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440发布日期:2018-12-07 22:1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气门组在发动机配气机构中一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气门组的结构组成关系着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效果以及气流的通行能力。

传统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和传动组两部分组成;气门组由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气门锁片等组成;传动组由摇臂轴、摇臂、气门间隙调整装置、推杆、挺杆、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等组成。

传统的发动机配气机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故障率相对较高,运转不平稳;并且传统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门与气门弹簧座需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气门靠气门弹簧回位关闭,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会出现气门关闭滞后的状况,气门关闭滞后不仅制约了发动机的高速运转,还会导致活塞撞击气门从而导致发动机报废,如何避免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出现气门关闭滞后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结构简单、运转平稳,避免了气门关闭滞后给发动机高速运转带来的制约和影响,并且避免了因气门关闭滞后而导致发动机活塞与气门撞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包括气缸体、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端的气缸盖、气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组包括圆台状的转轴气门、与所述气缸体上端连接的气门固定部;所述气缸盖上端向下切割形成与所述转轴气门曲面相匹配的凹槽,于所述凹槽内贯穿所述气缸盖形成第一进气孔和第一排气孔,贯穿所述转轴气门的曲面两侧形成第二进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贯穿所述气门固定部形成第三进气孔和第三排气孔,所述转轴气门在所述气门固定部与气缸盖之间绕转轴气门的轴心转动;

当所第二进气孔转至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同轴时,所述第二排气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三排气孔的轴心均呈45度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圆台状的转轴气门替代了传统的气门,避免了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因气门弹簧回位滞后而导致的气门关闭滞后问题,从而避免了气门关闭滞后给发动机高速运转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发动机运转更加平稳;并且避免了因气门关闭滞后而导致发动机活塞撞击气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与所述气缸体下端连接的曲轴箱、设置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设置于所述曲轴箱内并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于曲轴箱内通过曲轴与所述曲轴箱转动连接的飞轮、通过转轴与所述飞轮转动连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靠近活塞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塞轴,所述活塞轴与所述活塞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气门表面进行热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抗蚀性且密封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圆台状的转轴气门替代了传统的气门,气门组结构更加简单;避免了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因气门弹簧回位滞后而导致的气门关闭滞后问题,从而避免了气门关闭滞后给发动机高速运转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发动机运转更加平稳;并且避免了因气门关闭滞后而导致发动机活塞撞击气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B-B的剖面图;

图4中,A是进气行程时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B是进气行程时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第三排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中,C是压缩行程时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D是压缩行程时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第三排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中,E是作功行程时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F是作功行程时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第三排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中,G是排气行程时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H是排气行程时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第三排气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气缸体;2、曲轴箱;3、曲柄连杆机构;4、活塞;5、气缸盖;6、气门组;61、气门固定部;62、转轴气门;31、曲轴;32、飞轮;33、转轴;34、连杆;35、活塞轴;51、第一进气孔;52、第一排气孔;611、第三进气孔;612、第三排气孔;621、第二进气孔;622、第二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如图1、2、3所示,包括一个中空上端开口的曲轴箱2,曲轴箱2上端连接有一个气缸体1;曲轴箱2内部通过曲轴31转动连接有一个飞轮32,飞轮32通过转轴33转动连接有一根连杆34,连杆34远离飞轮32的一端通过活塞轴35转动连接有一个活塞4,活塞4于气缸体1内部与气缸体1滑动连接;气缸体1上端连接有一个气缸盖5,气缸盖5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圆台状的转轴气门62,气缸盖5上端向下切割形成一个与转轴气门62曲面相匹配的凹槽,于凹槽内贯穿气缸盖5形成一个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一进气孔51和一个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一排气孔52;转轴气门62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气缸体1上端连接一体成型的气门固定部61,转轴气门62在气门固定部61与气缸盖5之间绕转轴气门62的轴心转动;贯穿气门固定部61设置有与第一进气孔51同轴且横截面相同的第三进气孔611、与第一排气孔52同轴且横截面相同的第三排气孔612;贯穿转轴气门62曲面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孔621和第二排气孔622。

如图4所示,当发动机处于进气行程时,第二进气孔621转至与第一进气孔51和第三进气孔611同轴的位置;第二排气孔622的轴心转至与第一排气孔52和第三排气孔612的轴心均成45度夹角的位置。

如图5所示,当发动机处于压缩行程时,第二进气孔621的轴心转至与第一进气孔51和第三进气孔611的轴心均成45度夹角的位置;第二排气孔622的轴心转至与第一排气孔52和第三排气孔612的轴心均成90度夹角的位置。

如图6所示,当发动机处于作功行程时,第二进气孔621的轴心转至与第一进气孔51和第三进气孔611的轴心均成90度夹角的位置;第二排气孔622的轴心转至与第一排气孔52和第三排气孔612的轴心均成45度夹角的位置。

如图7所示,当发动机处于排气行程时,第二排气孔622转至与第一排气孔52和第三排气孔612同轴的位置;第二进气孔621的轴心转至与第一进气孔51和第三进气孔611的轴心均成45度夹角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