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助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52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助燃装置,尤其是一种快装助燃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即引擎)在工作中,化油器借助于滤清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外来空气把燃料雾化,雾化的油分子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掺混燃烧给发动机提供了动能。而油分子和空气中的氧含量往往因掺混比例不稳定,造成发动机动力不足,油耗量增加;由于油气混合不匀导致燃烧不完全,造成气缸内大量积碳,增加缸体磨损的速度;同时造成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甚至冒黑烟,严重污染了环境,无形中增加了车辆在行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而车辆引擎的进气装置是车辆燃油系统的核心组件,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引擎的动力性能、油耗、启动的加速性能、旋转的稳定性及废气的排放。由于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引擎排放黑烟、车辆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汽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均为空气混合比例失调所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出现了汽车引擎装置,该技术的诞生能够很好的提高汽车引擎的燃烧效率。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安装的时候,必须找到相适应尺寸的引擎助燃装置才能安装或者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零件才能实现固定。因此,对于安装来说,难以实现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装助燃装置,其目的是实现快速安装。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装助燃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内芯机构和置于该内芯机构外周侧的固定环;

所述内芯机构的外周侧均匀设置的若干第一凸起结构;

在所述固定环上套接数量与第一凸起结构数量相等且与相邻第一凸起结构形成的圆心角等角度分布的活动块;

在每个活动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

当所述内芯机构转动时,其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二凸起结构接触将活动块顶出并锁死。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机构包括外导流环和内导流器,在外导流环和内导流器之间设置若干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设置若干用于与若干活动块配合的用于让所述活动块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流器为五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内芯机构的周侧设置第一凸起结构和在活动块的内侧设置第二凸起结构,当转动内芯机构的时候,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接触将第二凸起结构向外顶出并咬死,实现助燃装置与待安装管道的配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装助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一种快装助燃装置,用于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管道,用于活化、雾化空气。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的使用。

详细的,该助燃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内芯机构1和置于该内芯机构1外周侧的固定环2。应当要理解,该内芯机构1可相对固定环2做旋转运动,具体可采用现有的技术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不进行赘述。例如在固定环2的两侧设置横杆,横杆上设置用于让内芯机构1转动的圆圈,这样在转动的时候,内芯机构1便可以沿着该固定环2做相对旋转。

内芯机构1的外周侧均匀设置的若干第一凸起结构11;在所述固定环2 上套接数量与第一凸起结构11数量相等且与相邻第一凸起结构11形成的圆心角等角度分布的活动块3;在每个活动块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31;当所述内芯机构1转动时,其第一凸起结构11与第二凸起结构31接触将活动块 3顶出并锁死。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起结构11和第二凸起结构31的接触,第一凸起结构11将会迫使所述的第二凸起结构31顶出,以此增大助燃装置的外径尺寸,以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配合。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1和第二凸起机构31为不规则的尖齿。进一步的,第一凸起结构11和第二凸起结构31的分布方向相反,有利于第一凸起结构11和第二凸起结构31的咬合。可以看到,第一凸起结构 11和第二凸起结构31必须具有部分重合。在重合的过程中,活动块3被向外挤出,增加了该助燃装置的外径尺寸,直至活动块3的外侧面与管道的内壁接触以固定该助燃装置。当活动块3与管道内壁接触之后,内芯机构1继续旋转,能够迫使活动块3更好的与管道内壁接触,直至第一凸起机构11和第二凸起结构31咬死,并将助燃装置固定在管道内壁。

为了便于活动块3的定位和移动,在固定环2设置若干用于与若干活动块 3配合的用于让所述活动块3滑动的滑槽21。使用的时候,所述的活动块3被置于滑槽21内。

本实施例中,内芯机构1包括外导流环12和内导流器13,在外导流环12 和内导流器13之间设置若干导流板14。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1固定在外导流环12的外周侧。详细的,内导流器13为五角形结构,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或者方形等。

使用的时候只要通过一个与内导流器13的形状匹配的结构旋转该内导流器13,便能驱动第一凸起结构11转动并与第二凸起结构31接触锁死。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