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285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和动力技术方面的煤碳、石油、天燃气和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动力发电、地热发电、潮夕发电,以及利用各种燃料二次转换的各种动力机械,如内燃机、蒸汽机等领域。
本发明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公开使用和发表。现有能源技术的生产过程,其中特别是主要能源技术。如火电、热电、水电及核动力发电。它们的生产技术过程相当复杂。工程量大,投产工期长,特别是建设投资额是相当大的,每年使用消耗掉的大量燃料、原煤、石油也是相当惊人的。同时,污染环境和大气层,虽然这些能源储量相当丰富,但总会越用越少,特别是能源燃料的二次转换。如各种内燃机、火电、热电、蒸气机等所需要的生产成本,也是较高的。因此,从宏观上和长远上,即总的情况看,现有技术在综合效益上是不够经济和先进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动力能源技术,即无耗能、无污染、无危害。
该技术是一种无消耗,不需要任何燃料的原动力,它永远不停地长期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直接提供廉价的动力能源,也可直接带动发电机,转换成为电能,为更广泛的用户服务,该发动机是现有能源技术中效益最高的,开发建设周期最快,造价最低的和使用最为简便易行的。特别是该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长期为国民经济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对开创新能源技术和逐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无耗能和高效益发展的目的,提供了新的途径,造福于人类。
本发明的内容,根据说明书附图。

图1是该发动机总体装配结构主视图。图2是该发动机总体装配结构顶视图。图3是该发动机总体装配结构侧视图。图4是该发动机现有技术配套设备操作布置图。图5是该发动机工作原理图之一。图6是该发动机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二。图7是该发动机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三。图8是该发动机主机工作原理图之四。图9是该发动机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五。图10是该发动机的引动轮工作特性曲线图。综合上述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该发明的技术性能与基本特点该技术遵照能量守恒定律原则,采用了力平衡原理,直接引用了永恒的地心引力,作为取之不尽的动力能源,通过发动机的工作而转为动力运转的,该机主要技术性能和基本特点1、该发动机的动力能源是取自地心引力,因此该机的能源是永恒不变的,发动机的工作运转也是长久不停地、无止境地运行工作。
2、该发动机运行独立工作性特强,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几乎与外因无关,基本不受外因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本身能正常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工作。
3、该发动机运行经济效益高,成本低是该机本身固有的突出点和技术性能所决定的,由于它运行工作中不需要使用任何燃料,所以运行工作永远是无消耗的。因此,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最为简单经济,是现有技术,生产运行成本,如水、火电站,各种内燃机无法相比的。
4、原理构造技术简单,造价成本低,占用土地少,生产开发建设周期短速度快,可达到当年生产,当年安装,当年见效益。按大中小型分类,功率越大,单位成本造价越低,使用成本也更低。
5、技术构造较为简单,无复杂零部件,除转动轴承外,无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热源部件,所以安全可靠性特强。故障率极小、稳定、耐久性特好,可连续多年运行,保持各项技术指标基本不变。
6、该发动机用途极为广泛,按系列分类,可用于带动发电或直接用于带动各种动力机械。例如轮船、火车、开矿、采油、农田水利灌溉等工农业各方面所需要的动力机械。
7、该发动机的引动轮工作特性曲线图,见图10。从图中看出,它每转一周的输出功率明显大于消耗功率。即输出功率和消耗功率为一比零点四。
8、该发动机使用运行工作条件,除一般在机房内使用外,可在矿野、山区、农田等露天直接使用,工作环境、温度+60℃-40℃,环境相对湿度95%,机体允许温度65℃以下。
该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总装配原理结构功能及其技术特征,根据附图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总体装配结构、主视图、顶视图、侧视图,即图1、图2、图3、结合以上附图具体说明如下机身底盘1,它是发动机主体结构的基础部件,成槽式长方体型,底盘外周边上设有紧固用螺孔,在底盘内中心平面上鼓起5个凸出的主轴承固定轴承座,在该轴承座顶部,均设有螺孔,在该轴承座的左右两侧各鼓起9个凸出的矩形台面,在其台面上均设有螺孔,机身四周边口平面上设有紧固主机大盖的螺孔,在机身端侧下部立面上设油位表示器和放油螺孔。
主机曲轴2,它是主机连动运转和输出功率的主要部件,共设有8道曲轴和5道主轴,主轴左端设有长方键槽与惯性轮22相结合,在主轴右端内侧轴颈上设有方形键槽和螺扣与齿轮盘24相配合,主轴和曲轴中心及各轴颈上均设有油道孔相连通。
曲轴主轴承3它是5道组成的曲轴固定组合式轴承,由螺栓将主机曲轴2紧固在轴承座上,在曲轴主轴承3的第2组第4组轴承上部、分别设有油孔通过油管与链条式机油泵20相连通。
引动轮5它是发动机的动力核心,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共由8个体型、结构完全相同的园盘式部件分别和连结曲轴轴承4及滚动支承7、8、9、10相配合,连结在一起。在引动轮圆盘内左下侧,有4个接力式旋转杠杆弯曲形状各异的支承导轨11、12、13、14,它们首尾相连环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非规则的环形孔,在其右上侧对称面位置设有一个动平衡圆孔30,在圆盘边缘左侧还有一个单独弯曲式支承导轨15在圆盘左下侧边缘上还有与曲轴连结轴承4相配合的组合式轴承孔。
其功能它可将引动轮的杠杆力连续不断的传到主机曲轴连结轴承4上,它与滚动支承7、8、9、10相配合,促使引动轮5产生S型往返,摆动式不停的运动,支承导轨的前3个即7、8、9的功能是引动轮5沿导轨方向运动产生功能的关键部件,3个导轨的大小,尺形和弯度都是不相同的,每个导轨都有和滚动支承的接触段和非接触段,而第4个滚动支承10的功能,主要促使引动轮在耗功最小条件下,沿其复归转入第二次第三次往返不停的摆动。
功率调整架6,它是控制主机转数功率大小和开停机的执行部件,共有8个体型结构完全相同的拱形双臂式而组成,双臂左侧上端是个方形端头,将双臂相连构成整体,在其侧面设有连结螺孔。分别座在机身底盘1的左右两侧18个凸出的平面滑座19上,其滑座与调整架两者结合处为平面燕尾式,在8个功率调整架的第2、第3组和第6、第7组的功率调整架的右侧单臂上有一个轴销孔与接力器活塞连杆16相连结,在各调整架的双臂中间装有引动轮5,通过调整架上装有4个滚动支承7、8、9、10与引动轮5的支承导轨11、12、13、14、15相配合,接力器外壳17,共2个分别被紧固在底盘1的凸台上,这2个体型,结构完全相同的接力器外壳17,它与接力器活塞连杆16相配合,通过连杆轴销孔,分别与第2、3组和第6、7组功率调整架6相连结,是控制主机转数,功率调整开停机控制的液压执行部件,在接力器外壳上设有开闭油路管口,通过管路与微机调速器主配油阀29相连通。链条式齿轮形机油泵20,该油泵共两套,主要用于轴承润滑,第1套通过导管从主轴承3的第2、第4组轴承上盖打入轴心内油孔,第2套通过导管分别从8个功率调整架6的中部分别引入滚动支承7、8、9、10内,这两套油泵分别紧固在机身底盘1的中心凸台两侧上,它们是由主机曲轴2主轴上的齿轮盘24经链条带动运转。
油位表示器21主要显示主机油室内的油面高度正常应保持最低标线以上。
主机惯性轮22,是主机保持正常运行平稳的主要部件,是一圆盘形凹心轮,中心轴孔通过方形键与主机曲轴2的主轴装配在一起,在轮副中心侧平面上设有8个螺孔,以备连结其他转动设备,连结梁18是一根弓字形的部件,连结8个功率调整架6整体同步工作,主机大盖23,其顶部为半圆弧形,下部为长方口形的空心大盖,在槽口四周边缘平面上设有连结用螺孔,与机身底盘1紧固在一起。
图4是采用现有技术装备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油压装置,另一部分是微机调速器,25是油泵,由两台型号规格完全相同的螺杆式压力油泵,按常用备用互换方式使用。该泵两侧端口通过管路分别连结到回油箱27和压油罐26上,该油压装置主要功能是保持和储存操作压力油的正常供给和使用,完全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微机调速器28,它是控制发动机自动运行工作的主要设备,29它是主配油阀,它受调速器的自动控制,由压油罐26,经管道供给压力油,经配油阀控制分配,经开闭两根管道而连通于接力器17内,该机主配油阀29,设有排油管,经管道排至回油箱27内,引动轮动平衡圆孔30,它是引动轮在工作时的动平衡孔。
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力平衡原理,在原理结构上采用了独特的接力式杠杆传导旋转方式而工作运转,结合图5、图6、图7、图8、图9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如下该发动机的能量来源是取自地心引力,它是无形、无辐射、无耗能、无限量的动力能源,是现有能源中最为理想的取地。心引力作为动能源泉,每个引动轮要经过五个转动环节,才能完成一周的转动,图5工作原理图之一,它是第一个转动环节,引动轮5,正处于滚动支承7的正上方,连结曲轴轴承4,正处于主机主轴承3的水平线上,设此点园周角为0°,此时引动轮5,受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经支承导轨11,而传给滚动支承7,由于引动轮5,处于重心平衡状态,没有偏心力,所以此时为静态停机条件,当滚动支承7、8、9、10,这4个支承同时向左移动后,引动轮5,随即失去了平衡,使重心移向右侧,同时向下顺时针产生偏转杠杆力,经过支承导轨11的传导而将杠杆旋转力传到曲轴连结轴承4上,由于杠杆力倍数的放大使连结曲轴轴承4,同时向上抬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8组引动轮5也处在起动做功45°过程上,当连结轴承4,转角达到25°左右时,第一个转动环节便自行进入第二个转动环节,同时,第8组引动轮5也处在70°做功阶段。图6工作原理图之二,此时支承导轨12和滚动支承8,逐渐相接触,支承导轨11和滚动支承7,便逐渐脱离,这种接力方式的杠杆旋转力转换,是以达到旋转力的连续性,此时引动轮5,继续向下偏转,当曲轴连结轴承4,角度转到55°左右时,转动过程便自行进入第三个转动环节。此时,第2组引动轮5也处在10°做功阶段。如上所述,使支承导轨13和滚动支承9,渐渐相接触,支承导轨12和滚动支承8,便逐渐脱离。图7工作原理图之三,以此类推,引动轮5的重力继续向下顺时针偏转,使连结轴承4,转角达70°左右时,此时第二组引动轮曲轴连结轴承4的转角已进入25°,向上旋转作功过程,使两组引动轮同时重合作功,当第一组引动轮连结轴承4的转角达到90°左右,杠杆平衡力逐时,此时,引动轮5的重心随即转向滚动支承9的左侧,使转动耗功的过程降到最低点同时进入第四个转动环节,主机曲轴2的转动力早已被第二、三、四、五、六、七、八组引动轮依次所接带,与此同时第1组引动轮的支承导轨11、12、13完全与7、8、9支承脱离,接着支承导轨14,便与滚动支承7、8、9,依次接触沿导轨方向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滑过,当连结轴承4的转角转到270°时,便进入第5个转动环节,支承导轨15,便与滚动支承10,相接触而滑动,此时支承导轨14,便完全脱离开滚动支承9,而被滚动支承10,所接替,随着第二、三、四、五、六、七、八组引动轮5的依次接替和转动,使曲轴连结轴承4的转角一直转到360°,使导轨11和滚动支承7,又第二次重新接触而连续反复作功转动。
上述工作原理重点是以一个引动轮分五个转动环节,而分别说明的,就总体整机而言,每个引动轮的做功转动角度为90°左右,共8个引动轮总共为720°,而每一周旋转角仅有360°,因此,其余部分均为重合作功区,每个引动轮的耗功区角度为270°左右,由于作功时受杠杆平衡力放大倍数的作用力和耗功时减少倍数的作用力,其作功和耗功之比为一比零点四,因此引动轮的实际作功率则为60%左右,因此说明引动轮的质量和编组数越多,而主机总功率也越大。其引动轮的工作特性见图10,该发动机主要技术规范、系列型号见附表1。
本发动机说明书附面说明如下图1,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总体装配结构主视图。
图2,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总体装配结构顶视图。
图3,无耗能引型发动机的总体装配结构侧视图。
图4、现有技术配套设备操作布置图。
图5、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一。
图6、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二。
图7、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三。
图8、主机工作原理图之四。
图9、主机工作原理图之五。
图10、主机引动轮工作特性曲线图。
各部件代号1、机身底盘;2、主机曲轴;3、曲轴主轴承;4、曲轴连结轴承;5、引动轮;6、功率调整架;7、8、9、10滚动支承;11、12、13、14、15支承导轨;16、接力器活塞连结杆;17、接力器外壳;18、连结梁;19、平面滑座;20、链条式机油泵;21、油位表示器;22、主机惯性轮;23、主机大盖;24、齿轮盘;25、油泵;26、压油罐;27、回油箱;28、微机调速器;29主配油阀;30、引动轮动平衡圆孔。
本发明的优点或积极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发明在现有能源技术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它不需要任何燃料便可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动力能源,长久不停地为国民经济提供廉价的动力,并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巨大物质财富,造福于人类。
2、本发明具有原理结构简单,生产工艺不难,造价成本低,占用土地少,建设投产速度快的优点,它与现有技术按同容量相比,其投资仅占火电30%,水电15%左右,建设速度可以加决2倍到4倍左右,为加快能源建设开拓极为有利的新的途径。
3、该技术在运行经济效益上更为明显突出,运行经济成本,只占火电的1%左右,占水电的7%左右。
4、该技术用途极为广泛,按系列分类可用于带动发电或直接用于带动各种动力机械。例如轮船、火车、开矿、采油、农田、水利灌溉等工农业各方面所需的动力机械。
5、本机使用运行工作条件,除一般在机房使用外,可在矿野、山区、农田等露天直接使用。
6、该发动机无复杂零部件,除转动轴承外,无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热源部件,所以安全可靠性特强,保持技术性能基本不变。
7、本发明实用性较强,可以达到广泛通用的目的。对促进现代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逐步实现高效能低成本和高速度发展开创了新途径。
8、该发动机运行维护管理简便,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不排泄工业垃圾,不产生有害气体,对城乡环境和保护大气层逐步实现标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无耗能引型发动机技术成果,是经多年研究试验不断总结经验的成果,根据该机总体装配结构图,图1、2、3、和现有技术配套设备连结布置4及其该机工作原理图之5、之6、之7、之8、之9结合以上附图该发动机是这样实现的。
该发动机主体装配结构图主要由机身底盘,1、主机曲轴,2、曲轴主轴承,3、连结曲轴轴承、4、引动轮,5、功率调整架,6、滚动支承,7、8、9、10、支承导轨,11、12、13、14、15、接力器活塞连结杆,16、接力器外壳,17、连结梁,18、平面滑座,19、链条式机油泵,20、油位表示器,21、主机惯性轮,22、主机大盖,23、齿轮盘,24、由以上结构而组成发动机的主体。
采用现有技术配套设备有油压装置的油泵25,压油罐26,回油箱27,还有微机调速器28,主配油阀29,根据上述装备无耗能发动机的运转工作过程,它是这样完成的。首先,开起油压装置的油泵25,使回油箱27内的操作油被油泵打入压油罐26内,并使其保持正常规定的压力值。
该发动机起动开机的动作过程具体说明如下主配油阀29受微机调速器控制动作起动开机后,操作压力油,经连接开闭管道同时进入两个接力器外壳17内,同时推动两个活塞连结杆16及功率调整架6和连结梁18一齐向左移动,此时第一组引动轮5由原来滚动支承7、8、9、10的控制平衡状态,立即转为不平衡向右偏重状态,并同时受地心引力作用,而向下产生作用力即重力这个作用力,同时产生在第一组和第八组引动轮5上,其余组引动轮完全处于被动耗功转动阶段。参阅图1、图5,此时第一组和第八组引动轮5同时进入转动环节,由于滚动支承7曲轴连结轴承4和引动轮上的支承导轨11,这三者杠杆力倍数放大作用,而使曲轴连结轴承4的动点被杠杆作用力向上抬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其曲轴连结轴承4的转角转至25°时,见图6滚动支承8和支承导轨12两者相接触并同时产生杠杆力倍数放大的旋转作用力,从而接替了第一个转动环节,使支承导轨11,滚动支承7,两者脱离,这种接力式的杠杆旋转力传动是首尾相连的,杠杆旋转力是连续不间断的以此类推,它是经过第一个和第二个以及第三个转动环节后的最大旋转做功角度可达到90°时,杠杆旋转力逐渐降到最低点0时,见图7、8,此时引动轮5的重心随即转向滚动支承9的左侧,滚动支承9和支承导轨13两者已处于开始脱离,引动轮上的杠杆作用旋转力已接近终止,这时第二组引动轮的杠杆作用旋转力早已转入第二个转动环节中,即45°作功过程而第一组引动轮5的曲轴连结轴承4的转角,达到90°时引动轮5便被第二组引动轮带动而向逆时针方向偏转,即S运动,此时支承导轨14与滚动支承7、8、9,依次先后接触而滚动滑过,主机曲轴2的转动力早已被第二、三、四、五、六、七、八组引动轮依次所接带。因此,当转到270°时,见图9,此时,支承导轨15便接触到滚动支承10上,并沿导轨方向使引动轮继续向逆时针方向偏转,曲轴连结轴承4一直转向360°时,引动轮5立即转为顺时针方向向下偏转,同时进入第二次重复作功。以上五个转动环节是以一个引动轮旋转一周的工作情况,而8组引动轮同在一个曲轴上旋转,因而构成了接力式连续不断的转动,而每组引动轮的做功和耗功之比为1比0.4,因此说明引动轮的质量和编组数越多,而主机总功率也越大。
该发动机正常运行功率大小的控制与调整该机正常运行的控制完全由微机调速器28来实现,其正常机组的转数功率的大小均由受调速器支配的执行部件,功率调整架6的开度大小来实现,也就是说开度大时,其杠杆旋转力倍数也大,开度小时,其杠杆旋转力倍数也小,所以能够达到控制运行自动调整的目的。
权利要求
能源动力技术上使用的无耗能引型发动机,该机共有七个部分,它们是机身底盘1,主机曲轴2,引动轮5,功率调整装置6、7、8、9、10、16、17、18,惯性轮22,链条式机油泵20,主机大盖23,其特征1、所述机身底盘1,它是一个槽形长方体铸件,在底盘内中心平面上鼓起5个凸出的主轴承固定轴承座,在该轴承座顶部,均设有螺孔,在该轴承座的左右两侧,各鼓起9个凸出的矩形台面,在其台面上均设有螺孔,底盘四周外边上及其机身平面边上均设有螺孔;2、所述主机曲轴2,它是一根8道曲轴和5道主轴的整体铸件,轴心有油道孔,联通各主轴颈及8个曲轴颈,主轴左端轴头设有长方键槽,右端轴颈上设有紧固齿轮盘的方键槽和螺扣;3、所述引动轮5,共有8组质量,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圆盘式铸件,在圆盘内左下侧设有4个弯曲式形状各异的支承导轨11、12、13、14,它们首尾相连环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非规则的环形孔,在其右上侧的对称面上,还设有动平衡圆孔30,在圆盘左侧边缘上还有一个单独的弯曲式支承导轨15,在圆盘左下侧边缘上设有连接和曲轴轴承4的组合式轴孔,它装在功率调整架6的双臂中间与滚动支承7、8、9、10相配合;4、所述功率调整装置是由功率调整架6,滚动支承7、8、9、10,活塞连接杆16,接力器外壳17,连接梁18等组成,功率调整架6,是8个结构形状相同的拱形双臂式铸件,双臂左侧上端是个方形端头,将双臂相连,构成整体,在其侧面设有连结用螺孔,在双臂中间装有4个接力式滚动支承7、8、9、10固定在该架上,8个功率调整架6的左侧均由螺栓同一根弓字形连接梁18连结在一起,其中第二、三组,第六、七组功率调整架6的右侧,设有轴销孔由轴销分别连接在两个活塞连结杆16上,并与接力器外壳17组合在一起,其接力器外壳17被紧固在底盘1的凸台上,8个功率调整架6分别座在机身底盘1的左右两侧18个凸出的平面滑座19上;5、所述惯性轮22是由一个圆盘式凹心体铸件而铸成的,轮盘中心设有轴孔和方形键槽,在轴孔外周设有8个连结其他设备的螺孔;6、所述链条式机油泵20,它是两套齿轮形油泵,它在主机曲轴2的下面,被紧固在机身底盘1的中心凸台两侧上,由紧固在主轴曲轴2的齿轮盘24经链条连结而带动油泵工作;7、所述主机大盖,是一个顶部为半圆弧形,下部为长方口形的空心大盖,在槽口四周边缘平面上,设有连结用螺孔。
全文摘要
无耗能引型发动机,技术先进,构造简单独特,稳定可靠性特强,不使用任何燃料,不消耗任何能源,便可长久不停的运行工作,无辐射,不污染环境和大气层;无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对社会无危害;建设速度快,施工周期短,占用土地少,可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使用简便易行;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是现有能源技术无法相比的。该技术综合经济效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能带动发电和其他转动设备,对开创新能源技术和逐步实现高效益、低成本、无耗能,提供新途径,造福于人类。
文档编号F03G7/10GK1137610SQ9510933
公开日1996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6日
发明者褚志富 申请人:褚志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