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7774阅读:来源:国知局
气体配管而到达外部气体导入口的过程中流路直径被扩径并且流路截面积被扩大,因此,随着由偏置部带来的外部气体的流速下降,能够可靠地降低外部气体导入口内的外部气体的流速。另外,与外部气体导入口相比将外部气体配管的内径设置为较细从而能够缩小配管容积,因此,能够提高进气装置的过渡控制时的响应性。
[0026]在还具备上述外部气体配管的结构中,优选地,偏置部形成在设置外部气体导入口的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和外部气体配管的连接部分。采用该结构,则偏置部配置在接近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因此,能够尽量缩短从偏置部到成为下游侧的外部气体导入口为止的流路长度。由此,由于能够缩小从偏置部到外部气体导入口为止的流路容积,因此,能够提高进气装置的过渡控制时的响应性。
[0027]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如下。
[0028]S卩,在上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的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设在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的结构中,优选地,在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和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采用该结构,则不仅能够在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下游端产生由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一个表面侧和另一个表面侧的压力差来生成的紊流,在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和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分也能够产生由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一个表面侧和另一个表面侧的压力差来生成的紊流,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外部气体的扩散。
[0029]另外,在上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地,将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设置为从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一直延伸到缓冲罐的内部为止。采用该结构,则不仅在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在缓冲罐的内部,也通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来促进对于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的外部气体的扩散,因此,能够使外部气体进一步扩散到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中。
[0030]另外,在上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的进气装置主体包括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的结构中,优选地,叶片部件的筒状部包括设在筒状部的外周部的突出部,突出部被插入在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的接合面,从而将叶片部件安装在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采用该结构,则利用设在与进气空气的流路(内侧)相反的一侧的筒状部的外周部的突出部,能够将叶片部件可靠地固定在进气装置主体内部。由此,能够容易地避免由进气波动的产生、内燃机的振动引起叶片部件整体在进气空气流路内晃动或者产生错位的情况。
[0031]在上述叶片部件的筒状部包括突出部的结构中,优选地,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的接合面在夹住叶片部件的状态下相互被进行熔敷,叶片部件的筒状部的突出部具有与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的接合面进行熔敷的肋形状。采用该结构,则能够在将叶片部件的具有肋形状的突出部插入到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和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的接合面的状态下相互容易地进行熔敷,因此,在进行装配时能够容易地使作为另一部件的叶片部件对于进气装置主体进行一体化。另外,利用对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进行熔敷接合的工序,能够同时对叶片部件的肋形状的突出部进行熔敷,因此,无需另行设置叶片部件的安装工序,其结果,即使设置了叶片部件,制作过程也不会变得复杂。
[0032]在还具备上述叶片部件的结构中,优选地,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中的插入叶片部件的筒状部的部分具有以能够埋入筒状部的方式形成的槽部,在槽部埋入有筒状部的状态下,进气装置主体的内周面和筒状部的内周面具有连续性并相互连接。采用该结构,则利用叶片部件的筒状部、和分别形成在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的槽部的嵌合状态,能够可靠地将叶片部件配置在进气装置主体内部的规定位置。另外,由于进气装置主体的内周面和筒状部的内周面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由筒状部的埋入引起进气空气的流通阻力增加的情况。
[0033]另外,在上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地,外部气体是再循环的废气、窜漏气体、以及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气体中的任一气体。采用该结构,则通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使再循环的废气、窜漏气体、以及蒸发燃料气体中的任一气体进一步扩散到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中,从而能够提高向各汽缸的分配精度。
[0034]此外,在本申请中,除了上述一个方面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以外,还能够想到如下的其他结构。
[0035]即,本申请的其他结构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节气门侧进气管,其具有与节气门连接的一端、和与缓冲罐连接的另一端;外部气体导入口,其设置于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并向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导入外部气体;以及叶片,其设在与外部气体导入口对应的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并朝向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的下游以螺旋状扭曲。采用该结构,则通过以螺旋状扭曲的叶片,在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的流动中形成回旋气流,因此,能够利用该回旋气流来促进对于进气空气的外部气体的扩散。由此,使外部气体进一步扩散到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中,从而能够提高外部气体向各汽缸的分配精度。
[0036]另外,在该其他结构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地,叶片配置在、在节气门的半开状态下生成在节气门的下游的负压紊流区域的附近,并且所述叶片形成为沿着负压紊流区域的外缘部的形状。采用该结构,通过叶片,能够向在节气门的半开状态(部分打开状态)下、生成在节气门的下游的负压紊流区域引导外部气体,因此,能够使外部气体向负压紊流区域逆流。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扩散外部气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部气体向各汽缸的分配精度。另外,通过将叶片形成为沿着负压紊流区域的外缘部的形状,通过叶片,能够更顺利地将外部气体引导到负压紊流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外部气体的扩散。
[0037]发明效果
[0038]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使外部气体进一步扩散到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中,从而能够提高外部气体向各汽缸的分配精度。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0040]图2是沿着图1中的I1-1I线的局部剖视图。
[0041]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42]图4是从一端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图。
[0043]图5是沿着图3中的V-V线的剖视图。
[0044]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叶片的放大图。
[0045]图7是沿着图3中的VI1-VII线的剖视图。
[0046]图8是用于说明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来进行的EGR气体的扩散状态的示意图。
[0047]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48]图10是沿着中心轴线方向观察被装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内的叶片部件的图。
[0049]图11是从侧面观察被装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内的叶片部件的图。
[0050]图12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中将叶片部件安装于进气装置主体的工序的图。
[0051]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中将叶片部件安装在进气装置主体的状态的图。
[0052]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剖视图。
[0053]图15是沿着中心轴线方向观察被装入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内的叶片部件时的图。
[0054]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中将叶片部件安装在进气装置主体的状态的图。
[0055]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中与进气装置主体连接的EGR气管的结构的剖视图。
[0056]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VII1-VIII线观察进气装置主体侧时的剖视图。
[0057]图19是沿着图17中的VIII — VIII线观察与进气装置主体连接的EGR气管侧时的剖视图。
[0058]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设置了三个叶片的结构的图。
[0059]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将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两个部位的结构的图。
[0060]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将叶片的上游侧的端边沿着负压紊流区域的外缘部向上游侧突出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2](第一实施方式)
[0063]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64]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100是汽车用的多缸发动机10的进气装置。另外,如图1所示,进气装置100被构成为流入经由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及节气门20而到达的进气。另外,进气装置100被构成为设在多缸发动机10的上游侧,并将进气空气引导到发动机10的各汽缸。另外,被构成为再循环的废气(EGR(Exhaust GasRecirculat1n:排气再循环)气体)返回到进气装置100中。此外,发动机10是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例。另外,EGR气体是本发明的“外部气体”的一例。
[0065]如图1及图2所示,发动机10具有针对每个汽缸设置的多个进气口 10a,多个进气口 1a分别与进气装置100的后述的进气接口 3连接。在节气门20中设有转动式的节流阀20a,节流阀20a的转动轴20b设置为沿着与节气门20的管轴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Y方向))延伸。即,节流阀20a被构成为以水平方向配置的转动轴20b为转动中心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转动。
[0066]如图1所示,进气装置100具备:圆筒形状的节气门侧进气管1,其位于节气门20的下游;缓冲罐2,其位于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下游;以及多个进气接口 3,其位于缓冲罐2的下游。节气门侧进气管1、缓冲罐2及多个进气接口 3通过树脂制的进气装置主体10a一体地形成。缓冲罐2形成为沿着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管轴方向(X方向)延伸的圆管形状。多个进气接口 3与缓冲罐2的侧周部的上部侧(Zl方向侧)连接,并沿着缓冲罐2的管轴方向(X方向)并列地排列。
[0067]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一端Ia(上游侧的端部)与节气门20连接,另一端Ib (下游侧的端部)与缓冲罐2连接。在节气门侧进气管I中安装有流通EGR气体的一个EGR气管30 (参照图1、图4及图5)。如图4及图5所示,EGR气管30形成为与节气门侧进气管I连接的部分朝向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流路Ic的圆形截面的中心O。
[0068]在与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EGR气管30对应的位置设有将EGR气体导入到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内部的外部气体导入口 11。在节流阀20a处于半开状态(部分打开状态)的情况下,EGR气体经由外部气体导入口 11被导入到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内部。在节气门侧进气管I的内部设有使EGR气体扩散到来自节气门20的进气空气的四个叶片40。此外,叶片40是本发明的“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一例。
[0069]节气门侧进气管I被构成为管径朝向下游侧渐渐增大,从而流路Ic的截面积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