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式水空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29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叠片式水空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发动机增压空气冷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叠片式水空中冷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尤其是欧V和欧VI排放法规的逐步实施,要求燃料在发动机内更充分的燃烧,以减少CH、NOx等排放,这就需要更多经过冷却的空气进入到发动机中。传统的空空中冷器为空气与空气换热,由于空气侧传热系数较低,因此散掉相同热量空空中冷器的体积较大。考虑到车辆紧凑化、轻量化,更为高效的水空中冷器将逐渐取代空空中冷器。现有的水空中冷器一般包括气侧腔室、水侧腔室、气侧通道、水侧通道等结构。由于腔室的存在,特别是气侧腔室的存在,不利于产品的紧凑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片式水空中冷器,气侧、液侧进出口直接设置在芯片中,省去了单独的气侧进出口腔室和液侧进出口腔室,因此产品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叠片式水空中冷器,包括层叠交错设置且由芯片分隔的液体流动腔和气体流动腔,芯片上设有液侧进出口和气侧进出口,所有芯片上的液侧进出口构成液体进出通道,所有芯片上的气侧进出口构成气体进出通道,液体进出通道与液体流动腔连通,气体进出通道与气体流动腔连通;液体进出通道和气体进出通道互不连通。

优选的,所述气侧进出口口径大于液侧进出口口径。

优选的,所述气侧进出口由若干段圆弧光滑衔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液体流动腔和气体流动腔内分别设有传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气体流动腔内内传热翅片的高度大于液体流动腔内传热翅片的高度。

优选的,相邻所述芯片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支撑凸起。

优选的,所述气侧进出口和液侧进出口分别关于芯片中心对称设置,且气侧进出口的中心连线于液侧进出口的中心连线交叉。

优选的,所述液体流动腔两侧芯片上相对的气侧进出口分别设置气侧密封凸唇,气侧密封凸唇之间贴合钎焊,实现气体进出通道与液体流动腔的隔绝;所述气体流动腔两侧芯片上相对的液侧进出口分别设置液侧密封凸唇,液侧密封凸唇之间贴合钎焊,实现液体进出通道与气体流动腔的隔绝。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气侧、液侧进出口直接设置在芯片内,省去了单独的气侧进出口腔室和液侧进出口腔室,因此产品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2、由于增压空气的体积流量明显大于冷却液的体积流量,因此气侧的进出口径要明显大于液侧的进出口径。

3、为了使气体在进出口流动顺畅、减少进出口的局部压降,气侧接口形状由多段光滑的圆弧衔接而成。

4、由于气侧体积流量明显大于液侧体积流量,因此气侧的翅片高度也明显高于液侧的翅片高度。

5、气侧进出口位置与液侧进出口位置可能不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翅片的侧边需要根据增压空气和冷却液的实际进出口位置斜切,使翅片的侧边与气体/液体的流动方向成一个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传热翅片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联接顶板;2、气流接口;3、液流接口;4、芯片;5、液体流动腔;6、气体流动腔;7、气侧密封凸唇;8、顶芯片;9、传热翅片;10、底芯片;11、联接底板;12、液侧密封凸唇;13、气侧进出口;14、液侧进出口;15、支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一种叠片式水空中冷器,结合图1和图3,其主要包括位于顶部的联接顶板1、位于底部的联接底板11,以及设置在联接顶板1和联接底板11之间的层叠的芯片4,在连接顶板上设置两个气流接口2和两个液流接口3;气流接口2和液流接口3分别与其下方气体进出通道和液体进出通道直联。层叠设置的芯片4形成液体流动腔5和气体流动腔6,两个腔室交错层叠,液体进出通道与液体流动腔5相连,气体进出通道与气体流动腔6相连。

芯片4上设有液侧进出口14和气侧进出口13,气侧进出口13和液侧进出口14分别关于芯片4中心对称设置;液体进出通道由所有芯片4上的液侧进出口14构成,气体进出通道由所有芯片4上的气侧进出口13构成。结合图3-5,液体流动腔5两侧芯片4上相对的气侧进出口13分别设置气侧密封凸唇7,气侧密封凸唇7之间贴合钎焊,实现气体进出通道与液体流动腔5的隔绝;所述气体流动腔6两侧芯片4上相对的液侧进出口14分别设置液侧密封凸唇12,液侧密封凸唇12之间贴合钎焊,实现液体进出通道与气体流动腔6的隔绝。

其中,顶芯片8与联接顶板1贴合钎焊,底芯片10与联接底板11贴合钎焊;芯片4之间的液体流动腔5和气体流动腔6内分别设置传热翅片9,传热翅片9的结构如图6所示,由于气侧进出口13位置与液侧进出口14位置可能不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翅片的侧边需要根据增压空气和冷却液的实际进出口位置斜切,使翅片的侧边与气体/液体的流动方向成一个角度。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增压空气和冷却液成逆流布置。考虑到气侧体积流量明显大于液侧的体积流量,因此设计气侧翅片的高度要明显高于液侧翅片的高度,推荐气侧翅片高度为液侧翅片高度的2~3倍。由于增压空气1的体积流量明显大于冷却液2的体积流量,因此气侧的进出口径要明显大于液侧的进出口径。为了使气体在进出口流动顺畅、减少进出口的局部压降,气侧接口形状由多段光滑的圆弧衔接而成。

具体看图5,每个芯片4在气侧进出口13位置设置支撑凸起15,与相邻芯片4上的支撑凸起15抵靠,增加芯片4间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