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296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控制阀包括主流路(11),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下游侧分支流路(12),连通流路(3),流路开闭阀柱(43),流路开闭阀(42),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13)。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流路开闭阀(42)阻断连通流路(3),使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在中旋转区域,流路开闭阀柱(43)使下游侧分支流路(12)与连通流路(3)连通,并且流路开闭阀(42)使连通流路(3)连通,使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滑动,向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在高旋转区域,流路开闭阀柱(43)阻断下游侧连通流路(12)与连通流路(3),使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
【专利说明】控制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控制阀,用于在具备将润滑油向缸盖的止推轴颈等输送的气阀系供给流路,以及将润滑油向缸体的曲柄轴、连杆等输送的曲柄轴系供给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装置中调整向各流路的供给油压。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以来,一直尝试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大小使从油泵供给的油的油压变化,在各自的转速区域供给具有最佳的油压的油。而且,欲通过将向气阀系润滑回路、曲柄轴系润滑回路供给的油压调整成各自的回路所必需的油压,以减轻油泵的负载。
[0003]作为实现这种目的的发明,有在日本国特开2009-264241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发明(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的发明”)。以下,对专利文献I进行简要说明。另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原封不动地使用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附图标记。首先,油被油泵12从油盘10中上吸,并向第I供油路径16a和第2供油路径16b输送。
[0004]第I供油路径16a是主要向曲柄轴的轴承部18供给油的路径,第2供油路径16b是例如向气阀机构20等供给油的路径。在第I供油路径16a上配置有用于控制向曲柄轴的轴承部18供给的油量的油压控制阀22。油压控制阀22构成为其输出油压被控制单元24控制。
[0005]控制单元24被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6,发动机负载传感器28,油温传感器30,以及油压传感器32控制。设有安全阀34,当油压超过规定值时将过剩的油压从油泵12和过滤器14之间的油路径部分向油盘10中泄放。在以下的结构中,油压控制阀22的控制由控制单元24进行。
[0006]【专利文献I】日本国特开2009-264241号公报。
[0007]在专利文献I的发明以及具备同种结构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专利文献I的发明使用电子控制作为控制手段。由于使用电子控制来控制油压控制阀22需要获取发动机转速、油温、发动机负载、油压等众多的信息,而且还需要MAP控制及油温补正等复杂的控制,所以存在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进而,由于电力因驱动油压控制阀22而消耗,所以存在为了发电装置的驱动而发动机的负载增大的可能性。
[0008]进而,在控制所必需的各种传感器、油压控制阀22、控制单元24等电气系统中的某一个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将不再能够进行充分的控制,产生得不到所期待的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开电子控制本来就有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对本发明的机构进行油压驱动而廉价且可靠性高的控制阀。
[0010]为此,
【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锐意的研究,其结果,通过如下的控制阀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控制阀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使流路截面积增减;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朝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柱,安装在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之间,并且连通以及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流路开闭阀,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的中途;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使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滑动,向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
[0011]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控制阀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连通,并且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安装在该连通流路的中途,并且连通以及阻断该连通流路;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随着上述上游侧分支流路的油压的增加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上述流路开闭阀随着来自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的油压的增加连通上述连通流路,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被弹性施力成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一侧,并且随着来自上述连通流路的油压的增加以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式移动。
[0012]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控制阀是在第I或第2技术方案中,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所必需的油压设定成比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所必需的油压小。
[0013]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控制阀是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在安装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与安装上述流路开闭阀的流路开闭阀室之间设有泄油流路,并且在上述流路开闭阀室中形成有排出流路,在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的情况下使上述泄油流路与上述排出流路连通。
[0014]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安装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由与上述主流路正交的主室部与副室部构成,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为以横贯上述主流路的方式在上述主室部与上述副室部中往返移动的结构。
[0015]在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以及第2技术方案中,为不必使用需要电气驱动的电磁阀及传感器等,仅通过机械的油压机构,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即主流路的油压的变化相对应地对控制阀的下游一侧的油压进行控制的结构。
[0016]这样一来,能够排出因电气系统的故障而油压控制不能够恰当地进行的可能性,确保超过现有技术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并且抑制因零部件及控制的追加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0017]而且,针对动作,是通过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上施加油压,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沿轴向移动,缩小油回路的流路截面积的结构。通过缩小油通路的截面积,能够使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下游一侧的油压降低。
[0018]而且,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由于在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油被流路开闭阀柱阻断,泄油流路与流路开闭阀室的排出流路连通,由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所赋予的油压降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所具备的弹性施力的作用下向使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的方向移动,能够与发动机的转速相对应地使油的流量、压力增加。
[0019]这样,在本发明中,下游一侧的油压不会降低,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启动后能够使油压逐渐上升。而且,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能够抑制油压的上升而防止油的无谓工作。而且,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在为了润滑或冷却而需要高的油压的情况下,能够供给与需要相对应的高的油压。
[0020]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中,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所必需的油压设定成比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所必需的油压小。并且是通过在上述主流路中流动的油压的上升,上述流路开闭阀先于上述流路开闭阀柱移动的结构,所以仅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施力而进行与发动机的转速相对应的恰当的动作。
[0021]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中,即使在通过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油压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的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动作。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中,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轴向上的往返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 (A)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 (B)是图1 (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控制阀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控制阀刚向发动机的中旋转转移后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控制阀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5 (A)是表示控制阀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的作用的示意图,图5 (B)是表示图5(A)的(α )部中排出流路开闭阀室的油而向初期位置恢复的行程的示意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控制阀配置在油回路中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11:主流路,12:下游侧分支流路,13:上游侧分支流路,21: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2:流路开闭阀室,23:流路开闭阀柱室,211:主室部,212:副室部,3:连通流路,33:泄油流路,34:排出流路,41: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2:流路开闭阀,43:流路开闭阀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控制阀设在向发动机各部供给油的油循环回路内。更具体地说,主要进行向曲柄轴的轴承部等供给的油的控制(参照图6)。
[0025]本发明的控制阀配置在发动机的油循环回路中的曲柄轴系润滑回路的中途,但也适用于控制气阀系润滑回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本发明的控制阀配置在气阀系润滑回路的中途。
[0026]本发明的结构主要由壳体A,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流路开闭阀42,流路开闭阀柱43,以及对这些阀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45、46、47等构成(参照图1 (A))。壳体A中形成有主流路11。该主流路11成为油的循环回路的一部分。
[0027]因此,在本发明的控制阀设在曲柄轴系润滑回路中的情况下,主流路11构成曲柄轴系润滑回路的一部分。图1 (B)是将图1 (A)的壳体A的内部构造简化后的附图。
[0028]主流路11中在其一侧的端部具有流入侧连接端部11a,在其另一侧的端部具有流出侧连接端部11b,两端部分别成为与壳体A外部的油管连接的部分。并且油循环回路的油从上述流入侧连接端部Ila流入,油从上述流出侧连接端部Ilb流出。
[0029]在壳体A中形成有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流路开闭阀室22,以及流路开闭阀柱室23。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形成为横贯主流路11。具体地说,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是相对于上述主流路11以正交状态交叉地形成的室,由主流路11分离成两个室。
[0030]将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分离的两个室中的一方称为主室部211,将另一方称为副室部212。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中安装有后述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而且,在上述主流路11上,在位于比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位置靠下游一侧的部位分支形成有下游侧分支流路12,在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上游一侧分支形成有上游侧分支流路13。关于上游侧和下游侧这种表现,在本说明书中是从任意的位置观察将流入方向作为上游侧,将流出方向作为下游侧。油从上游一侧朝向下游一侧流动。
[0031]关于上述流路开闭阀柱室23,在上述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顶部形成有顶部流入口 23a,在上述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侧部且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形成有侧部流入口 23b以及侧部流出口 23c。进而,在轴向上与上述侧部流入口 23b与上述侧部流出口 23c不同的位置、远离上述顶部流入口 23a的位置形成有副流入口 23d以及副泄油口 23e。
[0032]关于上述流路开闭阀室22,在其顶部形成有顶部流入口 22a,在其侧部形成有侧部流出口 22b。进而,在轴向上与该侧部流出口 22b不同的位置、远离上述顶部流入口 22a的侧部位置形成有泄油流入口 22c,在流路开闭阀室22的底部部位形成有泄油排出口 22d(参照图1 (B))。
[0033]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侧部流入口 23b经由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12在主流路的下游一侧与主流路11连通。而且,顶部流入口 23a经由上述上游侧分支流路13在主流路11的上游一侧与主流路11连通(参照图1 (B))。
[0034]在流路开闭阀柱室23和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之间形成有连通流路3,流路开闭阀柱室23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通过该连通流路3连通。由于流路开闭阀室22配置在上述连通流路3的任意的部位(只要是连通流路3的中间地点则在何处均可),所以该连通流路3成为被流路开闭阀室22分离成两部分的结构。
[0035]连通流路3包括称为第I连通流路31和第2连通流路32的部分。将上述流路开闭阀柱室23与上述流路开闭阀室22之间的部分称为第I连通流路31,将该流路开闭阀室22与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之间的部分称为第2连通流路32。
[0036]第I连通流路31的一侧端部与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侧部流出口 23c连通。而且第I连通流路31的另一侧端部与流路开闭阀室22的顶部流入口 22a连通。进而,在第I连通流路31的中途设有分支并与上述副流入口 23d连通的副分支流路31a。[0037]第2连通流路32的一侧端部与形成在流路开闭阀室22上与轴向正交的侧面部上的侧部流出口 22b连通。而且,第2连通流路32的另一侧端部与设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顶部的顶部流入口 21a连通。进而,在流路开闭阀室22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之间,沿着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轴向与上述第2连通流路32平行且不同的位置设有泄油流路33。这样一来,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与流路开闭阀室22连通。
[0038]具体地说,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顶部与上述顶部流入口 21a不同的位置形成有顶部流出口 21b,在上述流路开闭阀室22的泄油流入口 22c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顶部流出口 21b之间形成上述泄油流路33 (参照图1 (B))。而且,从流路开闭阀室22的泄油排出口 22d形成有排出流路34。该排出流路34与壳体A的外部连通。
[0039]在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中配置有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安装成在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中沿轴向移动自如,并且以大致正交的状态横贯上述主流路11。
[0040]具体地说,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是其轴向一侧的部分安装在上述主室部211中,轴向另一侧的部分安装在上述副室部212中。并且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通过沿轴向移动而使上述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变化,从而起到了控制在主流路11中流动的油的流量的作用。
[0041]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由插入上述主室部211的第I滑动部411,插入上述副室部212的第2滑动部412,连结上述第I滑动部411和上述第2滑动部412的缩径部41b,以及大直径颚状部41d构成。上述第I滑动部411和上述第2滑动部412的外径形成为与上述主流路11的内径大致相等或比其稍小。
[0042]上述缩径部41b形成为比第I滑动部411和第2滑动部412的外径小。而且,大直径颚状部41d形成在第I滑动部411的端部,并且形成为比该第I滑动部411的外径大。上述缩径部41b的周围成为空隙部41c。
[0043]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被弹性部件45施加弹性施力而成为缩径部41b横贯主流路11内,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此时,主流路11内的油通过上述缩径部41b与主流路11的内壁之间的空隙部41c流动。作为上述弹性部件45的实施方式,主要使用螺旋弹黃。
[0044]并且通过油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顶部流入口 21a流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的大直径颚状部41d承受在上述连通流路3中流动的油的压力而被推压,克服上述弹性部件45的弹性施力,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向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副室部212的方向移动。
[0045]这样一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主室部211内的第I滑动部411向主流路11内突出,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从最大状态减小,油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向下游一侧的供给量减少。而且,第I滑动部411使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减小,不是完全阻断油的流动,而仅是减少油的流量。
[0046]接着,在上述流路开闭阀室22中配置有流路开闭阀42。该流路开闭阀42起到了阻断以及连通构成连通流路3的第I连通流路31和第2连通流路32的作用。
[0047]流路开闭阀42始终被弹性部件46的弹性施力朝向流路开闭阀室22的轴向的顶部部位推压。其结果,上述流路开闭阀42位于该流路开闭阀室22的顶部部位。将该状态作为流路开闭阀42的初期状态。在初期状态下,构成连通流路3的第I连通流路31和第2连通流路32被阻断(参照图1 (B))。而且,流路开闭阀42由中空圆筒的有底形状构成,在其侧面部形成有连通贯通孔42a。该连通贯通孔42a进行泄油动作。
[0048]接着,在上述流路开闭阀柱室23中配置有流路开闭阀柱43。该流路开闭阀柱43起到了连通以及阻断下游侧分支流路12和构成连通流路3的第I连通流路31的作用。
[0049]流路开闭阀柱43由第I滑动部431,第2滑动部432,第3滑动部433,第I缩径部43b,以及第2缩径部43c构成。上述第3滑动部433形成在上述第I滑动部431与上述第2滑动部432之间的任意位置。第I滑动部431、第2滑动部432、第3滑动部433各自的直径长度完全相同。
[0050]并且在第I滑动部431与第3滑动部433之间存在直径比其小的第I缩径部43b,在第3滑动部433与第2滑动部432之间存在直径比其小的第2缩径部43c。而且,上述第I缩径部43b形成在比上述第2缩径部43c靠流路开闭阀柱43的顶部一侧。两第I缩径部43b与第2缩径部43c的周围成为空隙部43d。
[0051]流路开闭阀柱43始终被弹性部件47的弹性施力朝向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轴向的顶部部位推压。其结果,流路开闭阀柱43位于该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顶部部位。将该状态作为流路开闭阀柱43的初期状态,上述弹性部件46以及弹性部件47主要使用螺旋弹簧。
[0052]在流路开闭阀柱43位于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顶部部位的状态,即初期状态下,上述第I缩径部43b处于侧部流入口 23b与侧部流出口 23c的位置,侧部流入口 23b与侧部流出口 23c经由第I缩径部43b周围的空隙部43d开放,下游侧分支流路12与第I连通流路31连通。而且,在初期状态下,第2滑动部432处于副流入口 23d与副泄油口 23e的位置,封闭副流入口 23d与副泄油口 23e (参照图2)。
[0053]并且通过油向与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顶部流入口 23a连通的上游侧分支流路13流动,油压增加,流路开闭阀柱43克服弹性部件47的弹性施力而移动,第I滑动部431到达侧部流入口 23b与侧部流出口 23c的位置而封闭,使下游侧分支流路12与第I连通流路31阻断。并且使油从连通流路3向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流动停止。
[0054]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被弹性部件45施加弹性施力而成为缩径部41b横贯主流路11内的状态。并且通过油从第2连通流路32向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流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的大直径颚状部41d被推压,克服上述弹性部件45的弹性施力而移动。
[0055]接着,主要针对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中旋转区域以及高旋转区域说明本发明的动作。另外,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也包括空转(也称为怠速旋转)。由于车辆从低旋转区域至高旋转区域行驶,所以在发动机上施加负载,但在空转区域,由于车辆是停止的而在发动机上不施加行驶时的负载。
[0056]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如图2所示,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在弹性部件45的作用下处于初期状态。即,处于仅缩径部41b相对于主流路11横贯的状态,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并且油通过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的缩径部41b周围的空隙部41c从上游一侧向下游一侧流动。
[0057]此时,在主流路11中流动的油流入下游侧分支流路12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13,但由于油压相对于弹性部件46、47的弹性施力非常小,所以流路开闭阀42以及流路开闭阀柱43不会进行开闭动作。因此,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下游一侧的油压、即曲柄轴系供给油压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上游一侧的油压、即气阀系供给油压大致相等。
[0058]而且,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不进行使油压降低的控制。因此,即使在转速低、泵排放量原来就少的区域,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油压以及流量。另外,空转区域的动作与低旋转区域的情况大致相同而省略了附图。
[0059]以下,针对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的状态进行说明。从低旋转区域至刚转移到中旋转区域后,从主流路11向下游侧分支流路12流动的油的压力增加(参照图3)。在此,虽然在主流路11中流动的油也向上游侧分支流路13流动,但中旋转区域的上游一侧的油压产生的力比对流路开闭阀柱43弹性施力的弹性部件47的弹性施力小,维持在大致不动,流路开闭阀柱43大致维持初期状态。
[0060]因此,流路开闭阀柱43的第I缩径部43b位于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侧部流入口23b与侧部流出口 23c的位置,侧部流入口 23b和侧部流出口 23c成为开放状态。由于侧部流入口 23b和侧部流出口 23c是开放的,所以下游侧分支流路12与第I连通流路31连通。
[0061]而且,随着来自第I连通流路31的油的压力增加,流路开闭阀42克服弹性部件46的弹性施力被推压而在流路开闭阀室22中移动。这样一来,该流路开闭阀室22的顶部流入口 22a与侧部流出口 22b开放,连通流路3的第I连通流路31与第2连通流路32连通。
[0062]进而,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12、第I连通流路31、第2连通流路32连通,油通过下游侧分支流路12以及连通流路3 (第I连通流路31、第2连通流路32)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的顶部流入口 21a流入。而且,此时流路开闭阀室22的泄油流入口 22c与泄油排出口 22d被流路开闭阀42的圆筒侧面部封闭(参照图4)。
[0063]因此,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中,油不会从顶部流出口 21b流出。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克服弹性部件45的弹性施力而移动。通过该移动,横贯主流路11的部分从缩径部41b改变成第I滑动部411,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减小。
[0064]S卩,通过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移动,第I滑动部411使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减小,起到了作为节流孔的作用。因此,在主流路11中从上游一侧向下游一侧流动的油的流量减少。
[0065]但在,油的流动并没有完全停止而只是减少,所以维持多少有些流动。因此,主流路11的流路截面积减小,与控制阀的上游一侧的油压(与气阀系供给油压相等)相比,控制阀的下游一侧的油压(与曲柄轴系供给油压相等)减小。
[0066]接着,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由于主流路11的上游一侧的油压与中旋转区域相比上升,所以从主流路11经由上游侧分支流路13向上阀柱室23供给的油压也上升(参照图5)。这样一来,流路开闭阀柱43克服弹性部件47的弹性施力而向弹性部件47的方向移动。
[0067]并且流路开闭阀柱43的第I滑动部431封闭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侧部流入口23b与侧部流出口 23c,同时封闭着副流入口 23d与副泄油口 23e的第2滑动部432移动,第2缩径部43c到达副流入口 23d与副泄油口 23e的位置,开放副流入口 23d和副泄油口23e使其连通(参照图5)。
[0068]并且流路开闭阀42在高旋转区域来自第I连通流路31的油的压力消失,在弹性部件46的弹性施力的作用下朝向顶部流入口 22a —侧移动而恢复到初期位置。在该过程中,流路开闭阀室22以及第I连通流路31内的油经由在该第I连通流路31的中途分支的上述副分支流路31a从上述流路开闭阀柱室23的副流入口 23d与副泄油口 23e排出(参照图 5 (B))。
[0069]而且,流路开闭阀42处于初期位置,该流路开闭阀42的连通贯通孔42a成为与流路开闭阀室22的泄油流入口 22c相同的位置而连通。这样一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被弹性部件45的弹性施力推压。
[0070]并且滞留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21内的油从顶部流出口 21b在泄油流路33中流动,在上述流路开闭阀室22的泄油流入口 22c和泄油排出口 22d,流路开闭阀42的连通贯通孔12a中流动,从排出流路34向壳体A的外部排出。这样一来,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41能够顺畅地恢复到初期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使流路截面积增减;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朝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柱,安装在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之间,并且连通以及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流路开闭阀,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的中途;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 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 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使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滑动,向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
2.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连通,并且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安装在该连通流路的中途,并且连通以及阻断该连通流路;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 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随着上述上游侧分支流路的油压的增加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 上述流路开闭阀随着来自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的油压的增加连通上述连通流路, 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被弹性施力成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一侧,并且随着来自上述连通流路的油压的增加以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式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所必需的油压设定成比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所必需的油压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与安装上述流路开闭阀的流路开闭阀室之间设有泄油流路, 并且在上述流路开闭阀室中形成有排出流路, 在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的情况下使上述泄油流路与上述排出流路连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安装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由与上述主流路正交的主室部与副室部构成, 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为以横贯上述主流路的方式在上述主室部与上述副室部中往返移动的结构。
【文档编号】F01M1/16GK103726900SQ20131027839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宫岛淳一, 小屋敷秀彦, 渡边贵俊 申请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