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3927发布日期:2019-01-29 17:5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增压器,通过循环带状的动力传递部件传递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力而被驱动。



背景技术:

在具有增压器的发动机中,有的发动机通过如链条那样循环带状的动力传递部件传递曲轴的旋转力来驱动增压器(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1/046098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从发动机的曲轴传递较大的旋转力的情况下,在链条产生的旋转变动较大。具体而言,在发动机的爆发、吸入等过程中产生旋转变动,或由于加减速操作中的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产生旋转变动。在产生这样的旋转变动时,有时链条的耐久性下降。

本发明正是鉴于前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的增压器,尽管是简单的构造,在动力传递部件产生旋转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动力传递部件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增压器通过循环带状的动力传递部件传递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力而被驱动,增压器具有向增压器导入润滑油的增压器润滑油通路、和抑制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松弛的液压式的施力产生装置,被导入到所述增压器润滑油通路中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穿过分支路径,并作为液压源供给所述施力产生装置。

根据这种结构,借助液压来附加较大的按压力,因而即使是从曲轴被传递了旋转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动力传递部件的松弛。其结果是,动力传递部件的耐久性提高。并且,为了对增压器的旋转部分进行润滑,将被导入到增压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用于施力产生装置中,因而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得到基于液压的按压力。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还具有施力产生装置安装部,在所述施力产生装置安装部上安装所述施力产生装置,在该施力产生装置安装部形成有所述分支路径。根据该结构,在施力产生装置的安装部形成有施力产生装置用的分支路径,因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来自液压源的配管。并且,仅通过在安装部安装施力产生装置,即可供给润滑油,因而作业性也提高。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还具有增压器支架,所述增压器支架支撑增压器旋转轴,且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发动机壳,所述施力产生装置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增压器支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增压器作为包括施力产生装置的独立的增压器单元。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增压器搭载型的发动机和无增压器的发动机的切换。

优选的是,在具有增压器支架的情况下,所述发动机在发动机壳内搭载润滑油泵,所述增压器润滑油通路形成为穿通所述增压器支架和所述发动机壳的对接面。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润滑油泵将润滑油导入所述发动机的被润滑部或者被冷却部。根据这种结构,仅通过在发动机壳安装增压器支架,即可对施力产生装置供给润滑油。由此,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是,在发动机搭载润滑油泵的情况下,驱动力从所述曲轴直接或者间接地传递给所述润滑油泵。根据这种结构,润滑油泵的喷出压力按照发动机旋转速度而变化,因而能够通过施力产生部件有效抑制随着发动机的旋转速度的提高而增大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变动。

优选的是,在具有增压器支架的情况下,所述施力产生装置具有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以枢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对所述动力传递部件提供按压力,所述枢轴被支撑于所述发动机壳。根据这种结构,枢轴被支撑于发动机壳,因而能够降低增压器支架的强度。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将供给所述增压器之前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进行分支,并供给所述增压器的液压缸。根据这种结构,分支路径在增压器润滑油通路中的被润滑部的上游侧进行分支,因而能够抑制增压器润滑油通路内的润滑油压力下降。

在所要保护的范围及/或说明书及/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构成要素的任何组合都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所要保护的范围内的各项技术方案的两项以上的任何组合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根据以附图为参考的如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方式及附图是用于单纯的图示及说明的,不能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根据附带的所要保护的范围来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增压器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后斜上方观察该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发动机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该增压器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从后斜上方观察该发动机的卸下增压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增压器的增压器支架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表示该增压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及“右侧”是指从坐在车辆上的驾驶员观察时的左右侧。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增压器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该自动二轮车的车体车架FR具有形成前半部分的主车架1、和形成后半部分的后车架2。在主车架1的前端设有前管4,前轮叉8通过转向轴(未图示)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该前管4上。在前轮叉8的下端部安装有前轮10,操纵方向用的手柄6固定在前轮叉8的上端部。

另一方面,在车体车架FR的中央下部即主车架1的后端部设有摇臂托架9。摇臂12围绕在该摇臂托架9安装的枢轴16而被上下摆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后轮14转动自如地支撑于该摇臂12的后端部。在车体车架FR的中央下部,在摇臂托架9的前侧安装有发动机E。发动机E通过驱动链条11驱动后轮14。

发动机E具有:曲轴26,具有沿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曲轴箱28,支撑曲轴26;缸体30,从曲轴箱28的前方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缸体30上方的缸盖32;油盘34,设于曲轴箱28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箱28和缸体30通过模具成型而形成为一体。由这些曲轴箱28、缸体30及缸盖32构成发动机壳EC。

在发动机E的曲轴箱28内设有润滑油泵29。曲轴26的旋转力齿轮传递给润滑油泵29的旋转轴29a,润滑油泵29由发动机E进行驱动。润滑油泵29通过形成于发动机壳EC内的发动机润滑油通路(未图示)向发动机E的被润滑部或者被冷却部供给润滑油。润滑油泵29也向后述的增压器42供给润滑油。

缸盖32的前表面与4条排气管36连接。这4条排气管36在发动机E的下方集合,与配置在后轮14的右侧的排气消声器38连接。

在主车架1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15,在后车架2支撑驾驶员用坐席18和搭乘者用坐席20。并且,在车体前部安装有树脂制的护罩22。护罩22覆盖所述前管4的前方。在护罩22形成有空气取入口24。空气取入口24位于护罩22的前端,获取从外部向发动机E的进气。

在车体车架FR的左侧配置有进气管50。进气管50以使前端开口50a面对护罩22的空气取入口24的方式被支撑于前管4。从进气管50的前端开口50a导入的空气借助冲压效应被升压。

在缸体30的后方,用于净化外气的空气清洁器40及增压器42沿车宽方向排列配置在曲轴箱28的上表面。进气管50从发动机E的前方在缸体30及缸盖32的左外侧方通过,将行驶风A作为进气I导入空气清洁器40中。增压器42将来自空气清洁器40的清洁空气加压并供给发动机E。

在增压器42的喷出口48和发动机E的进气管54之间配置有进气室52,增压器42的喷出口48和进气室52直接连接。在进气室52贮存从增压器42的喷出口48供给的高压的进气I。在进气室52和进气口54之间配置有节流阀主体45。进气室52配置在增压器42及节流阀主体45的上方。在进气室52及节流阀主体45的上方配置有所述燃料箱15。

如图2所示,增压器42与空气清洁器40的右侧相邻配置,通过螺栓43被固定在曲轴箱28的上表面。增压器42的吸入口在曲轴箱28的上方位于发动机E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稍微靠左侧,增压器42的喷出口48位于发动机E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

增压器42具有:离心式的叶轮60,将进气加压;叶轮壳62,覆盖叶轮60;变速机构64,将发动机E的动力传递给叶轮60;增压器支架66,支撑增压器旋转轴44旋转自如。增压器支架66也覆盖变速机构64。隔着叶轮壳62,在车宽方向的右侧配置增压器支架66,在左侧配置空气清洁器40。也可以没有变速机构64。

增压器42借助发动机E的动力进行驱动。具体而言,如发动机的右侧视图即图3所示,曲轴26的旋转力通过循环带状的动力传递部件的一种即链条47被传递给与增压器旋转轴44(图2)连接的输入轴65。更具体地讲,在与曲轴26齿轮连接的增压器驱动轴70的右侧端部设有输出侧链轮71,在输入轴65的右侧端部设有输入侧链轮76,链条74架设在这些链轮71、76之间。

在增压器支架66设有抑制链条74的松弛的液压式的施力产生装置的一种即液压张紧器75。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增压器支架66的前侧上部一体地形成有突出的张紧器安装部72,作为液压张紧器75的驱动体的液压缸77利用如螺栓那样的紧固部件79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张紧器安装部72,并将盖83罩在其凸缘81上。液压张紧器75的详情后述。

如图4所示,所述输入轴65由中空轴构成,通过轴承78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增压器支架66上。在输入轴65的右侧端部65b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齿67,通过在该外周面上花键嵌合的单向离合器80将所述输入侧链轮76与输入轴65连接。

在输入轴65的右侧端部65b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单向离合器80利用旋合于该内螺纹部的螺栓82的头部、通过垫圈84被安装在右侧端部65b。输入轴65是变速机构64的输入侧旋转轴。

所述叶轮60固定在增压器42的增压器旋转轴44的左侧端部44a,输入轴65的左侧端部65a通过变速机构64与增压器旋转轴44的右侧部44b连接。即,变速机构64配置在输入轴65和增压器旋转轴44之间,并被支撑于增压器支架66。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机构64采用行星齿轮装置,将输入轴65的旋转增速并传递给增压器旋转轴44。

增压器旋转轴44通过轴承69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增压器支架66。增压器支架66由收纳输入轴65、输入侧链轮76及单向离合器80的输入箱部66R、和收纳变速机构64的齿轮箱部66L构成,这些输入箱部66R和齿轮箱部66L使用螺栓88相连接。另外,叶轮箱62使用螺栓90与增压器支架66的齿轮箱部66L连接。

在增压器支架66形成有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用于导入从增压器42的外部的液压泵29供给的润滑油OL,并将润滑油OL导入到轴承69和变速机构64。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将来自所述润滑油泵29(图1)的润滑油导入增压器42的增压器润滑油导入路径94的出口94a,形成于曲轴箱28的与增压器支架66的对接面96上。在出口94a流出的润滑油OL供给轴承69,并且通过未图示的通路也供给变速机构64。

具体而言,被导入增压器42的润滑油除供给轴承69以外,还供给变速机构(行星齿轮装置)64的枢轴支撑部分、齿的啮合部分、输入侧链轮76、链条74等。并且,在油膜阻尼器介入在增压器旋转轴44和增压器支架66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向该油膜阻尼器供给润滑油。从发动机E的液压泵29向这些各个部位供给润滑油。

如图6所示,增压器润滑油导入路径94从出口94a与增压器支架66的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直接连接,向轴承69供给润滑油。具体而言,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从输入箱部66R向左侧延伸,在齿轮箱部66L的内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向增压器旋转轴44的轴承69供给润滑油。这样,通过在发动机壳EC安装增压器支架66,从润滑油泵29(图1)向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供给润滑油。

在输入箱部66R形成有从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分支出来的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图7)。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是从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分支形成的。具体而言,从出口94a流向上方的润滑油在分支点B被分支成朝向左侧的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和朝向上侧的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如图3所示,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在增压器支架66的张紧器安装部72内延伸,并与液压张紧器75的液压缸77连接。即,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在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中的轴承69(被润滑部)及变速机构64(被润滑部)的上游侧分支。

如图6所示,润滑油OL通过增压器润滑油导入路径94的出口94a从输入箱部66R被导入到增压器42的内部,供给轴承69和液压缸77。这样,通过将导入部设于与链条74及液压张紧器75较近的输入箱部66R,能够缩短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特别是通过将导入部设于轴承69和链条74之间,能够缩短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和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双方。并且,两条通路92、98不是外部配管,因而即使是漏液时,润滑油也不会泄露到发动机的外部。

如图7所示,液压张紧器75具有:按压部件102,以张紧器枢轴100为中心转动,对链条74提供按压力;张紧杆103,对按压部件102提供按压力。张紧器枢轴100被支撑于发动机壳EC。

张紧杆103借助来自液压缸77的动力沿张紧器轴心方向D进退,调整提供给按压部件102的按压力。按压部件102按照由张紧杆103提供的按压力,以张紧器枢轴100为中心转动,对链条74提供按压力,调整链条74的松弛。来自液压缸77的按压力是根据例如速度、加速度等,按照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未图示)的指令决定的。

链条74沿箭头X方向行进,在与配置有液压张紧器75的松弛侧LS相反的一侧即张紧侧TS,设有引导链条74的引导部件104。引导部件104通过螺栓106被支撑于发动机壳EC。通过设置引导部件104,链条74的行进稳定。

以使链条74的松弛侧LS即从输出侧链轮71导出链条74的一侧位于上方的方式,设定链条74的旋转方向。由此,能够将液压张紧器75配置在曲轴箱28的上方。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与曲轴箱28内的设备、部件干涉,与在链条74的下方配置液压张紧器的情况相比,液压张紧器75的配置容易进行。并且,通过将液压张紧器配置在链条74的上方,在作为驱动源的润滑油从液压张紧器75垂下的情况下,这样的润滑油朝向链条74滴落,因而能够有效地用作润滑液。

通过将输入侧链轮76配置在曲轴箱28的后部的上方,能够在缸体30和增压器42之间形成空间,能够在该空间中配置液压张紧器75。

连接输入输出侧链轮76、71的轴的直线L朝向后方向上倾斜。由此,能够向前方倾斜地配置液压张紧器75,因而能够抑制液压张紧器75的液压缸77从增压器支架66突出的高度。另外,通过将输入侧链轮76配置在曲轴箱28的后部的上方,直线L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减小。由此,液压张紧器75的张紧器轴心方向D(按压方向)接近铅直方向,因而能够避免缸体30和液压张紧器75的干涉。

在上述结构中,能够通过液压张紧器75附加较大的按压力,因而即使是从曲轴26传递旋转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链条74的松弛和抖动。其结果是,链条74的耐久性提高。并且,由于将图6的用于润滑增压器42的轴承69的润滑油OL的一部分用于液压缸77,因而不需另外准备液压配管,即可得到基于液压的按压力。

在与增压器支架66一体形成的液压张紧器安装部72形成有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因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来自液压缸77的配管。并且,仅通过在安装部72安装液压张紧器75,即可对液压缸77供给润滑油,因而作业性提高。

并且,在增压器支架66形成有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液压张紧器75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增压器支架66上,因而能够将增压器42作为包括液压张紧器75的独立的增压器单元。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增压器搭载型的发动机和无增压器的发动机的切换。

通过在发动机壳EC安装增压器支架66,从发动机E的润滑油泵29向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供给润滑油OL,因而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图1的润滑油泵29的旋转轴29a借助曲轴26的旋转力而被驱动,因而润滑油泵29的泵的喷出压力也根据发动机旋转速度而变化。因此,能够通过液压张紧器75有效地抑制随着发动机的旋转速度的提高而增大的图3的链条74的变动。

图3的张紧器枢轴100被支撑于发动机壳EC,因而能够降低增压器支架66的强度。

如图6所示,张紧器润滑油通路98在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中的轴承69的上游侧进行分支,因而能够抑制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2内的润滑油压力下降。

本发明利用液压张紧器抑制链条的松弛,因而适合用于将容易产生脉动的动力作为驱动力进行传递的增压器。具体而言,适合用于将在内燃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增压器的情况。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追加、变更或者删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适用于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示例,但本发明的增压器也能够适用于自动二轮车以外的车辆、船舶等的发动机,另外也能够适用于地上设置的发动机。并且,作为动力传递部件,也可以使用刃形带取代链条74。因此,诸如此类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26曲轴;29泵;29a泵的旋转轴;37发动机润滑油通路;42增压器;44增压器旋转轴;66增压器支架;72液压张紧器安装部(施力产生装置安装部);74链条(动力传递部件);75液压张紧器(施力产生装置);77液压缸;92增压器润滑油通路;98张紧器润滑油通路(分支路径);100张紧器枢轴;102按压部件;E发动机;EC发动机壳;OL润滑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