属载体的工作稳定性,空隙3的间隔距离不能太大,其间隔距离不大于空隙3前面直筒段11内径的O. 3倍。同时为了增强尾气的紊流效果,相邻短内芯21、22的内芯结构不同,在实际中各短内芯结构可依前后顺序交替采用同心圆结构和S形结构,如图2和3所示,短内芯21采用同心圆结构,短内芯22采用S形结构。当然,在实际加工中,也可把短内芯21设为S形结构,短内芯22设为同心圆结构,即各短内芯结构依前后顺序交替采用S形结构和同心圆结构。以上内芯2以短内芯21、22的分段方式间隔设置,使得尾气流经短内芯21就会进入一无阻力空隙区3,之后再进入短内芯22阻力区,在此过程中,气流体积将发生极具变化,产生紊流效果。同时相邻短内芯21、22的内芯结构不同且下一短内芯22的导流孔孔目是上一短内芯21导流孔孔目的I. 2^1. 8倍,使得当尾气从空隙区3进入下一短内芯22时,不仅使尾气流速减慢,同时流向也将发生很大变动,这将进一步增气流的强紊流效果,促进尾气在金属载体内的动态混合,提高气流与内芯2中导流孔表面活性物质的动态接触机会。经实验表明,在金属载体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相比普通的金属载体其净化性能提升5-10%。在实际加工中,外筒I直筒段的段数根据需要设定。如图4所示,为直筒段三段的结构示意图,其分别为直筒段11、12、13,直筒段11内设有S形结构短内芯21、直筒段12内设有同心圆结构短内芯22、直筒段13内设有S形结构短内芯23。相邻短内芯21、22和短内芯22、23之间留有一段空隙3,同时短内芯22的导流孔孔目是短内芯21导流孔孔目的I. 5倍,短内芯23的导流孔孔目是短内芯22导流孔孔目I. 5倍。综上,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通过对金属载体外筒I的孔径改变和对内芯2的分段式设置,可有效提升尾气的紊流效果,促使气流在高速高温下的动态混合,促进气流与活性物质的动态接触机会,增强尾气的净化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
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外筒和设置在外筒中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由至少两个不同孔径的直筒段连接而成,各直筒段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其孔径依序减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相邻直筒段之间通过直斜面或圆弧过渡面衔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每个直筒段内均配合设置一短内芯,相邻短内芯之间设置一段空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短内芯的内芯结构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短内芯结构依前后顺序交替采用同心圆结构和S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短内芯结构依前后顺序交替采用S形结构和同心圆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内芯的截面孔目密度设为下一短内芯是上一短内芯的I. 2^1. 8倍。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的间隔距离不大于空隙前直筒段内径的O. 3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催化器金属载体的改良结构,包括外筒和设置在外筒中的内芯,所述外筒由至少两个不同孔径的直筒段连接而成,各直筒段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其孔径依序减小。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可有效提升尾气的紊流效果,促使气流在高速高温下的动态混合,促进气流与活性物质的动态接触机会,增强尾气的净化效果。
文档编号F01N3/28GK202707191SQ2012204269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黄敏, 柏威廉, 姜玉平 申请人:浙江通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