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906发布日期:2018-06-19 22:3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气缸燃烧提供动力,从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温度比较高,使排气筒自身的温度升高,摩托车排气筒一般安装在摩托车下部,排气筒外侧突出于车身外,并且排气筒外表面没有防烫伤的保护装置,摩托车驾驶员因停车脚着地或在摩托车慢性中脚着地,稍有不慎摩托车驾驶员的脚跟部易碰到发烫的摩托车排气筒,从而导致烫伤摩托车驾驶人员。

但是现有的摩托车排气管上的防护罩,隔热效果差,且不便于使用者的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摩托车排气管上的防护罩,隔热效果差,且不便于使用者安装与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主体、脚踏板、排气管、支撑板和排气口,所述排气管主体外侧的上方设置有上保护罩,且上保护罩的内侧与下保护罩的内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螺栓孔和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脚踏板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栓孔设置在上保护罩的上方,且脚踏板与上保护罩之间设置有隔热棉,所述排气管位于上保护罩和下保护罩的内侧,且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外侧之间通过转动铰链相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内侧,且支撑板与散热孔相连接,所述排气口位于排气管的尾端。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安装结构均为旋转结构,且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以转动铰链为旋转轴。

优选的,所述脚踏板内侧的形状结构为弧形结构,且脚踏板的直径大于上保护罩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隔热棉的厚度大于脚踏板的厚度,且隔热棉的面积与脚踏板的面积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上保护罩和下保护罩相连接,且支撑板等距排列在上保护罩和下保护罩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均匀分布在支撑板上,且散热孔的长度等于支撑板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将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设置在排气管的外侧,可避免排气管对乘坐者造成伤害,有利于对乘坐者的保护,且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通过转动铰链相连接,有利于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打开,

1、将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设置为旋转结构,有利于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拆卸安装,且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形状结构均为弧形结构,有利于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在排气管上的安装。

2、在上保护罩的上方设置有脚踏板,起到支撑乘坐者脚部的作用,有利于乘坐者脚部的放置,且脚踏板与上保护罩之间设置有隔热棉,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避免热量传递到脚踏板上,有利于对乘坐者的保护。

3、在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内侧均设置有支撑板,起到支撑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的作用,有利于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在排气管的固定,且可避免排气管在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内部发生晃动,有利于排气管的固定安装。

4、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散热孔,有利于上保护罩与下保护罩与排气管之间热量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管主体,2、固定块,3、上保护罩,4、脚踏板,5、固定螺栓孔,6、隔热棉,7、排气管,8、下保护罩,9、支撑板,10、固定螺栓,11、散热孔,12、转动铰链,13、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主体1、固定块2、上保护罩3、脚踏板4、固定螺栓孔5、隔热棉6、排气管7、下保护罩8、支撑板9、固定螺栓10、散热孔11、转动铰链12和排气口13,排气管主体1外侧的上方设置有上保护罩3,且上保护罩3的内侧与下保护罩8的内侧通过固定块2、固定螺栓孔5和固定螺栓10相连接。

本例的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的安装结构均为旋转结构,且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以转动铰链12为旋转轴,将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设置在排气管7的外侧,可避免排气管7对乘坐者造成伤害,有利于对乘坐者的保护,且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通过转动铰链12相连接,有利于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的打开。

脚踏板4通过固定螺栓10和固定螺栓孔5设置在上保护罩3的上方,且脚踏板4与上保护罩3之间设置有隔热棉6,脚踏板4内侧的形状结构为弧形结构,且脚踏板4的直径大于上保护罩3的直径,在上保护罩3的上方设置有脚踏板4,起到支撑乘坐者脚部的作用,有利于乘坐者脚部的放置,隔热棉6的厚度大于脚踏板4的厚度,且隔热棉6的面积与脚踏板4的面积相同,脚踏板4与上保护罩3之间设置有隔热棉6,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避免热量传递到脚踏板4上,有利于对乘坐者的保护。

排气管7位于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的内侧,且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的外侧之间通过转动铰链12相连接,支撑板9设置在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的内侧,且支撑板9与散热孔11相连接,支撑板9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相连接,且支撑板9等距排列在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的内侧,在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的内侧均设置有支撑板9,起到支撑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的作用,有利于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在排气管7的固定,且可避免排气管7在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内部发生晃动,有利于排气管7的固定安装,散热孔11均匀分布在支撑板9上,且散热孔11的长度等于支撑板9的厚度,在支撑板9上均匀分布有散热孔11,有利于上保护罩3与下保护罩8与排气管7之间热量的排出,排气口13位于排气管7的尾端。

如图1-2所示,当需要使用该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时,先检查排气管主体1的结构是否完好,检查完毕后,将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上的固定块2与摩托车安装架上的固定螺栓孔5相对应,并用固定螺栓10固定,固定完毕后,使用者用摩托车载人时,乘坐者可将脚部放在脚踏板4上,脚踏板4下方的隔热棉6,可隔绝排气管7内部散出的热量,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内侧的支撑板9,可减缓排气管7内部散出热量传递到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上。

如图3所示,排气管7内部的热气经排气口13排出,支撑板9上的散热孔11,可将排气管7与上保护罩3和下保护罩8之间的热量散出,当需要对隔热棉6进行更换时,可将固定块2上的固定螺栓10拆卸下来,并将上保护罩3通过转动铰链12打开,进而对隔热棉6进行更换,以上便完成该具有防烫伤保护罩的摩托车排气管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