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坑点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226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打坑点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坑点管散热器,所述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的内侧上分别开设有呈排且相对应的通孔,冷却管也呈排且其两端分别插置在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上相对应的通孔内组成芯体,在该冷却管的表面上压制有点状凹坑,所述散热带分别安装在各相邻两冷却管之间,所述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扣置在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的外侧,在该左水室和右水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排水孔,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分别扣置在芯体的上下两侧,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重量轻,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增加了冷却管的热交换效率,也有效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专利说明】打坑点管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散热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它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之一,利用它冷却水冷发动机工作时已经到达高温的冷却液,以达到保障水冷发动机正常工作运行的目的,目前汽车常用的散热器主要由左水室、右水室、左主片扣板、右主片扣板、上侧板、下侧板、散热带和冷却管构成,为了有效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人们常常通过改变冷却管的材质以提高散热效率,但是改变材质后的散热器,虽然散热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自身重量也增加了,反而降低了整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因此,在经济性小型汽车上不能得到全面推广,现有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结构设计十分合理,且散热效率还能得到有效提高的打坑点管散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5]打坑点管散热器,它主要由左水室、右水室、左主片扣板、右主片扣板、上侧板、下侧板、散热带和冷却管构成,所述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的内侧上分别开设有呈排且相对应的通孔,冷却管也呈排且其两端分别插置在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上相对应的通孔内组成芯体,在该冷却管的表面上压制有点状凹坑,所述散热带分别安装在各相邻两冷却管之间,所述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扣置在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的外侧,在该左水室和右水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排水孔,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分别扣置在芯体的上下两侧。
[0006]所述冷却管的两侧表面上均分别压制有点状凹坑。
[0007]所述位于冷却管两侧表面上的点状凹坑相错开分布。
[0008]所述位于冷却管两侧表面上的点状凹坑呈斜排式分布。
[0009]所述位于冷却管两侧表面上的点状凹坑呈直排式分布。
[0010]所述冷却管表面上的点状凹坑距离其两端5至15毫米。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铝质材料制作冷却管,使得散热器的整体重量轻,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通过在现有光滑的管体一侧或两侧表面打制向内凹陷的点状凹坑,这些点状凹坑可以在管体内侧形成均匀分布的凸起,当冷却液在管内流动时,不仅可以增大冷却液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冷却液在管内形成涡流和紊流,延长冷却液在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了冷却管的热交换效率,也有效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管两侧的点状凹坑呈非对称斜式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管两侧的点状凹坑呈非对称直式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图5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由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打坑点管散热器,它主要由左水室1、右水室2、左主片扣板3、右主片扣板4、上侧板5、下侧板6、散热带7和冷却管8构成,所述左主片扣板3和右主片扣板4的内侧上分别开设有呈排且相对应的通孔,冷却管8也呈排且其两端分别插置在左主片扣板3和右主片扣板4上相对应的通孔内组成芯体,在该冷却管8的表面上压制有点状凹坑9,所述散热带7分别安装在各相邻两冷却管8之间,该散热带7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起到将相邻两冷却管8进行有效隔离并定位,二是起到将冷却管8上的热量通过散热带7有效传递并带走,最大程度提高散热效率,所述左水室I和右水室2分别扣置在左主片扣板3和右主片扣板4的外侧,从而在两侧形成两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该左水室I和右水室2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排水孔10,所述上侧板5和下侧板6分别扣置在芯体的上下两侧,为了有效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在冷却管8的两侧表面上均分别压制有点状凹坑9,该点状凹坑9可以呈相错开斜排式分布,也可以呈相错开直排式分布,当然不错开分布也可以,为了方便冷却管8在与左主片扣板3和右主片扣板4相插置后密封焊接,在冷却管8表面上分布的点状凹坑9距离其两端5至15毫米,使得冷却管8两端处呈平滑状。
【权利要求】
1.打坑点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左水室、右水室、左主片扣板、右主片扣板、上侧板、下侧板、散热带和冷却管构成,所述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的内侧上分别开设有呈排且相对应的通孔,冷却管也呈排且其两端分别插置在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上相对应的通孔内组成芯体,在该冷却管的表面上压制有点状凹坑,所述散热带分别安装在各相邻两冷却管之间,所述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扣置在左主片扣板和右主片扣板的外侧,在该左水室和右水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排水孔,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分别扣置在芯体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坑点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两侧表面上均分别压制有点状凹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坑点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冷却管两侧表面上的点状凹坑相错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坑点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冷却管两侧表面上的点状凹坑呈斜排式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坑点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冷却管两侧表面上的点状凹坑呈直排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打坑点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表面上的点状凹坑距离其两端5至10毫米。
【文档编号】F01P11/00GK203925727SQ20142027072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宁关勇 申请人:宁关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