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300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空气压缩机,其除外壳外主要包括转子,轴承以及中间体。转子又包括叶轮、涡轮以及连接轴,连接轴上设置有承受转子径向力的滑动或滚动轴承,以及承受轴向推力的止推轴承。涡轮增压器首先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通过涡轮来带动同轴的叶轮转动,进而令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在中间体的内部设置有油路以供发动机的润滑油进入,从而供给轴承润滑和冷却,提升涡轮增压器的工作效率。

公告号为CN2028326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该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包括中间体本体,所述的中间体本体内靠近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一端内具有冷却水道,所述的冷却水道与发动机的冷却水管连通。

但是该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内的冷却水道靠近涡轮一端,该冷却水道对润滑油以及轴承中间部位难以起到冷却的效果,因此对该中间体的整体冷却效果较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该中间体不仅对中间体本体进行冷却,还对润滑油以及轴承进行冷却,且冷却效果优秀,起到延长中间体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包括中间体本体,所述中间体本体设置有轴承通道,所述中间体本体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有呈“U”形的回冷却水腔,所述回冷却水腔设置在轴承通道的圆周侧壁内并与出水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在对中间体本体进行冷却的同时也对润滑油以及轴承部位进行冷却,从而提升该冷却水的冷却效率,进而延长轴承以及放置该轴承的中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润滑油进行了冷却,令润滑油在中间体本体内的轴承上起到更优秀的润滑作用,同时避免润滑油在中间体本体内碳化而影响到中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冷却水腔设置有腔室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冷却水与中间体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令冷却水起到更优秀的冷却效果,进而延长该中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平行且位于所述中间体本体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回冷却水腔的长度,从而延长冷却水在回冷却水腔内的时间,以便冷却水对中间体本体以及润滑油的温度进行吸收,从而起到更优秀的降温效果,以达到延长中间体以及轴承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体本体设置有垂直于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的冷却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水腔以及回冷却水腔形成环状,从而对该中间体的四周的热量均进行吸收,从而起到更优秀的吸热的作用,延长该中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水腔与所述回冷却水腔相交的两端之间的体积大于所述回冷却水腔的体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在回冷却水腔内的流速大于在冷却水腔内的速度,从而在会冷却水腔的长度大于冷却水腔的情况下,在回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吸热的时间短语在冷却水腔内的时间,从而令在回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起到更优秀的降温效果,延长该中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冷却水腔呈扁平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与润滑油以及轴承之间的热交换更迅速、更快捷,具备更优秀的热交换性能,从而使得该冷却水具备更优异的降温效果,从而延长该中间体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回冷却水腔以及冷却水腔直接以及间接地对润滑油、中间体本体以及轴承的吸热降温,起到延长该中间体使用寿命的效果。另外通过降温也避免润滑油在中间体本体内碳化进而影响到中间体内的轴承的使用,从而使得该中间体具备更优异的使用效果,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间体本体;2、进水口;3、出水口;4、进油接口;5、回油接口;6、连接轴安装通道;7、回油口;8、轴承通道;9、冷却水腔;10、回冷却水腔;11、腔室凹槽;12、去油孔;13、注油道;14、涡轮润滑油腔;15、叶轮润滑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包括中间体本体1以及贯穿中间体本体1中心的连接轴安装通道6。中间体本体1设置有用于润滑油进出中间体本体1的进油接口4以及回油接口5,进油接口4以及回油接口5垂直于连接轴安装通道6。中间体本体1还设置有垂直于连接轴安装通道6以及进油接口4的进水口2以及出水口3,进水口2以及出水口3的轴心线位于连接轴安装通道6的上侧且靠近进油接口4。

如图1、图2所示,连接轴安装通道6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轴承的轴承通道8。轴承通道8连通有两条与进油接口4连通的注油道13。在轴承通道8的左端设置有涡轮润滑油腔14,在轴承通道8的另一端设置有叶轮润滑油腔15。在轴承通道8与叶轮润滑油腔15之间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提供开口以供润滑油流动的回油口7。与此同时,轴承通道8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去油孔12。润滑油从进油接口4进入到中间体本体1后将会进入到叶轮润滑油腔15以及通过注油道13进入到轴承通道8内,并最终通过涡轮润滑油腔14、去油口7、去油孔12以及叶轮润滑油腔15从回油接口5流出。

如图1、图2、图3所示,进水口2连接有冷却水腔9,冷却水腔9的另一端与出水口3连接。冷却水腔9连接有呈“U”形的回冷却水腔10,回冷却水腔10的两端与冷却水腔9相连且位于连接轴安装通道6的侧壁内。会冷却水腔10设置有多个腔室凹槽11,从而增加冷却水与中间体本体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冷却水的吸热效率, 延长该中间体以及设置在中间体本体1内的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回冷却水腔10的体积小于冷却水腔9位于与回冷却水腔10相交的两端之间的体积,从而令冷却液在回冷却水腔10内的流速大于在冷却水腔9内的流速,从而提升该冷却水的降温效率。

在使用时,冷却水从进水口2进入到冷却水腔9内,并有部分冷却水进入到回冷却水腔9内,通过回冷却水腔9对中间体本体1、轴承以及润滑油吸热,从而延长该中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润滑油在中间体本体1内发生碳化,从而令该中间体具备更优异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修改和润饰,这些修改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