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3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摩托车上的发动机,尤其是采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水冷发动机需要利用冷却液(一般为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发动机高温机件的热量,以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发动机包括汽缸体、汽缸头与水泵,汽缸体与汽缸头的冷却水道之间通过设置在发动机外的水管连通,水泵泵送的冷却水经过汽缸体后流入汽缸头内,然后从汽缸头内排出完成冷却。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发动机存在以下缺点:1、汽缸体与汽缸头之间的水道需要用水管连通,使得发动机外形尺寸增大,不便于发动机的安装;2、汽缸体被冷却时产生的水蒸气集聚在内部,不能及时排出,使得汽缸体局部温度升高,热量不均匀,导致发动机寿命缩短。3、汽缸体与汽缸头之间采用水管连接,水管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发动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汽缸体在冷却过程中,水蒸气集聚的技术问题,能够将汽缸体内的水蒸气排出,避免汽缸体局部温度过高,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冷发动机,包括平面密封连接为一体的汽缸体与汽缸头;汽缸体上用于连接汽缸头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位于第一出水口上方;汽缸头上用于连接汽缸体的端面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所述汽缸体上设有总进水口,汽缸头上设有总出水口;汽缸体内设有将总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水道;汽缸头内设有将总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相互连通的第二冷却水道。

优选的,所述总进水口设置在汽缸体的一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总出水口设置在汽缸头的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总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散热器,散热器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有水泵,水泵通过第三管道与汽缸体的总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的直径等于第一出水口的直径;第二进水口的直径等于第二出水口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分别位于汽缸体上用于连接汽缸头的端面的上端、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冷却水从汽缸体的总进水口进入后,由于第一出水口设置在第二出水口下方,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冷却水会从第一出水口流入第一进水口,只有汽缸体内水位升高到第二出水口时,冷却水会从第二出水口流入到第二进水口,这样使得汽缸体也能得到充分冷却。在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没有冷却水通过时,能够作为排气通道将水蒸气从汽缸体内排出。

2、冷却水进入汽缸体后流经第一冷却水道对汽缸体进行降温,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上升后能够从第二出水口进入第二进水口,然后经第二冷却水道从汽缸头的总出水口排出,并且汽缸头内产生的水蒸气也能从总出水口排出,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3、总进水口设置在汽缸体的侧面使得冷却水不仅能够流经第一冷却水道对汽缸体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冷却,还能对汽缸的两侧进行冷却,冷却更加均匀。

4、由于水蒸气是往上升的,容易集聚在汽缸头或汽缸体顶部空间,第二出水口位于汽缸体上用于连接汽缸头的端面的上端使得汽缸体内的水蒸气能够更多的排出汽缸体;另外,总出水口设置在汽缸头的顶面能够,能够使得水蒸气更容易排出汽缸头内,减少水蒸气的集聚现象,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5、散热器能将从汽缸头出来的吸热后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循环利用,重新进入汽缸体与汽缸头内,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6、第二出水口的直径小于第一出水口,这样能够控制冷却水的流量,避免流量过大造成汽缸体变形,使用寿命缩短。

7、本实用新型取消了汽缸体与汽缸头之间的水管,既环保又能降低成本,还能缩小发动机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水冷发动机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汽缸体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缸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缸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冷发动机,包括平面密封连接为一体的汽缸体1与汽缸头2;汽缸体1上用于连接汽缸头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1,第二出水口11位于第一出水口12上方;汽缸头2上用于连接汽缸体1的端面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1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2、第二进水口21;所述汽缸体1上设有总进水口13,汽缸头2上设有总出水口23;汽缸体1内设有将总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2与第二出水口11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水道14;汽缸头2内设有将总出水口23、第一进水口22与第二进水口21相互连通的第二冷却水道。

冷却水从汽缸体1的总进水口进入后,由于第一出水口12设置在第二出水口11下方,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冷却水会从第一出水口12流入第一进水口,汽缸体1内水位升高到第二出水口11时,冷却水会从第二出水口11流入到第二进水口21,这样使得汽缸体1也能得到充分冷却。在第二出水口11与第二进水口21没有冷却水通过时,能够作为排气通道将水蒸气从汽缸体1内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总进水口13设置在汽缸体1的一侧面上;所述总出水口23设置在汽缸头的顶面上。总出水口23设置在汽缸头2的顶面能够,能够使得水蒸气更容易排出汽缸头2内,减少水蒸气的集聚现象,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出水口23通过第一管道5连接有散热器3,散热器3内设有冷却水通道,散热器3通过第二管道6连接有水泵4,水泵4通过第三管道7与汽缸体1的总进水口13连接。这样,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12的直径大于第二出水口11;第一进水口22的直径等于第一出水口12的直径;第二进水口21的直径等于第二出水口11的直径。由于第二出水口11的直径小于第一出水口12,这样能够控制冷却水的流量,避免流量过大造成汽缸体1变形,使用寿命缩短。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分别位于汽缸体1上用于连接汽缸头的端面的上端、下端。由于水蒸气是往上升的,容易集聚在汽缸头或汽缸体顶部空间,第二出水口位11于汽缸体上用于连接汽缸头2的端面的上端使得汽缸体1内的水蒸气能够更多的排出汽缸体1。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水冷发动机的冷却循环过程如下:散热器3中的冷却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汽缸体1、汽缸头2、第一管道5并回到散热器3中,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另外,汽缸体1与汽缸头2内的水蒸气也从第二管道5进入散热器3中,水蒸气在散热器3中放热液化后,也能重新作为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器3中内置有水箱可以储水,也可以在散热器3与水泵4之间单独设置一个储水的水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