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805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特别是涉及能一边将异物排除一边将低温的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中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在发动机室的前部配置有外部空气导入管道,该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主体部具有外部空气导入口和外部空气导出口,该进气装置利用与外部空气导出口连接的进气配管将从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向发动机输送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管道将外部空气导入口朝向车辆前方配置,由此能在行驶时导入外部空气,但是有如下问题:在发动机的前部配置有排气装置的情况下,在停车中的怠速时会将被排气装置加热的外部空气导入,在雨天时吸入水滴。因此,关于现有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进气装置:其在外部空气导入管道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进气配管中设有弯曲部,将进气配管的弯曲部配置于发动机的侧方,在弯曲部设有朝向发动机侧方的开放部,从开放部排出行驶时从外部空气导入口吸入的水分等异物,防止其流入到发动机中,另外,在停车时能从发动机侧方的开放部将温度比较低的空气导入到发动机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47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中,有可能从开放部吸入发动机室内的加热的空气。因此,在发动机室内的空气温度容易升高的安装有车身底罩的车辆、格栅开口极其少的车辆中,进气温度降低效果会下降。特别是有如下问题:在超低速时、怠速时,其效果极其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将吸入的外部空气中的异物分离并且能将低温的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是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其具备:发动机,其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内;排气装置,其配置于发动机的前部;进气配管,其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以及外部空气导入管道,该外部空气导入管道具有:箱状的主体部,其配置于发动机室的前部;外部空气导入口,其将外部空气导入到主体部;以及外部空气导出口,其从主体部向进气配管送出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导入口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前部且排气装置的前方侧,外部空气导出口配置于主体部的后部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位于与外部空气导入口离开的位置,上述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的特征在于,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开口形成为跨过主体部的前壁和从该前壁的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侧壁,在外部空气导入口的车辆前侧边缘部的后方且比外部空气导入口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靠主体部的内侧配置有引导壁,该引导壁的上下两端连结到主体部的内表面,且该引导壁的前表面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从主体部的内侧越向外侧越靠近主体部的后壁呈倾斜状。发明效果本发明使从车辆前方流入到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外部空气导入口的外部空气沿着引导壁的前表面流向排气装置侧,能防止异物流入到外部空气导入口,且能防止被排气装置加热的空气流入到外部空气导入口。另外,本发明能利用配置于引导壁后方的主体部的后壁捕获从引导壁流到后方的外部空气,并将其导入到主体部内。因此,本发明能将吸入空气中的异物分离,并且能将低温的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进气装置的发动机的俯视图。(实施例)图2是具备进气装置的发动机的主视图。(实施例)图3是具备进气装置的发动机的侧视图。(实施例)图4是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立体图。(实施例)图5是切除了前壁的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立体图。(实施例)图6是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俯视图。(实施例)图7是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主视图。(实施例)图8是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侧视图。(实施例)图9是图8的A-A线的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截面图。(实施例)图10是图8的B-B线的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截面图。(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2发动机室6前梁9罩板10发动机11变速器12散热器13排气装置17进气装置18进气配管19外部空气导入管道20空气滤清器21主体部22外部空气导入口23外部空气导出口24前壁25后壁26上壁27下壁28右壁29左壁32突出部40引导壁46外部空气通路部47鼓出部48外部空气通路49鼓出空间50排出口51隔板53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图1~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1~图3中,车辆1在前部具备发动机室2。发动机室2由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仪表板3、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右翼子板4和左翼子板5、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前梁(FrontMember)6、前保险杠7、格栅8、罩板(Shroudpanel)9包围。前梁6配置成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前梁6的前侧配置有前保险杠7。在前保险杠7的上部配置有格栅8。在格栅8的上部配置有罩板9。在发动机室2中横置地配置有发动机10。在发动机10的车辆宽度方向左侧连结有变速器11。在发动机10的左侧前方和变速器11的前方、且前梁6的后侧配置有散热器12。发动机10在前部配置有排气装置13。排气装置13在发动机10的前部且上部连接有排气歧管14。在排气歧管14上连接有催化转化器15。在催化转化器15上连接有将排出气体引导到车辆后方的排气管16。散热器12当从正面看时也以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部分与发动机10的排气装置13重叠的方式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左侧配置于前梁6的后侧。发动机10在后部配置有进气装置17。进气装置17具备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10的进气配管18。进气配管18的上游侧连接到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在进气配管18的中间部安装有空气滤清器20,进气配管18的下游侧通过节气门体连接到进气歧管。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配置于发动机室2的前部。空气滤清器20配置成从发动机10的上部后端向后方突出。进气歧管连接到发动机10的后部且上部。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具有:箱状的主体部21,其配置于发动机室2的前部;外部空气导入口22,其将外部空气导入到主体部21;以及外部空气导出口23,其从主体部21向进气配管18送出外部空气。外部空气导入口22配置于主体部21的前部且车辆宽度方向左侧、排气装置13的前方侧。外部空气导出口23配置于主体部21的后部且车辆宽度方向右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位于与外部空气导入口22离开的位置。主体部21如图4~图10所示,由前壁24、后壁25、上壁26、下壁27、右壁28以及左壁29形成为大致长方箱形状。主体部21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壁26设有上侧安装部30,在下壁27设有下侧安装部31。主体部21如图3所示,配置于前梁6与罩板9之间,上侧安装部30装配于罩板9,下侧安装部31装配于前梁6。由此,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如图1~图3所示,配置于散热器12的车辆宽度方向右侧且车辆前后方向前侧、且与散热器12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端相同的高度位置。主体部21当从正面看时在左侧上部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突出的突出部32。突出部32由从前壁24的上部向左侧突出的前壁突出部分33、从后壁25的上部向左侧突出的后壁突出部分34、从上壁26的左端沿着前壁突出部分33和后壁突出部分34的上端向左侧且斜上方突出的上壁突出部分35、从左壁29的中间沿着前壁突出部分33和后壁突出部分34的下端向左侧突出的下壁突出部分36、以及从下壁突出部分36的左端沿着前壁突出部分33和后壁突出部分34的左端向上方延伸的左壁突出部分37形成,且形成为上部倾斜的大致长方箱形状。外部空气导入口22如图6~图8所示,跨主体部21的形成突出部32的前壁突出部分33的左侧上部和从前壁突出部分33的左侧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左壁突出部分37的上部朝向车辆1的前方且左方开口。外部空气导入口22在上部具备与上壁突出部分35连续的水平的导入口上壁38,在下部具备与左壁突出部分37连续的水平的导入口下壁39。另外,外部空气导出口23在主体部21的后壁25的右侧上部配置于与外部空气导入口22相同的高度位置,朝向后方开口。在外部空气导出口23上连接有进气配管18的上游侧。主体部21在外部空气导入口22内配置有长方板形状的引导壁40。引导壁40的上下两端以其上端比下端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地连结到主体部21的形成突出部32的导入口上壁38的内表面41和导入口下壁39的内表面42,且引导壁40的前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从主体部21的突出部32的内侧(右侧)越向外侧(左侧)越靠近突出部32的后壁突出部分34的内表面43向左倾斜地连结。引导壁40配置于外部空气导入口22的车辆前侧边缘部44的后方、且比外部空气导入口22的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端部45更靠突出部32的内侧。外部空气导入口22隔着引导壁40被划分为前壁突出部分33侧的前侧外部空气导入口部22a和后壁突出部分34侧的后侧外部空气导入口部22b。前侧外部空气导入口部22a和后侧外部空气导入口部22b在后述的外部空气通路部46中合流。这样,发动机10的进气装置17通过使从车辆前方流入到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的外部空气导入口22的外部空气沿着突出部32的朝向外侧倾斜的引导壁40的前表面向排气装置13侧流动,由此能防止异物从外部空气导入口22流入到主体部21内,且能防止被排气装置13加热的空气流入到外部空气导入口22。另外,发动机10的进气装置17能利用配置于引导壁40的后方的突出部32的后壁突出部分34捕获从引导壁40向后方流动的外部空气,将其导入到主体部21内。因此,发动机10的进气装置17能将吸入空气中的异物分离,并且能将低温的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10。进气装置17如图5、图9、图10所示,在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的主体部21设有:外部空气通路部46,从外部空气导入口22导入的空气在流向外部空气导出口23时在该外部空气通路部46中通过;以及中空的鼓出部47,其从外部空气通路部46向下方鼓出。外部空气通路部46在主体部21的上方配置于与外部空气导入口22和外部空气导出口23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外部空气通路部46在内部具备外部空气通路48。鼓出部47在主体部21的下方配置成与外部空气通路部46上下重叠。鼓出部47在内部具备鼓出空间49。在鼓出部47的形成底部的下壁27设有至少一个排出口50,排出口50用于向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的外侧排出异物。在该实施例中,设有4个排出口50。这样,进气装置17利用在主体部21设有外部空气通路部46和鼓出部47、在鼓出部47的成为底部的下壁27设有排出口50的结构,在水淹路行驶时等不能由引导壁40分离的水从外部空气导入口22进入到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内的情况下,能将水暂时贮存于鼓出部47的内侧,并将水从排出口50排出。另外,进气装置17在鼓出部47的底部设有排出口50的情况与在不具备鼓出部的外部空气导入管道的底部设有排出口的情况相比,能增大从排出口50向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的外侧排出的水的排出速度,因此能保持充分的异物排出效果,并且能比较小地形成排出口50。而且,进气装置17能将鼓出部47用作谐振器,不必设置作为其他部件的谐振器,能削减部件个数。进气装置17在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9的主体部21设有隔板51。隔板51设置成:从主体部21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与设有外部空气导入口22的左壁突出部分37相反的一侧的右壁28的内表面52朝向外部空气导入口22侧突出。隔板51划分外部空气通路部46的外部空气通路48和鼓出部47的鼓出空间49。这样,进气装置17利用设有从主体部21的右壁28的内表面52朝向外部空气导入口22侧突出的隔板51来划分外部空气通路部46的外部空气通路48和鼓出部47的鼓出空间49的结构,能防止暂时贮存于鼓出空间49的水由于进气负压而从外部空气导出口23进入到进气配管18内。另外,进气装置17能防止进入到鼓出部47的鼓出空间49的空气产生气流,因此能抑制进气压力的损失。隔板51的前端部形成朝向位于外部空气通路48下侧的鼓出空间49弯曲的弯曲部53,从而使进气装置17形成为喇叭口结构。这样,进气装置17通过在隔板51的前端部形成向下侧弯曲的弯曲部53而设为喇叭口结构,由此能更有效地防止暂时贮存于鼓出部47的鼓出空间49的水由于进气负压而进入到进气配管18内。另外,进气装置17能更有效地防止进入到鼓出空间49的空气产生气流,能更有效地防止进气压力的损失。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将吸入空气中的异物分离,并且能将低温的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也能利用于在发动机室内导入外部空气的设备(例如燃料电池系统的空气导入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