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5635发布日期:2021-02-20 19: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汽车发动机根据动力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个发动机在工作原理和结构上均有差异,汽车发动机的内部元件均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壳体内,利用发动机壳体对内部元件进行防护,保证发动机内部元件的顺利运行。
[0003]
但是,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壳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未同步设有水冷式结构,不能快速的对发动机内部热量进行冷却,且不能使用发动机自身的风力源对水流进行搅动,并且不能对水冷岐管进行冷却面调节。
[0004]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壳未同步设有水冷式结构,不能快速的对发动机内部热量进行冷却,且不能使用发动机自身的风力源对水流进行搅动,并且不能对水冷岐管进行冷却面调节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包括发动机壳体和延伸输风管,所述发动机壳体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水冷歧管,且水冷歧管前后两端的内侧均焊接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水冷歧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水管连接头和进水管连接头,且出水管连接头和进水管连接头均与发动机壳体为焊接连接,所述进水管连接头的后端连接有进水副管,且进水副管的后端连接有进水主管,所述出水管连接头的前端连接有出水副管,且出水副管的前端连接有出水主管,所述水冷歧管中部的外侧焊接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限位槽的内侧,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发动机壳体的内壁,所述出水管连接头和进水管连接头的外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延伸输风管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壳体的上侧,且延伸输风管的内部轴承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焊接连接有扇叶。
[0007]
优选的,所述水冷歧管等间距的分布在发动机壳体的内壁处,且水冷歧管与发动机壳体构成转动机构。
[0008]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和水冷歧管的中心线均与进水管连接头和出水管连接头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水冷歧管与进水管连接头和出水管连接头均构成转动机构。
[0009]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连接头和出水管连接头关于水冷歧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进水管连接头和出水管连接头的外径均大于连接环的内径。
[0010]
优选的,所述转杆和水冷歧管相互平行设置,且转杆和水冷歧管通过皮带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扇叶的主剖面为弧形结构,且扇叶等角度的分布在转杆的外侧面。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
[0013]
(1)水冷歧管等间距的分布在发动机壳体的内壁处,配合使用进水主管、进水副管、出水副管和出水主管,实现冷水在水冷歧管内的流动,利用冷水流对发动机进行散热;
[0014]
(2)利用发动机自身的风力源控制扇叶通过转杆进行转动,并使得转杆带动皮带连接的水冷歧管转动,对水冷歧管内的水流进行搅动,加快水流的流动,快速进行散热,并且对水冷歧管的冷却面调整,进一步加快冷却速度,并避免水冷歧管因局部高温而出现局部损坏。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壳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延伸输风管主剖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壳体俯剖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发动机壳体;2、水冷歧管;3、连接环;4、进水管连接头;5、连接槽;6、进水副管;7、进水主管;8、出水副管;9、出水主管;10、限位环;11、限位槽;12、延伸输风管;13、转杆;14、扇叶;15、出水管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包括发动机壳体1、水冷歧管2、连接环3、进水管连接头4、连接槽5、进水副管6、进水主管7、出水副管8、出水主管9、限位环10、限位槽11、延伸输风管12、转杆13、扇叶14和出水管连接头15,发动机壳体1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水冷歧管2,且水冷歧管2前后两端的内侧均焊接连接有连接环3,水冷歧管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水管连接头15和进水管连接头4,且出水管连接头15和进水管连接头4均与发动机壳体1为焊接连接,进水管连接头4的后端连接有进水副管6,且进水副管6的后端连接有进水主管7,出水管连接头15的前端连接有出水副管8,且出水副管8的前端连接有出水主管9,水冷歧管2中部的外侧焊接连接有限位环10,且限位环10位于限位槽11的内侧,限位槽11开设在发动机壳体1的内壁,出水管连接头15和进水管连接头4的外侧均开设有连接槽5,延伸输风管12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壳体1的上侧,且延伸输风管12的内部轴承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的外侧焊接连接有扇叶14。
[0023]
本例中水冷歧管2等间距的分布在发动机壳体1的内壁处,且水冷歧管2与发动机壳体1构成转动机构,此设计可利用水冷歧管2内的冷水流对发动机内的热量进行冷却,减
少高温对发动机造成的损伤;
[0024]
连接环3和水冷歧管2的中心线均与进水管连接头4和出水管连接头15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水冷歧管2与进水管连接头4和出水管连接头15均构成转动机构,此设计保证水冷歧管2的顺利转动,并保证冷水流在水冷歧管2内的循环流动;
[0025]
进水管连接头4和出水管连接头15关于水冷歧管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进水管连接头4和出水管连接头15的外径均大于连接环3的内径,此设计可顺利的实现水流输送的同时,顺利的对水冷歧管2与热量的接触面进行调节;
[0026]
转杆13和水冷歧管2相互平行设置,且转杆13和水冷歧管2通过皮带连接,此设计可实现转杆13和水冷歧管2同步转动,对水冷歧管2进行调节;
[0027]
扇叶14的主剖面为弧形结构,且扇叶14等角度的分布在转杆13的外侧面,此设计可利用发动机的自身风力源带动扇叶14通过转杆13进行转动。
[0028]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水冷式歧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壳时,首先,需要对发动机内部热量进行冷却时,将图3所示的进水主管7和出水主管9与循环水泵连接,利用循环水泵将冷水从进水主管7输送到进水副管6,并通过图4所示的进水管连接头4进入到水冷歧管2内,利用水冷歧管2对热量进行冷却,并在水冷歧管2内流通之后,可顺着出水管连接头15进入到出水副管8,接着进入到出水主管9回流到循环水泵中,进行水流的循环利用;
[0029]
结合图1-2所示,将延伸输风管12的左端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连接,气流进入到延伸输风管12内,并推动扇叶14通过转杆13进行转动,转杆13与水冷歧管2通过皮带连接,故可同步带动水冷歧管2转动,结合图5所示,在水冷歧管2转动的过程中,水冷歧管2外侧的限位环10在限位槽11内转动,保证水冷歧管2的稳定转动,并且水冷歧管2的前后两端部均通过连接环3分别在出水管连接头15和进水管连接头4外侧开设的连接槽5内转动,在保证水流顺利输送的同时,顺利完成水冷歧管2的冷却面调整,加快冷却速度,并避免水冷歧管2因局部高温而出现局部损坏,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0]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