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低起动槽且有斜面起动槽连接的柱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6470发布日期:2020-05-06 22:4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低起动槽且有斜面起动槽连接的柱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低起动槽且有斜面起动槽连接的柱塞。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柱塞偶件的柱塞芯结构具体为,在柱塞芯的工作外圆表面开设直槽、斜槽、螺旋槽、横槽或起动槽等槽类结构。其中斜槽、螺旋槽的作用是控制发动机的供油特性。

p型喷油泵的柱塞顶部开有起动槽。当柱塞处于起动位置时,此槽与柱塞套油孔相对,在柱塞上移到起动槽的下边缘封闭油孔时开始供油。由于起动槽的下边缘低于柱塞顶面,因此供油迟后,供油提前角减小。这时气缸温度较高,柴油喷入气缸容易着火燃烧,有利于柴油机低温起动。

在申请号为201520985098.0、名称为“一种新型柱塞偶件”的文献公开了一种一种新型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套,柱塞套内装有柱塞。结合说明书的文字部分和说明书附图8可知,柱塞的端面处有一个起动槽。

目前,柴油机用柱塞带有起动槽的结构,均是在工作外圆压油端面处有一个单起动槽或180°对置的双起动槽,但是城市公交等起动怠速、起步与加速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使得怠速性能成为影响和阻碍当前柴油机发展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低起动槽且有斜面起动槽连接的柱塞。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高低起动槽且有斜面起动槽连接的柱塞,包括和柱塞套间隙配合的圆柱形的柱塞本体;所述柱塞本体在压油端面中心处有一中心孔;在所述柱塞本体的顶部且沿所述柱塞本体的圆周表面开设切槽;在所述柱塞本体的顶部开设高低槽和斜起动槽;所述高低槽包括有高度差的上起动槽和下起动槽;所述上起动槽和所述下起动槽之间通过斜起动槽衔接;所述下起动槽和所述斜起动槽接平。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上起动槽的深度h1=0.2mm±0.05mm;所述上起动槽的角度为α1=8°±30′。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下起动槽的深度h2=8.12mm±0.05mm;所述下起动槽的角度为α2=37°±30′。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斜起动槽的的角度为α3=64°3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柱塞上的斜槽或直槽的作用都是停止供油用的,柱塞转动,柱塞套回油孔与柱塞斜槽接通的时间就会变化,即供油行程会改变,从而改变供油量。斜直槽加工简单,但在中间位置时,随柱塞角度变化,供油量的变化会很显著,启动或接近断油位置则变化变慢,油泵出厂时调整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将油量变化与柱塞转动角度为直线关系,调整油量方便,柴油机在中速位置运转会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良好的几何形状可以提供发动机的功率,稳定发动机的转速,减少发动机冒黑烟、熄火或游车现象产生的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展开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流程图。

图6为步骤s9的示意图。

图7为步骤s10的示意图。

图8为步骤s11的示意图。

图中:1、柱塞本体;2、中心孔;3、切槽;4、高低槽;41、上起动槽;42、下起动槽;5、斜起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合图1和图2,一种具有高低起动槽且有斜面起动槽连接的柱塞,包括和柱塞套间隙配合的圆柱形的柱塞本体1。柱塞本体在压油端面中心处有一中心孔2。中心孔2为磨加工工艺孔。在柱塞本体1的顶部且沿柱塞本体1的圆周表面开设切槽3。在柱塞本体1的顶部开设高低槽4和斜起动槽5。高低槽4包括有高度差的上起动槽41和下起动槽42。上起动槽41和下起动槽42之间通过斜起动槽5衔接。下起动槽42和斜起动槽5接平。

上起动槽41的深度h1=0.2mm±0.05mm。上起动槽41的角度为α1=8°±30′。

下起动槽42的深度h2=8.12mm±0.05mm。下起动槽42的角度为α2=37°±30′。

斜起动槽5的的角度为α3=64°30′±30′。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步骤如下:

s1、粗磨外圆;准备毛坯,外圆磨床将毛坯外圆粗磨;根据柱塞定制宽度及粒度的砂轮,粗磨外圆的参数设置为砂轮转速3160r/min~3200r/min,毛坯转速250r/min,直切进给量为0.05mm,磨削时间≥5s,砂轮修磨频次为300件/次,磨加工量0.15mm;粗磨后柱塞的外圆跳动≤0.03mm,柱塞的外圆平行度≤0.01mm;

s2、精磨扁位;使用平面磨床的砂轮磨削柱塞扁位平面;根据柱塞为单扁位磨削确定磨削,分两次磨;根据定制粒度的砂轮,精磨扁位的参数设置为砂轮转速2650r/min~2690r/min,毛坯固定不转,进给量为0.05mm/个,砂轮往复循环3次,加工量0.02mm;磨加工量0.15mm或0.3mm,具体的,单面磨加工量0.15mm,双面磨加工量0.3mm;精磨后扁位对称度≤0.03mm;

s3、磨总长;砂轮磨削柱塞的总长;根据定制粒度的砂轮,磨总长的参数设置为砂轮转速2650r/min~2690r/min,毛坯固定不转,进给量0.05mm/1个,砂轮往复循环4次,砂轮修磨频次500件/次,磨加工量0.20mm;磨总长后,柱塞的端面跳动0.025mm;

s4、磨双直槽;热处理后的柱塞采用数控双直槽磨设备加工双直槽;柱塞通过设备自带的阴阳顶尖和扁位座定位,c轴保证周向角度;采用数控设备,伺服电机驱动,数控设备安装双磨头,通过数控程序控制,上下砂轮同时进给、后逞,一次装夹完成双直槽的磨加工;

s5、磨双下横槽;柱塞采用数控平面磨床设备加工双下横槽;使用专用磨横槽夹具;专用磨起动槽夹具的定位方式为将柱塞工作外圆放入夹具v型块,扁位插入扁位卡座定位从而保证周向角度,端面靠紧顶块轴向定位,压板紧压工作外圆径向定位;采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数控程序控制砂轮进给、后逞;用cbn砂轮磨削横槽,磨完一面后手动翻转,磨另一面横槽,两次装夹完成加工;

s6、磨双上横槽;柱塞采用数控平面磨床设备加工双上横槽;使用专用磨横槽夹具;专用磨起动槽夹具的定位方式为将柱塞工作外圆放入夹具v型块,扁位插入扁位卡座定位,端面靠紧顶块轴向定位从而保证周向角度,压板紧压工作外圆径向定位;采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数控程序控制砂轮进给、后逞,用cbn砂轮磨削横槽,磨完一面后手动翻转,磨另一面横槽,两次装夹完成加工;

s7、磨双斜槽;柱塞采用数控平面磨床设备加工斜槽;使用专用磨斜槽夹具;专用磨起动槽夹具的定位方式为将柱塞工作外圆放入夹具v型块,扁位插入扁位卡座定位从而保证周向角度,端面靠紧顶块轴向定位,压板紧压工作外圆径向定位;采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数控程序控制砂轮进给、后逞,用cbn砂轮磨削斜槽,磨完一面后手动翻转,磨另一面斜槽,两次装夹完成加工;

s8、精磨外圆,保证外径尺寸的一致性;使用外圆磨床,根据柱塞定制宽度及粒度的砂轮,粗磨外圆的参数设置为砂轮转速2210~2250r/min,毛坯转速250r/min,进给量为0.02mm/单程,磨削时间≥10s,砂轮修磨频次150件/次,磨加工量0.09mm;精磨后柱塞的外圆圆度≤0.004mm,柱塞的外圆平行度≤0.004mm;柱塞的直径d=8.56mm±0.005mm;

s9、磨上起动槽;柱塞采用数控平面磨床设备加工上起动槽;使用专用磨起动槽夹具;专用磨起动槽夹具的定位方式为将柱塞工作外圆放入夹具v型块,扁位插入扁位卡座定位从而保证周向角度,端面靠紧顶块轴向定位,压板紧压工作外圆径向定位;采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数控程序控制砂轮进给、后逞,用cbn砂轮磨削上起动槽,一次装夹完成加工;上起动槽的磨削深度h1=0.2mm±0.05mm;上起动槽边缘点所在直线和柱塞的切点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为l1=7.03mm±0.05mm;上起动槽的磨削角度α1=8°±30′;

s10、磨下起动槽;柱塞采用数控平面磨床设备加工下起动槽;使用专用磨起动槽夹具;专用磨起动槽夹具的定位方式为将柱塞工作外圆放入夹具v型块,扁位插入扁位卡座定位从而保证周向角度,端面靠紧顶块轴向定位,压板紧压工作外圆径向定位;采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数控程序控制砂轮进给、后逞,用cbn砂轮磨削起动槽,一次装夹完成加工;下起动槽的的磨削深度h2=0.6mm±0.05mm;下起动槽边缘点所在直线和柱塞的切点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为d1=8.15mm±0.05mm;下起动槽的磨削角度α2=37°±30′;下起动槽边缘处角度β1按照第一公式计算:

s11、磨斜起动槽;柱塞采用数控螺旋槽磨床设备加工斜起动槽;柱塞通过设备自带的阴阳顶尖和扁位座定位;采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数控程序控制砂轮进给、后逞,用cbn砂轮磨削起动槽,一次装夹完成加工;斜起动槽所在直线和柱塞的切点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为d2=7.60mm±0.05mm;斜起动槽的磨削角度α3=64°30′±30′;斜起动槽边缘处角度β2按照第二公式计算:

在步骤s8~s11中,优选地,柱塞的直径d=8.56mm±0.005mm;上起动槽的磨削深度h1=0.2mm。上起动槽边缘点所在直线和柱塞的切点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为l1=7.03mm。上起动槽的磨削角度α1=8°。

下起动槽的的磨削深度h2=0.6mm。下起动槽边缘点所在直线和柱塞的切点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为d1=8.12mm。下起动槽的磨削角度α2=37°。下起动槽边缘处角度β1按照第一公式计算:

斜起动槽所在直线和柱塞的切点所在直线之间的间距为d2=7.6mm。斜起动槽的磨削角度α3=64.5°。斜起动槽边缘处角度β2按照第二公式计算:

因此为保证下起动槽与斜起动槽衔接,下起动槽边缘处角度β1=12.5°,斜起动槽边缘处角度β2=12.5°,两角度相吻合,保证了两槽磨加工时的无缝对接。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