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吊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7002发布日期:2018-08-24 20:47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起吊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吊耳。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能够将气体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来对汽车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汽车发动机按照分类方式的不同,其种类也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基本结构也就大同小异。汽油发动机通常是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柴油发动机通常是由两大机构四大系统组成。如用来实现热能转换得曲柄连杆机构、保证气缸适时换气的配气机构、控制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的冷却系等。由于汽车发动机基本采用金属组件,结构与重量均较大,因此在运输、搬运以及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起吊挂钩来钩住后吊起。因此在发动机壳体上均会固定安装发动机吊耳,为起吊挂钩提供一个施力点。

中国专利CN 203098051 U即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吊钩,其包括一具有吊孔的吊钩本体,吊耳本体通过一个螺栓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上,吊钩本体上还固连有至少一个能够穿设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定位销;采用该吊钩,只需要一个螺栓安装到发动机壳体上,因此发动机壳体只需要加工一个螺孔,减少了机加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其仍需要采用定位销作为专用件,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在起吊过程中定位销容易发生轴向滑动,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不利于发动机的稳定吊送。

因此,就需要一种发动机吊耳,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发动机的稳定吊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吊耳,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发动机的稳定吊送。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吊耳,包括吊耳本体,所述吊耳本体上设有起吊孔及用于与发动机壳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吊耳本体上还一体成型有一个用于穿设在发动机壳体上以进行定位的定位凸台。

进一步,所述定位凸台呈圆形并沿吊耳本体的内侧表面垂直凸起,所述吊耳本体的外侧表面与定位凸台相对应的位置下凹形成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深度为吊耳本体厚度的1/5-1/2。

进一步,所述吊耳本体呈板状并包括吊钩连接板及与吊钩连接板底部相连的壳体连接板,所述起吊孔设于吊钩连接板,所述连接孔及定位凸台设于壳体连接板且二者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吊钩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壳体连接板倾斜固定,以使所述吊钩连接板上设置所述起吊孔的位置位于远离发动机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吊钩连接板与壳体连接板倾斜之间的夹角为120°-160°。

进一步,所述吊钩连接板与壳体连接板一体成型,且吊钩连接板与壳体连接板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所述吊钩连接板和壳体连接板的边角处均设有圆形倒角。

进一步,所述起吊孔为腰形孔而结构。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为圆形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吊耳,定位凸台与吊耳本体直接冲压成型,采用定位凸台代替原来的定位销专用件,定位凸台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定位孔配合即可实现定位,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固定的定位凸台不会发生轴向滑动及径向偏移,可保证发动机的稳定吊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吊耳,包括吊耳本体,所述吊耳本体上设有起吊孔1及用于与发动机壳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孔2,所述吊耳本体上还一体成型有一个用于穿设在发动机壳体上以进行定位的定位凸台3;起吊孔1优选为腰形孔,吊钩穿入该起吊孔1内即可将发动机吊起;连接孔2优选为圆形孔,紧固螺栓穿过连接孔2后与发动机壳体上的螺孔连接,即可将该吊耳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定位凸台3与吊耳本体直接冲压成型,采用定位凸台3代替原来的定位销专用件,定位凸台3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定位孔配合即可实现定位,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固定的定位凸台3不会发生轴向滑动及径向偏移,可保证发动机的稳定吊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3呈圆形沿吊耳本体的内侧表面垂直凸起,所述吊耳本体的外侧表面与定位凸台3相对应的位置下凹形成凹槽4;装配后,吊耳本体的内侧表面靠近发动机壳体,吊耳本体的外侧表面远离发动机壳体;凹槽4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实现对发动机零部件的避让,防止在装配时发生干涉,二是能供另一吊耳的定位凸台3插入,便于在加工完成后多个吊耳堆叠在一起;凹槽4的深度与定位凸台3的高度适应,例如所述凹槽4的深度可为吊耳本体厚度的1/5-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耳本体呈板状并包括吊钩连接板5及与吊钩连接板5底部相连的壳体连接板6,所述起吊孔1设于吊钩连接板5,所述连接孔2及定位凸台3设于壳体连接板6且二者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吊钩连接板5用于连接吊钩,壳体连接板6用于连接发动机壳体;吊耳本体呈板状,便于整个吊耳的加工成型;所述吊钩连接板5相对于所述壳体连接板6倾斜固定,以使所述吊钩连接板5上设置所述起吊孔1的位置位于远离发动机壳体的一侧,起吊孔1与发动机壳体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隙,可有效防止吊钩与吊钩连接板5连接时容易与发动机壳体发生干涉;例如,所述吊钩连接板5与壳体连接板6倾斜之间的夹角α可为120°-160°,可在保证起吊受力性的基础上防止干涉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钩连接板5与壳体连接板6一体成型,使得吊耳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同时便于加工成型;且吊钩连接板5与壳体连接板6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该连接结构可有效防止应力集中,避免吊耳发生断裂,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所述吊钩连接板5和壳体连接板6的边角处均设有圆形倒角7,圆钝的结构可避免伤到操作工人及损坏其它发动机零部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耳本体的表面还可以设有耐磨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耐磨层可包括自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酸洗层、环氧树脂涂层、磷化膜层和Ni-Al基合金涂层,酸洗层可采用配比浓度为HF:HNO3:H2O=1:1:10的酸液在温度为60℃~80℃时进行酸洗4~6小时,不但保证了相关零部件的洁净度,同时对有害微量元素也做了很好的处理;环氧树脂涂层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具有密实、抗水、抗渗漏好、强度高等特点,同时附着力强、可常温操作;环氧树脂涂层设于酸洗层外,能够具有较大的厚度;磷化膜层是一层不溶性磷酸盐膜(例如可通过磷酸锌溶液处理形成),有效增强部件防锈性能;Ni-Al基合金涂层降低了相关部件与外界之间的摩擦因数,有效提高其耐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