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531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包括缸体10和气缸头20,气缸头20包括气门室30,气门室30通过气门室盖40封闭。气缸头是摩托车发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零件,其作用是形成气缸的工作容积和为活塞运动导向,在高温、高压、润滑不良、交变载荷和腐蚀等条件下工作。气缸头温度较高,因此容易造成过热,现有技术的冷却方式通常是增加冷却面积,保证散热充分,在其外表面铸有许多散热片,并有大量的支撑筋。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缸头加工复杂程度提高,加工成本较高,且由于气缸头面积有限,散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较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包括缸体和气缸头,气缸头设置在缸体上,气缸头上设有气门室和散热体,气门室具有开口部,散热体与开口部连接,所述散热体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连接部与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散热部与连接部连接,散热部包括主体和散热片,散热片环绕主体设置,主体中部设有盲孔,所述散热片设置在主体外侧且沿盲孔轴向分布,多片散热片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通孔,通孔分别与盲孔和开口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开口部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部与开口部通过螺纹连接。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主体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主体与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与主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位于第二安装部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外侧设有操作部,操作部由多块弧形板间隔设置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片设有弧形凹槽,多块散热片的弧形凹槽位于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通过散热体能够有效增加气缸头中高温气体的流动路径,并配合散热片提升散热效果,避免气缸头过热;同时,散热体能够根据发动机安装空间和性能进行更换,使用更灵活;此外,能够降低气缸头的加工复杂度,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散热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散热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包括缸体和气缸头1,气缸头1设置在缸体上。气缸头上设有气门室11和散热体2,气门室11具有开口部111,散热体2与开口部111连接。所述散热体2包括连接部21和散热部22,连接部21与所述开口部111连接,所述散热部22与连接部21连接。散热部22包括主体3和散热片4,散热片4环绕主体3设置。主体3中部设有盲孔31,即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孔洞。所述散热片4设置在主体3外侧且沿盲孔31轴向分布,多片散热片4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1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分别与盲孔31和开口部111连通。所述连接部21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211,第一安装部212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213,开口部111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112,连接部21与开口部111通过螺纹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气门室中的高温气体能够通过开口部111经连接部进入散热体的盲孔中,然后返回至气门室中;高温气体通过在盲孔中流动,能够增长流动路径,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有效降低温度,避免气缸头过热。此外,通过连接部与气缸头的螺纹连接,能够便于散热体与气缸头的组装和分离,可根据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和性能,适配不同的散热体。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21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214,第二安装部214具有第二内螺纹215,所述主体3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32,主体3与连接部21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便于主体3与连接部21的分离或连接,能够根据散热要求更换不同主体。所述连接部21与主体3之间设有密封垫5,密封垫5位于第二安装部中,从而提升连接部与主体之间的密封性。所述连接部21外侧设有操作部6,操作部6由多块弧形板61间隔设置形成,工人在安装时,可握持操作部进行旋拧,从而提升拆装效率。所述散热片4设有弧形凹槽41,多块散热片4的弧形凹槽41位于同一直线,从而形成散热通道,冷却气流能够通过散热通道,加强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结构通过散热体能够有效增加气缸头中高温气体的流动路径,并配合散热片提升散热效果,避免气缸头过热;同时,散热体能够根据发动机安装空间和性能进行更换,使用更灵活;此外,能够降低气缸头的加工复杂度,降低加工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