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865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内部具有自润滑功能的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
涡旋式流体机械是指一种具有端板和在端板上沿轴向伸出的涡卷或涡线(又称涡旋)型元件的涡旋转子与涡旋定子,涡旋转子与涡旋定子互相成一定角度组装,使其形成一系列线接触,在主轴驱动下涡旋转子中心线绕涡旋定子中心线作圆周运动但其自身不旋转的流体机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是指主轴中心线与水平面垂直的全封闭型涡旋式流体机械。
现有的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其支架上设有中间压力室,润滑油靠机壳内的排气压力与中间压力室中气体压力之间的压差作用上升至中间压力室(或者先润滑各轴承后进入中间压力室),润滑中间压力室中的十字联轴节后进入气缸润滑气缸壁面,然后与排气一起流向各轴承,在润滑各轴承的同时润滑油与气体分离,油落入机壳下端的储油槽内,完成润滑油的一次循环,其缺点是①进入中间压力室的油多,容易引起液击;②润滑油的循环及冷却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轴承面润滑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不论机壳内是高压气体还是低压气体,均不影响润滑油的正常循环,进入气缸内的润滑油容易控制,不易引起液击,具有各摩擦面润滑充分的特点。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机壳(35),机壳(35)上开有吸气孔(31)和排气孔(32),机壳(35)的下端部放置有电机(27),电机(27)的转子(28)通过主轴(2)驱动涡旋转子(16)公转,涡旋转子(16)与固定在支架(7)上的涡旋定子(17)相配合,当电机(27)带动主轴(2)旋转时,涡旋转子(16)与涡旋定子(17)组成的封闭容积周期性变化,从而完成吸气-压缩-排气的循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主轴(2)上开有偏离中心线(36)的上油孔(30),上油孔(30)开至滚动轴承(10)的下部,出油孔(8)将上油孔(30)与滚动轴承(10)的间隙贯通,在涡旋转子(16)上开有上油孔(14),出油孔(15)、出油孔(11);出油孔(15)的两端分别与上油孔(14)和涡旋转子(16)的上端面联通,出油口(15)始终不离开涡旋定子(17)的下端面;出油孔(11)的两端分别与上油孔(14)和涡旋转子(16)的下端面联通;主轴(2)上的出油孔(29)的两端分别与主轴(2)的上端面和储油槽(40)联通。
如图所示,润滑油通过主轴(2)下端的上油孔(30)可以由两种方式上升①当机壳(35)内为低压腔,即吸入气体压力时,油靠上油孔(30)与主轴中心线(36)所具有的偏心距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向上抽吸,在主轴上部的开孔(8)处,润滑油靠此处距中心线(36)的更大偏心量离心加压,以保证有足够的润滑油量在压缩机启动时能及时润滑各摩擦面;②当机壳(35)内为高压腔即排气压力时,润滑油的流动在压缩机的启动过程与①相同,随着润滑油从主轴(2)与支架(7)之间的间隙(37)处下落而密封了此处,润滑油靠主轴(2)上的出油孔(8)处的压力(略大于排气压力)与涡旋转子(16)上端面上的出油孔(15)左处的压力(吸气压力与排气压力之间的压力)之间的压差作用向上流。润滑油从孔口(8)被抽出后,其中绝大部分润滑滚动轴承(10)后,沿着压紧固定圈(26)与主轴(2)之间的间隙(20)流向主轴(2)的上端部。少量的润滑油通过主轴(2)与支架(7)之间的间隙(37)下流。
到达主轴上端部的润滑油流向涡旋转子(16)上的开孔(14),然后油分为两路油量大的一路依靠涡旋转子(16)自身不旋转的特点沿径向流动,通过涡旋转子中心线处的开孔(11)流向滚针轴承(12);另一路的油量很少但又适量地流向涡旋转子(16)端面上的出油孔(15)。以涡旋转子中心线为中心开了一个通过出油孔(15)的环形槽,这样,环形槽中的润滑油便润滑涡旋转子(16)与涡旋定子(17)的相对滑动的端面,以保证涡旋转子(16)与涡旋定子(17)的轴向间隙可以很小,在润滑涡旋转子与涡旋定子的端面后,这部分润滑油进入气缸,对气缸表面润滑,然后随被压缩气体一起从孔口(18)排出。
通过涡旋转子(16)上的孔口(11)流出的润滑油润滑滚针轴承(12)后,通过主轴(2)上的开孔(19)向下流,向下流的外力有油的自重力及主轴(2)下端的轴向挡圈(4),防松挡圈(3)之间形成的孔口(29)的出口处与主轴中心线(36)的偏心所造成的离心力,油被抽入机壳下部的储油槽(40)中,完成一次循环。轴向挡圈(4)用以防止主轴(2)向上窜动。
环形密封圈(24)用于将高低压力区分开。滚动轴承(10)的压紧定位圈(26)所在一侧是高压区,其中充以油;支架(7)上部均匀开设的三个圆柱槽(38)所在一侧是低压区。润滑油通过环形密封圈(24)进入圆柱槽(38)润滑其中作平动的固定于涡旋转子(16)上的三个圆柱销(23)。圆柱销(23)在圆柱槽(38)的内表面上滑动,用来防止涡旋转子(16)自转。圆柱槽(38)中的润滑油通过涡旋转子(16)上的小孔(21)与气体一起进出气缸,最后经过排气口(18)排出。下端轴承托架(6)上的通孔(39)使润滑油上下贯通,下端轴承(15)浸在润滑油中。
另外,(10a)是滚动轴承的滚珠,(13)是偏心套,(9)是涡旋转子中心线,(33)是涡旋定子(17)上的吸气口,(34)是吸气腔,(22)是支承支架(7)的凸台,(25)是弹簧,(1)是磁环。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包括一机壳(35),机壳(35)上开有吸气孔(31)和排气孔(32),机壳(35)的下端部放置有电机(27),电机(27)的转子(28)通过主轴(2)驱动涡旋转子(16),涡旋转子(16)与固定在支架(7)上的涡旋定子(17)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主轴(2)上开有偏离中心线(36)的上油孔(30),上油孔(30)开至滚动轴承(10)的下部,出油孔(8)将上油孔(30)与滚动轴承(10)的间隙贯通,在涡旋转子(16)上开有上油孔(14)、出油孔(15)、出油孔(11);出油孔(15)的两端分别与上油孔(14)和涡旋转子(16)的上端面联通;出油孔(11)的两端分别与上油孔(14)和涡旋转子的下端面联通;主轴(2)上的出油孔(29)的两端分别与主轴(2)的上端面和储油槽(40)联通。
专利摘要一种立式全封闭涡旋式流体机械,包括一机壳(35)、机壳(35)上开有吸气孔(31)和排气孔(32),机壳(35)的下端部放置有电机(27),电机(27)的转子(28)通过主轴(2)驱动涡旋转子(16),涡旋转子(16)与固定在支架(7)上的涡旋定子(17)相配合,在主轴(2)与涡旋转子(16)上开设有上油孔和出油孔,不论机壳内是高压气体还是低压气体,均不影响润滑油的正常循环,进入气缸内的润滑油容易控制,不易引起液击,具有润滑充分的特点。
文档编号F01C1/04GK2081885SQ9022382
公开日1991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5日
发明者郁永章, 李连生, 刘勇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