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762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内各个零部件是经过机油的润滑来实现正常工作的,但是零部件运转时所产生的金属碎屑、进入的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以及部分水汽会不断的混入机油中,时间长了机油的使用寿命会被减少,严重时有可能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因此,这个时候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简单的说,机油滤清器的作用主要是过滤机油中绝大部分杂质,保待机油的清洁,延长其正常使用寿命。

但现有的滤清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由于一些大颗粒在通过滤芯时会损坏滤芯,就会影响滤清器的过滤效果,减少滤清器的使用寿命,直接更换滤清器就会造成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所述滤清器壳体为开口圆柱体,所述滤清器壳体开口向上,所述滤清器壳体上部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滤清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上设有污油进口和清油出口,所述清油出口中设有内螺纹固定在端盖中间部位,所述污油进口上设有粗过滤层,所述端盖上方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入在端盖的侧边上,所述端盖下方设有回流抑制阀,所述回流抑制阀与清油出口相连接,所述回流抑制阀下方设由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固定在滤清器的中间部位,所述中心管外部设有滤芯,所述滤清器底部设有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固定在中心管的中间部位。

优选的,所述清油出口位于端盖的中心位置,所述污油进口分布在清油出口周围。

优选的,所述滤芯包裹在中心管的外周围,所述滤芯上端与污油进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粗过滤层贴附在污油进口上,所述粗过滤层中间设有通孔粗过滤层与清油出口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上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分布在中心管的外周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粗过滤层可以过滤掉一些大颗粒杂质,然后通过污油进口进入到滤清器内部,然后通过滤芯把内部的杂质过滤掉,通过回流孔进入到中心管内部,然后通过清油出口对发动机提供润滑油,通过粗过滤层可以把部分杂质过滤掉,从而减少对滤芯的损伤,增加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中心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清器壳体,2、端盖,3、污油进口,4、清油出口,5、粗过滤层,6、密封圈,7、回流抑制阀,8、中心管,9、滤芯,10、旁通阀,11、回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1,所述滤清器壳体1为开口圆柱体,所述滤清器壳体1开口向上,所述滤清器壳体1上部设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与滤清器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端盖2上设有污油进口3和清油出口4,所述清油出口4中设有内螺纹固定在端盖2中间部位,所述污油进口3上设有粗过滤层5,所述端盖2上方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嵌入在端盖2的侧边上,所述端盖2下方设有回流抑制阀7,所述回流抑制阀7与清油出口4相连接,所述回流抑制阀7下方设由中心管8,所述中心管8固定在滤清器的中间部位,所述中心管8外部设有滤芯9,所述滤清器壳体1底部设有旁通阀10,所述旁通阀10固定在中心管8的中间部位。

所述清油出口4位于端盖2的中心位置,所述污油进口3分布在清油出口4周围,清油出口4与主油道连接,为整个汽车系统提供润滑油,所述滤芯9包裹在中心管8的外周围,所述滤芯9上端与污油进口3相连接,通过滤芯9可以对污油进行过滤,所述粗过滤层5贴附在污油进口3上,所述粗过滤层5中间设有通孔粗过滤层5与清油出口4不接触,通过粗过滤层5可以把污油内的一些大颗粒杂质过滤掉,所述中心管8上设有回流孔11,所述回流孔11分布在中心管8的外周围,通过回流孔11把过滤过的清油流入中心管8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油滤清器,使用时,通过粗过滤层5可以过滤掉一些大颗粒杂质,然后通过污油进口3进入到滤清器内部,然后通过滤芯9把内部的杂质过滤掉,通过回流孔11进入到中心管8内部,然后通过清油出口4对发动机提供润滑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