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组件、油通道芯片组件、圆盘机油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005发布日期:2019-08-13 20: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翅片组件、油通道芯片组件、圆盘机油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翅片组件、油通道芯片组件、圆盘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合适温度的装置。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机油冷却器可用于冷却汽车上所有运转设备所用的润滑油,使其维持在正常温度下而持续工作,保证所有设备持续运转正常,由于现在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优化车用机油冷却器也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圆盘机油冷却器的优化,特别是针对圆盘机油冷却器用翅片的优化,传统的圆盘机油冷却器用翅片的会产生较大的油压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减少机油流经翅片时的油压降,进而提升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翅片组件,以降低圆盘机油冷却器整体的油压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翅片组件,包括翅片本体和芯片垫块,所述翅片本体中部具有长条形通孔,所述芯片垫块嵌于所述长条形通孔内,所述芯片垫块将所述长条形通孔分成进油槽和出油槽,所述进油槽和出油槽的出口处相对应的翅片本体处设有减小油压降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本体包括依次排列的若干组排齿,且所述排齿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排齿的长度延伸方向,每一所述排齿均包括沿着排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一凸齿,沿远离所述进油槽或者出油槽的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排齿被对应的所述油压降结构分隔为两个部分,所述油压降结构包括与被分隔的所述排齿一一对应的至少一排梳齿组件,所述梳齿组件包括连接对应所述排齿两部分的顶部的顶板以及沿所述排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凸齿,各所述第二凸齿的顶部均由所述顶板的边沿向靠近所述芯片垫块的方向凸出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齿间的间隔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齿间的间隔,且所述梳齿组件的长度小于所述进油槽或者所述出油槽的出口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梳齿组件还包括连接对应所述排齿两部分的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二凸齿的底部均延伸至所述底板上,沿所述排齿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凸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油压降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翅片本体上的两个缺口,两个所述缺口分别与所述进油槽和所述出油槽的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通道芯片组件,包括外芯片和内芯片,所述外芯片和内芯片对应位置处具有进油孔、出油孔和回油孔,所述油通道芯片组件还包括上述的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位于所述外芯片和内芯片之间,所述翅片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外芯片和内芯片焊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盘机油冷却器,包括水壳体,还包括若干个上述的油通道芯片组件,所述油通道芯片组件位于所述水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翅片组件,减少了机油流经翅片时的油压降,进而降低圆盘机油冷却器整体的油压降,进而提升产品性能,能更好的地服务于发动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通道芯片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油通道芯片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翅片组件的P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油通道芯片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翅片组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翅片组件,包括翅片本体14和芯片垫块13,所述翅片本体14中部具有长条形通孔,所述芯片垫块13嵌于所述长条形通孔内,所述芯片垫块13将所述长条形通孔分成进油槽130和出油槽131,所述芯片垫块13上还设有回油孔132,所述进油槽130和出油槽131的出口处相对应的翅片本体14处设有减小油压降的结构。

传统的圆盘机油冷却器的油通道芯片组件会产生较大地油压降,如图1,所述油通道芯片组件包括进油孔10,出油孔100和回油孔1000,机油从油通道芯片组件的进油孔10进入到从出油孔100出来,一方面,因为经过中间的翅片本体14上众多凸齿的阻碍,会产生较大的油压降,另一方面,机油从芯片垫块13的进油槽130出来经过翅片本体14到达芯片垫块13的出油槽131时,经历较大的转折,也会产生了较大的油压降,这对整个圆盘机油冷却器的性能改善是不利的。圆盘机油冷却器用翅片本体14为错开型结构,即相邻两排齿间不是正对关系。机油进入芯片垫块13的进油槽130时,由于其它三面的阻挡,只能从进油槽130的槽口(即出口)方向出来,同理,机油流到芯片垫块13的出油槽131时,由于其它三面的阻挡,只能从出油槽131的槽口方向进去。机油从所述进油槽130出来后,沿着垂直于排齿144方向流动的,由于每一排齿144上凸齿的阻挡,进入下一排齿144的油会越来越少,使得后几排齿144的散热效率比较低,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排齿144进行散热,之后机油与进入翅片本体14时的方向呈180°分别沿着芯片垫块13的两侧流向出油槽131。在流动过程中,由于芯片垫块13外围的阻挡,使得油一直流到芯片垫块13的出油槽131的槽口处,再经过180°的方向转折通过出油槽131的槽口流出油通道芯片组件,这样就完成了机油在油通道芯片组件内部的流动。机油在油通道芯片组件的进出口位置经历了两个近180°的转折,会产生较大的油压降。本实施例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

如图5,所述翅片本体14包括依次排列的若干组排齿144,且所述排齿144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排齿144的长度延伸方向,每一所述排齿144均包括沿着排齿144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一凸齿140,所述第一凸齿140的两侧是第三凸齿146,沿远离所述进油槽130或者出油槽131的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排齿144被对应的所述油压降结构分隔为两个部分,所述油压降结构包括与被分隔的所述排齿144一一对应的至少一排梳齿组件,所述梳齿组件包括连接对应所述排齿两部分的顶部的顶板141以及沿所述排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凸齿147,两所述第二凸齿147间形成较大的间隙143,所述间隙143可供机油快速通过,各所述第二凸齿147的顶部均由所述顶板141的边沿向靠近所述芯片垫块13的方向凸出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齿147间的间隔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齿140间的间隔,且所述梳齿组件的长度小于所述进油槽130或者所述出油槽131的出口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梳齿组件还包括连接对应所述排齿两部分的底部的底板142,所述第二凸齿147的底部均延伸至所述底板142上,沿所述排齿144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凸齿147位于所述底板142与所述顶板141之间。

前面叙述了其中一种改进方案,另外还有一种改进方案,如图4,所述油压降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翅片本体上的两个缺口145,两个所述缺口145分别与所述进油槽13和所述出油槽131的出口连通。

上述两种方案均能减少机油在油通道芯片组件进口和出口处的压力损失,降低圆盘机油冷却器整体的油压降,进而提升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油通道芯片组件,包括外芯片12和内芯片11,所述外芯片和内芯片对应位置处具有进油孔、出油孔和回油孔,还包括上述的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位于所述外芯片12和内芯片11之间,所述翅片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外芯片和内芯片焊接相连。所述外芯片12和内芯片11的进油孔、出油孔和回油孔与所述芯片垫块13的进油槽130、出油槽131和回油孔132分别对应。如图2或如图4,所述外芯片12包括进油孔120、出油孔121和回油孔122,所述内芯片11包括进油孔110、出油孔111和回油孔112,所述外芯片12的四周具有朝内芯片11的翻边,所述内芯片11的四周具有朝外芯片12的翻边,所述外芯片12和内芯片11的四周翻边处焊接在一起构成油通道芯片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外芯片12上具有朝其外侧凸起的圆形凸台123和长条形凸台124,所述内芯片11上具有朝其外侧凸起的圆形凸台113和长条形凸台114,所述圆形凸台和长条形凸台分别与相邻的其他油通道芯片组件上圆形凸台和长条形凸台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圆盘机油冷却器,包括水壳体,还包括若干个上述的油通道芯片组件,所述油通道芯片组件位于所述水壳体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