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170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该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和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干路、至少一个第一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第一干路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第一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第二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气门摇臂总成;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干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第二干路固定连接于缸盖的上端面,第三支路相对于第二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该线束总成一方面采用立体式结构,缩短了线束悬空长度;另一方面,将支架进行分段设计,其抗震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控发动机已成为发动机的主流产品。电控发动机主要是指通过传感器获取发动机工况,并根据设定程序向喷油器等执行元件发送动作指令,以使发动机的空燃比达到最佳,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降低其排放量。
[0003]实现控制功能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设置于发动机主体外部,执行元件安装于发动机壳体内,ECU与各个执行元件信号传输通过线缆来实现,因此,各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应运而生。
[0004]现结合图1来说明传统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典型结构,传统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多个喷油器线束P、多个制动电磁阀线束2'、线束支架3'和线束引出接头4',线束支架3,具体为板状结构,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多组线束扎带孔和三个螺栓安装孔31'。线束支架3'通过螺栓组件安装于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并通过线束扎带将喷油器线束P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铺设于线束支架3'上表面,以便于各个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的接线端与发动机的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电连接。
[0005]上述整体式线束支架,具有拆装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是,正是由于其整体式结构该支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0006]第一、由于发动机自身的结构特点,其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的接线端均位于缸盖上方,因此,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的接线端装配后部分线束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在震动作用下悬空段线束极易与发动机机体摩擦破损,造成其实际使用寿命明显短于预定使用寿命;
[0007]第二、整体式线束支架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三个螺栓安装孔位于同一直线,在发动机工作时线束支架因发生共振而存在脱落的风险,即连接可靠性差。此外,整体式线束支架还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8]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以解决现有线束支架线束实际使用寿命短、连接可靠性差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以解决现有线束支架线束实际使用寿命短、连接可靠性差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电控发动机。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和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喷油器线束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的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包括:
[0011]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干路、至少一个第一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所述第一干路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喷油器,所述第二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
[0012]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干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所述第二干路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喷油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0016]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并用于将所述喷油器线束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引导至所述缸盖的线束引出孔处。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干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和/或所述第二干路和所述第三支路均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和/或所述第三支架具有引线槽。
[0018]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扎带,所述喷油器线束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两者中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线束扎带铺设于所述弓I线槽内。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三者中至少一者注塑成型。
[0020]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喷油器线束和若干制动电磁阀线束,还包括用于固定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的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干路、至少一个第一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第一干路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第一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器,第二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电控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干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第二干路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第三支路相对于第二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
[0021]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相应位置,然后将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沿各自支路和干路铺设,并通过线束扎带固定于支架上。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所提供的线束支架通过两个方面来改善了线束支架的连接可靠性和线束的磨损问题。具体地,第一方面,采用立体式结构即支路与干路位于不同平面,使引出喷油器线束连接端和制动电磁阀线束连接端的相应支路靠近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缩短了相应线束的悬空长度,减小了线束与发动机组件基体摩擦的几率,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第二方面,依据缸盖的具体特点将支架进行分段设计,并使第一支架与缸盖和气门摇臂总成同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中整体式线束支架相比,其抗震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线束总成的连接可靠性。此外,与整体式支架相比,分段式设计可简化加工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0023]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中,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固定连接于缸盖,并用于将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引导至缸盖的线束引出孔处。
[0024]显然,基于缸盖的具体结构,本方案中通过增设第三支架,缩短了线束组抵达线束引出孔前的悬空长度,从而避免了其与缸盖主体结构磨损问题,进而进一步的延长线束的使用寿命。
[00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和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所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具体如上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
[0026]由于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包括该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电控发动机同样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示出了现有整体式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与发动机局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一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2]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7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8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9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二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示出了图8中所示第二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示出了图8中所示第二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三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9]图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40]I'喷油器线束、2'制动电磁阀线束、3'线束支架、31'螺栓安装孔、4'引出接头。
[0041]图2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42]I喷油器线束、2制动电磁阀线束、3第一支架、31第一干路、32第一支路、33第二支路、4第二支架、41第二干路、42第三支路、5第三支架、6线束扎带、a引线槽、b线束扎带孔、7缸盖、71线束引出孔、8金属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4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支架,以解决现有支架连接可靠性差,以及线束因悬空而与气门摇臂总成摩擦而导致磨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并延长了线束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电控发动机。
[0044]现结合附图,以应用于六缸发动机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及支架的具体结构。可以理解,该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亦可适用于4缸、8缸等气缸数量为其他数值的发动机上。实际装配时,仅需依据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的数量和位置,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数量及相对位置,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
[0045]此外,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上”是以图1中缸盖为基准设定的,因此该方位词的出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6]请参见图2至图4,其中,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与发动机局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7]如图2和图3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六束喷油器线束I和两束制动电磁阀线束2,还包括用于固定喷油器线束I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的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其中,第一支架3具有第一干路31、至少一个第一支路32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33,第一干路31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7的上端面,第一支路32相对于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器,第二支路33相对于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电控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第二支架4具有第二干路41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42,第二干路41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7的上端面,第三支路42相对于第二干路41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为了便于理解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结构,请一并参见图4。
[0048]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固定连接于相应位置,然后将喷油器线束I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沿各自支路和干路铺设,并通过线束扎带6固定于支架上。
[00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所提供的线束支架通过两个方面来改善了线束支架的连接可靠性和线束的磨损问题。具体地,第一方面,采用立体式结构即支路与干路位于不同平面,使引出喷油器线束I连接端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连接端的相应支路靠近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缩短了相应线束的悬空长度,减小了线束与发动机组件基体摩擦的几率,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第二方面,依据缸盖7的具体特点将支架进行分段设计,并使第一支架3与缸盖7和气门摇臂总成同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中整体式线束支架相比,其抗震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线束总成的连接可靠性。此外,与整体式支架相比,分段式设计可简化加工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005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鉴于本方案以六缸发动机为例来说明,本方案中第一支架3具体具有一个第一支路32和两个第二支路33,且两个第二支路3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路32的左右两侧,第二支架4具有两个第三支路42。可以理解,第一支路32和第二支路33的数量及具体布置方式取决于发动机的具体结构,因此,在满足第一支路32靠近制动电磁阀、第二支路33和第三支路42靠近喷油器基础上,该第一支路32、第二支路33和第三支路42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亦可采用其他结构。
[0051]此外,本方案中第一支路32相对于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同理,第二支路33相对于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第三支路42相对于第二干路4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经多次试验分析得知,当相应两者间所成夹角位于上述数值范围内时,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的刚度最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其抗震能力,进而进一步的增强了线束总成的连接可靠性。
[0052]当然,在满足缩短线束悬空长度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相应两者间的夹角亦可采用其他数值。
[0053]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电控发动机线束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5,第三支架5固定连接于缸盖7,并用于将喷油器线束I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引导至缸盖7的线束引出孔71处。为了便于理解第三支架5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3、图4以及图12,其中,图12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三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54]显然,基于缸盖7的具体结构,本方案中通过增设第三支架5,缩短了线束组抵达线束引出孔71前的悬空长度,从而避免了其与缸盖7主体结构磨损问题,进而进一步的延长线束的使用寿命。
[005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上述线束支架均具有引线槽a,且该引线槽a开设有供线束扎带6通过的线束扎带孔b,喷油器线束I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均通过线束扎带6固定于相应地支架上。
[0056]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图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一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架3的第一干路31、第一支路32和第三支路42均具有相互连通引线槽a。为便于理解第一支架3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6至图8,其中,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57]如图9所示,该图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二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架4的第二干路41和第三支路42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a。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第二支架4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10和图11,其中,图10示出了图8中所示第二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8中所示第二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同样,如图12所示,第三支架5亦开设有引线槽a。
[0058]可以理解,线束和支架除上述嵌入引线槽a并通过线束扎带6固定的连接方式外,亦可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可在各个支架上开设可供线束穿过的安装孔,或者各个支架采用板状结构并开设有扎带孔,即使线束沿各自支路的长度方向铺设再通过线束扎带6固定连接。
[0059]显然,与第一种替代方式相比,采用引线槽a结构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势;而与第二种替代方式相比,采用引线槽a结构具备保护线束作用,避免了线束与发动机其他结构干涉摩擦,从而进一步的延长的线束的使用寿命。此外,本方案中采用线束扎带6将线束固定于各个支架上,具有拆装快捷方便的特点,当然,线束亦可通过粘接或者本领域常用的其他技术手段固定于支架上。
[0060]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方案中的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均注塑成型,并且第一支架3通过螺栓组件与缸盖7和气门摇臂总成固定连接,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也通过螺栓组件与缸盖7固定连接,即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此外,线束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套筒8,该金属套筒8嵌装于螺栓安装孔内,防止因螺栓组件与各个支架的安装孔孔壁直接接触而造成其磨损,从而不仅提高了支架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延长了支架的使用寿命。
[0061]可以理解,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采用塑料材质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具有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的特点。当然,在满足引导线束功能及加工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亦可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0062]除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和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该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具体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可以理解,构成该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功能元件及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00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I)和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喷油器线束(I)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2)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3),具有第一干路(31)、至少一个第一支路(32)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33),所述第一干路(31)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控发动机缸盖(7)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路(32)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器,所述第二支路(33)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 第二支架(4),具有第二干路(41)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42),所述第二干路(41)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7)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支路(42)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4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喷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32)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33)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42)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4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架(5),所述第三支架(5)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7),并用于将所述喷油器线束(I)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2)引导至所述缸盖(7)的线束引出孔(71)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路(31)、所述第一支路(32)和所述第二支路(33)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a),和/或所述第二干路(41)和所述第三支路(42)均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a),和/或所述第三支架(5)具有引线槽(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扎带(б),所述喷油器线束(I)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2)两者中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线束扎带(6)铺设于所述引线槽(a)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4)和所述第三支架(5)三者中至少一者注塑成型。
9.一种电控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和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具体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
【文档编号】F02B77/00GK203856578SQ201420232212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杨栋, 崔京鹏, 董晓婷, 范委修, 王爽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