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36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特别涉及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
现有的机动车不管是二行程还是四行程,一般是利用气缸体与气缸头所设的散热叶片,配合自然风作强迫冷却,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但是仅适合于较小型的马力小的机动车发动机使用,对于大排气量或是大马力的机动车散热效果较差,容易造成过热。因此,机动车制造企业参考了一般汽车冷却装置,制造出了水冷式式机动车发动机冷却装置,虽然可以达到预期较佳的冷却效果,但是一般水冷式冷却装置在机动车发动机上应用时,因机动车发动机不如汽车发动机大,所以安装空间相当有限,若设计得相当周到与实用,则需要相当的技术配合。
在目前水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冷却装置中,用来冷却机动车发动机所使用的液体是一般的常用水,众所周知,水具有流动冷却的效用,但用于发动机时并无润滑各部分传动组件的作用,因此在水冷式机动车发动机的设计上,必须将气缸体与气缸头之间的内部冷却用流道完全同曲轴箱体内部隔绝,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冷却用水进入曲轴箱体内部,但是影响了曲轴箱体内部各部分组件的正常运行。如此一来增加了制造上的难度,二来使用者必须随时注意两种不同液体存量,三来增加了更换冷却液和润滑液的不便。
为了弥补排气量大的大马力机动车发动机利用散热叶片,以及水冷式发动机冷却与润滑分开的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它利用单一冷却液即可同时完成冷却与润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在发动机外安装冷却箱体,所述发动机在气缸头与气缸体的壁间设有连通的冷却流道,在气缸头上设有该冷却流道的进口,而气缸体下端则与曲轴箱体的曲轴箱室连通,也就是与曲轴箱体内部连通,在曲轴箱体较低位置处设有一泵;所述冷却箱体装有二个以上其横截面呈扁平状的平行间隔并列的冷却管,该冷却管二端分别与上下间隔平行排列的容室底部和汇流室上端连通,在各冷却管之间分别连接S形来回折转的散热薄片;所述发动机与冷却箱体之间连接有导通元件,即曲轴箱体的泵与冷却箱体容室之间的连接导管,以及冷却箱体下段间的汇流室与发动机的气缸头进口之间的连接导管,构成循环回路;冷却润滑油液在泵的抽送下,由曲轴箱体内部经导管进入冷却箱体的容室、冷却管和汇流室,再经气缸头和气缸体后回到曲轴箱体内,如此循环,即使发动机冷却及内部组件润滑。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和性能上超过了原有的水冷式发动机和散热叶片风冷式发动机,除了在使用上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发动机优点外,还可以达到冷却与润滑同步完成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的外观结构侧视图。
图2是上述外冷却装置的偏后上方视图。
参看
图1和图2,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主要由一发动机10与一冷却箱体20配合导管30连接导通,并在内部空间填充冷却润滑油液。
发动机10与一般机动车用发动机同样设有传动装置、点火装置、起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等基本装置和构件。其主要不同处在于汽缸头11与汽缸体12的壁间设有连通的冷却流道(图中未标示,并使该冷却流道由汽缸头11上设有一进口、而汽缸体12下端与曲轴箱体13的曲轴箱室连通,亦即与曲轴箱体13内部连通,并于曲轴箱体13较低位置处设置一泵14,可以将内部冷却油液送出曲轴箱体13。
冷却箱体20由多数横断面呈扁平状的冷却管23平行间隔并列,来与上下间隔平行排列的容室21底部与汇流室22上端连通。在各冷却管23之间连接设置极薄的S形来回折转的散热薄片24。
导管30连接曲轴箱体13的泵14与冷却箱20的容室21,同时也连接冷却箱体20下段间的汇流室22与发动机10的汽缸头11,作为发动机10与冷却箱体20之间连接的导通元件。
按上述元件组成的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在机动车上实际应用时,发动机10在曲轴箱体13内部本身就需要充填冷却润滑油液,来润滑内部传动组件,此时只要将冷却润滑液体作适量增加,再配合发动机10在发动运转时,可以同时带动泵14转动,即可以将冷却润滑液体经油泵14至曲轴箱体13内部抽送经导管30进入冷却箱体20的容室22内,再经由容室21分流经各冷却管23向下流动进入汇流室22内,再经由导管30进入汽缸头11和汽缸体12周壁的流道,继而回到曲轴箱体13内部,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流动。冷却润滑油液就可以在经过汽缸头11和汽缸体12时,将燃烧室爆炸所产生的高热带走,适当地达到冷却的效果;而该冷却润滑油液在温度的增加下,可以增加其润滑性,因此在进入曲轴箱体13内部时,可以提高各部分组件的润滑度,降低阻力,提高转动性能。当冷却润滑油液由曲轴箱体13进入冷却箱体20后,在各冷却管23流动时,因冷却管23呈扁平状,表面积大,再加上所设置的散热薄片24散热,能很迅速而有效地将冷却润滑油液的温度降低,当冷却润滑油液重回到汽缸头11和汽缸体12内部冷却流道时,再带走热能来降低汽缸头与汽缸体12的温度。如此循环不断,即可以达到油冷式发动机预期的冷却与润滑同步完成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在发动机外安装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在气缸头与气缸体的壁间设有连通的冷却流道,在气缸头上设有该冷却流道的进口,而气缸体下端则与曲轴箱体的曲轴箱室连通,也就是与曲轴箱体内部连通,在曲轴箱体较低位置处设有一泵;所述冷却箱体装有二个以上其横截面呈扁平状的平行间隔并列的冷却管,该冷却管二端分别与上下间隔平行排列的容室底部和汇流室上端连通,在各冷却管之间分别连接S形来回折转的散热薄片;所述发动机与冷却箱体之间连接有导通元件,即曲轴箱体的泵与冷却箱体容室之间的连接导管,以及冷却箱体下段间的汇流室与发动机的气缸头进口之间的连接导管,由此构成循环回路;冷却润滑油液在泵的抽送下,由曲轴箱体内部经导管进入冷却箱体的容室、冷却管和汇流室,再经气缸头和气缸体后回到曲轴箱体内,如此循环,即使发动机冷却及内部组件润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冷式机动车发动机外冷却装置,在发动机外安装冷却箱体,发动机在气缸头与气缸体的壁间设有连通的冷却流道,在气缸头上设有该冷却流道的进口,而气缸体下端则与曲轴箱体的曲轴箱室连通,在曲轴箱体较低位置处设有一泵。曲轴箱体的泵与冷却箱体的容室之间连接导管,冷却箱体下段间的汇流室与发动机的气缸头进口之间也连接导管,由此构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利用单一的冷却润滑油液即可同时完成冷却与润滑。
文档编号F01P3/00GK2325522SQ9724284
公开日1999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8日
发明者林明昌 申请人:青岛日协机动车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