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920发布日期:2018-07-04 18:2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速度可调、冷却效果好的发动机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的是水冷型的冷却系统,通过水冷却系统把发动机传出来的热,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使发动机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状态,既不过热,也不过冷。目前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中冷却液的流速不易调节,冷却效果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冷系统,其具有独特的冷却管路、换热和散热设计,能够实现冷却液流动速度可调,充分换热和散热,提高冷却效果,使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环绕于发动机壳体上的第一冷却液管路、设置于发动机壳体外部的第二冷却液管路、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和换热器,第一冷却液管路和第二冷却液管路连通,第一冷却液管路和第二冷却液管路连接第一储液罐,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之间通过换热器实现热量交换,第一冷却液管路设有第一水泵、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冷却液管路设置第二水泵、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上均设置连接控制器的变频模块,变频模块用于改变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转速,第一冷却液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小于第二冷却液管路中冷却液的转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为螺旋形设置于发动机壳体上,第一冷却液管路的管径小于第二冷却液管路的管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长度大于第二冷却液管路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储液罐设有散热器和散热风扇,第一储液罐上设置节温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特的冷却管路、换热和散热设计,能够实现冷却液流动速度可调,充分换热和散热,提高冷却效果,使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发动机水冷系统,包括控制器3、环绕于发动机壳体10上的第一冷却液管路1、设置于发动机壳体外部的第二冷却液管路2、第一储液罐4、第二储液罐5和换热器6,其中,第一冷却液管路1和第二冷却液管路2连通,第一冷却液管路1和第二冷却液管路2连接第一储液罐4,第一储液罐4和第二储液罐5之间通过换热器6实现热量交换,第一冷却液管路1设有第一水泵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二冷却液管路2设置第二水泵21、第二压力传感器2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第一水泵11和第二水泵21上均设置连接控制器3的变频模块7,变频模块7用于改变第一水泵11和第二水泵21的转速,第一冷却液管路1中冷却液的流速小于第二冷却液管路2中冷却液的转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管路1为螺旋形设置于发动机壳体上,第一冷却液管路1的管径小于第二冷却液管路2的管径,第一冷却液管路1的长度大于第二冷却液管路2的长度。第二储液罐5设有散热器51和散热风扇52,第一储液罐4上设置节温器41。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水冷系统使用时,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掌握冷却液管路上的压力和温度信息,水泵上设置的变频模块由控制器控制,能够灵活调节各水泵的转速,进而调节各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流速,同时结合双储液罐及储液罐之间的热交换的设置,能够充分提高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迅速带走发动机散发出来的热量,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