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预滤器壳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821发布日期:2019-08-07 01:2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油预滤器壳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预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预滤器壳体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车用发动机排放法规要求的日益严格,必然会引起燃油预滤器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供油系统的高效可靠对发动机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保证供油系统高效而可靠的工作,必须更加完善燃油预滤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燃油预滤器壳体总成,其结构紧凑,保证了供油系统工作的高效可靠性,保养成本低,使用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主壳体,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部的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上的阀片,设置于阀片外侧的堵塞以及设置于所述阀座下方的电泵;

所述堵塞和阀座分别位于阀片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外侧设置有装饰盖。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和装饰盖之间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位于主壳体上的环槽内;

所述堵塞与主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堵塞外周的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为伞状膜片阀,所述膜片阀设置在阀座的中心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包括位于主壳体中心的洁净腔,设置于所述洁净腔下方的光孔,所述阀座位于所述洁净腔的一侧,所述电泵位于洁净腔下方;预滤器出油口位于膜片阀和电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上分别设置有限位阀座的第一台肩和限位堵塞的第二台肩;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均位于洁净腔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位于主壳体下方的电泵腔内,所述电泵的外周设置有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以及挡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电泵的外周,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支撑架靠近光孔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支撑架及挡圈之间,第二密封圈与主壳体的电泵腔形成径向密封;

所述电泵腔内设置有限位挡圈的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与电泵腔的内壁形成径向密封;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电泵的外周的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的一端外周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泵出油口,所述电泵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泵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电泵使预滤器内的气体通过低压油路排出,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辆工作时气体进入供油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供油系统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保证了供油系统工作的高效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主壳体、1-1洁净腔、1-2光孔、1-3预滤器出油口、1-4第一台肩、1-5第二台肩、1-6电泵腔、1-7凸缘、1-8环槽、2阀座、3阀片、4堵塞、4-1第一凹槽、5第一密封圈、6卡簧、7装饰盖、8电泵、8-1第二凹槽、8-2电泵出油口、8-3电泵进油口、9支撑架、10第二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2挡圈、1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燃油预滤器,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壳体1,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内部的阀座2,设置在所述阀座2上的阀片3,设置于阀片3外侧的堵塞4以及设置与所述阀座2下方的电泵8,所述电泵8设置于主壳体1内部。电泵8用4个螺栓13与主壳体1进行连接。

所述阀座2与主壳体1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堵塞4和阀座2分别位于阀片3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4外侧设置有装饰盖7;堵塞4的内侧为阀座2,堵塞4的外侧为装饰盖7。所述装饰盖7与堵塞4采用卡扣结构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4和装饰盖7之间设置有卡簧6,所述卡簧6位于主壳体1上的环槽1-8内,所述环槽1-8与卡簧6相适配;所述卡簧6位于堵塞4的外侧;所述卡簧6对堵塞4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堵塞4与主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一密封圈5位于堵塞4外周的第一凹槽4-1内,与主壳体1形成径向密封。

所述卡簧6位于堵塞4和装饰盖7之间,防止堵塞4在主壳体1内轴向串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3为伞状膜片阀,所述阀片3设置在阀座2的中心孔处。阀片3设置在阀座2的一端,位于阀座2相对于主壳体1内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1包括位于主壳体1中心的洁净腔1-1,设置于所述洁净腔1-1下方的光孔1-2,所述阀座2位于所述洁净腔1-1的一侧,所述电泵8位于洁净腔1-1的下方;预滤器出油口1-3位于阀片3和电泵8之间。从图2上看,光孔1-2位于洁净腔1-1的下方后侧,所述预滤器出油口1-3位于光孔1-2的前方。所述前方为相对纸面之上,所述后方为相对纸面之下。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限位阀座2的第一台肩1-4和限位堵塞4的第二台肩1-5;所述第一台肩1-4和第二台肩1-5均位于洁净腔1-1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8位于主壳体1下方的电泵腔1-6内,所述 电泵8的外周设置有支撑架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10设置于电泵8的外周,所述第二密封圈10位于支撑架9靠近光孔1-2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圈10设置于支撑架9及挡圈12之间,第二密封圈10与主壳体1的电泵腔1-6形成径向密封;所述电泵腔1-6内设置有限位挡圈12的凸缘1-7。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8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1,与电泵腔1-6的内壁形成径向密封;所述第三密封圈11位于电泵8的外周的第二凹槽8-1内。所述第三密封圈11位于堵塞4的下方,所述第二密封圈10位于光孔1-2和阀片3之间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电泵8的一端外周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泵出油口8-2,所述电泵8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电泵进油口8-3;所述电泵出油口8-2位于堵塞4的下方。电泵出油口8-2和电泵进油口8-3分别位于光孔1-2两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点火钥匙为电泵8通电,电泵8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每次通电5分钟后自动停止,电泵8开始工作后,利用电泵进油口8-3将预滤器内的气体从洁净腔1-1抽入电泵内,再通过电泵出油口8-2将其排至预滤器出油口1-3,最后通过整车低压油路彻底排出预滤器,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辆工作时气体进入供油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供油系统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保证了供油系统工作的高效可靠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