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896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



背景技术:

油封座是通过螺栓与机体连接,通常气体机油封是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油封座上,从而实现阻止曲轴箱内的机油向外泄露。现有技术中的前油封座具体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沿该支撑板向一侧延伸的安装侧壁。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油封安装孔,油封安装在该油封安装孔内。

然而,现有的前油封座的缺陷在于,当气体机工作时,由于曲轴箱压力较工作环境压力高,油封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差,使曲轴箱内的油雾有向油封外部喷发的趋势,现有的前油封座结构不能有效阻止曲轴箱油雾喷到油封上,导致油封内侧面大量机油积压,最终会油封失效而漏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其包括:支撑板和沿支撑板向一侧延伸的安装侧壁,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油封安装孔,油封安装孔的内侧与气体机的曲轴箱连接,油封安装孔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油雾挡板,用于阻止油雾直接喷射至前油封内侧,油雾挡板上开设有一条泄油道,以及油雾挡板的下侧中部开设有泄油槽,泄油槽连通泄油道以及前油封座结构的内腔;其中,泄油道用来将前油封端面与油雾挡板之间的油雾快速引流至泄油槽,并通过泄油槽将机油引流至气体机的油底壳。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油雾挡板的厚度为1.5mm-2.5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油雾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油封的厚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泄油道设置于所述油雾挡板的中央,所述泄油道为圆形或者方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泄油道的深度为0.5mm-1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泄油槽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多条连接安装侧壁和油封安装孔的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是在现有的前油封座结构中加设油雾挡板,能够阻止油雾直接喷射至前油封内侧;同时在油雾挡板上开设有一圈泄油道,其油雾挡板的下侧中部的泄油槽相连通,泄油道结构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有利于前油封端面与油雾挡板之间的油雾快速流入泄油槽,进而使得泄油道返回的机油流至油底壳。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油封失效漏油的风险,可靠性高,结构合理,加工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板,2-油封安装孔,3-圈油雾挡板,4-泄油道,5-泄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体积的“上”、“下”、“左”、“右”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包括:支撑板1、侧壁、油封安装孔2。其中安装侧壁沿支撑板1向一侧延伸,支撑板1的中部开设有油封安装孔2,前油封安装在该油封安装孔2内。油封安装孔2的内侧与气体机的曲轴箱连接,油封安装孔2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油雾挡板3,用于阻止油雾直接喷射至前油封内侧。如图1-图3所示,油雾挡板3上开设有一条泄油道4,油雾挡板3的下侧中部还开设有泄油槽5,泄油槽5连通泄油道4以及前油封座结构的内腔。当气体机工作时,曲轴箱喷出油雾,而泄油道4能够使得前油封端面与油雾挡板3之间的油雾快速流下,并进入泄油槽5中,再通过泄油槽5将机油引流至气体机的油底壳。

具体的,油雾挡板3的厚度为1.5mm-2.5mm,优选为2mm,且油雾挡板3的高度小于前油封的厚度。油雾挡板3可以采用与支撑板1相同的材料加工成与支撑板成一体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油雾挡板3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与支撑板1不同的材料并采用嵌入的方式与油封安装孔2相连接。如图3所示,泄油道4设置于油雾挡板3的中央,泄油道4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泄油道4可以设置为方形。泄油道4的深度为0.5mm-1mm,该设置有利于前油封端面与油雾挡板3之间的油雾快速流下,积累适量的机油,并快速流入泄油槽5中,从而有效的阻止曲轴箱的油雾直接喷到油封上,从而导致油封内侧面大量机油积压。

另外,泄油槽5可以为半圆形结构,其具有一定宽度的截面积,从而能够将积累在其中的机油快速引流至气体机的油底壳。支撑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多条连接所述安装侧壁和油封安装孔的加强筋,从而保证前油封座的刚性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前油封座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油封失效漏油的风险,可靠性高,结构合理,加工方便,实用性强。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