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74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属于柴油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机的功率无法提高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无法及时的进行冷却,常规的风冷方式降温效果不够明显,当柴油机的转速达到每分钟3600转时,其温度过高,机油温度上升,热负荷增大,从而不但大大影响了柴油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增加了其油耗,同时,不充分燃烧柴油将导致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为此,如何对柴油机进行降温成为了诸多厂商的急需攻克的一大难题,现在的厂商均采用对柴油机箱体进行外部风冷和水冷的方式降温,这种方式虽与普通柴油机相比,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是温降还达不到高速运转时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风冷效果好,提高了柴油机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包括缸体,缸体上部设置有缸筒,缸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片组;所述缸体下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圆锥形的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由缸体上的曲轴箱盖一侧延伸至空腔内部;所述曲轴箱盖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孔道,两个进风孔道分别连接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所述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在空腔内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进风孔道联通的风孔;所述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与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Ⅰ上设置有扰流筒Ⅰ,支撑杆Ⅱ上设置有扰流筒Ⅱ;所述扰流筒Ⅰ与扰流筒Ⅱ为圆柱形空心筒体,扰流筒Ⅰ的轴线与散热通道Ⅰ的轴线呈22.5度夹角,扰流筒Ⅱ的轴线与扰流筒Ⅰ的轴线呈157.5度夹角。

优化的,上述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所述缸筒的内壁涂覆有抗磨涂料。

优化的,上述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所述散热片组包括水平散热片组和弧形散热片组。

优化的,上述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所述扰流筒Ⅰ和扰流筒Ⅱ上设置有若干通风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增强了柴油机的冷却性能,使柴油能够充分燃烧,工作效率高,经济节能,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水平散热片组和弧形散热片组进一步增强了柴油机的散热性。扰流筒Ⅰ与扰流筒Ⅱ的设置使得气流在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形成涡流,增强了气流自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带走热量的能力,使得柴油机散热效果提高。通风通孔增强了涡流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是扰流筒Ⅰ与扰流筒Ⅱ的设置易产生震动,增加柴油机的噪音,通过数字建模设计得出,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垂直设置可以降低震动,进而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缸体、2为缸筒、3为散热片组、4为空腔、5为散热通道Ⅰ、6为散热通道Ⅱ、7为曲轴箱盖、8为进风孔道、9为风孔、10为支撑杆Ⅰ、11为支撑杆Ⅱ、12为扰流筒Ⅰ、13为扰流筒Ⅱ、14为通风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冷散热柴油机箱体,包括缸体,缸体上部设置有缸筒,缸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片组;所述缸体下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圆锥形的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由缸体上的曲轴箱盖一侧延伸至空腔内部;所述曲轴箱盖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孔道,两个进风孔道分别连接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所述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在空腔内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进风孔道联通的风孔;所述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与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Ⅰ上设置有扰流筒Ⅰ,支撑杆Ⅱ上设置有扰流筒Ⅱ;所述扰流筒Ⅰ与扰流筒Ⅱ为圆柱形空心筒体,扰流筒Ⅰ的轴线与散热通道Ⅰ的轴线呈22.5度夹角,扰流筒Ⅱ的轴线与扰流筒Ⅰ的轴线呈157.5度夹角。所述缸筒的内壁涂覆有抗磨涂料。所述散热片组包括水平散热片组和弧形散热片组。所述扰流筒Ⅰ和扰流筒Ⅱ上设置有若干通风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散热通道Ⅰ和 散热通道Ⅱ增强了柴油机的冷却性能,使柴油能够充分燃烧,工作效率高,经济节能,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水平散热片组和弧形散热片组进一步增强了柴油机的散热性。扰流筒Ⅰ与扰流筒Ⅱ的设置使得气流在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形成涡流,增强了气流自散热通道Ⅰ和散热通道Ⅱ带走热量的能力,使得柴油机散热效果提高。通风通孔增强了涡流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是扰流筒Ⅰ与扰流筒Ⅱ的设置易产生震动,增加柴油机的噪音,通过数字建模设计得出,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垂直设置可以降低震动,进而降低噪音。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