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8547774阅读:来源:国知局
0129]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设置四个叶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如图20表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进气装置600所示,也可以是设置三个叶片40 (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三个及四个以外的多个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设置一个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结构。此外,改变了该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数量的结构不仅能够适用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进气装置600,同样地还能够适用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200、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300及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500。
[0130]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周面从而将EGR气体(外部气体)导入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将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缓冲罐的内周面从而将外部气体导入到缓冲罐的内部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外部气体导入到节气门侧进气管及缓冲罐的两者的结构。
[0131]另外,在上述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外部气体导入口 211设在比叶片240的下游端240a更靠近上游侧(XI侧)、且比叶片部件245 (345)的筒状部241 (341)更靠近下游侧(X2侧)的位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与筒状部重叠的位置,也可以是将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比节气门20更靠近下游侧并且比筒状部更靠近上游侧(与负压紊流区域对应的部分)的位置的结构。
[0132]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叶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设置为横跨与外部气体导入口对应的节气门侧进气管及缓冲罐的两者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将叶片只设在与外部气体导入口对应的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叶片只设在与外部气体导入口对应的缓冲罐的内部的结构。
[0133]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设置一个外部气体导入口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如图21表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进气装置700所示,也可以是将EGR气管730分成两股而在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设置两个外部气体导入口 711a及711b的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三个以上的外部气体导入口的结构。此外,改变了该外部气体导入口的数量的结构不仅能够适应于上述第二变形例的进气装置700,同样地还能够适用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200、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300及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500。
[0134]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外部气体的一例,示出了 EGR气体,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是窜漏气体、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气体(挥发性气体)等EGR气体以外的外部气体。另外,也可以设置为,不限于向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导入一种外部气体,而是导入多种外部气体。
[0135]另外,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结构的例子,叶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具有:直线状部分,其朝向进气空气的下游以直线状延伸;螺旋状部分,其朝向进气空气的下游以螺旋状扭曲;以及连结部分,其连结直线状部分及螺旋状部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也可以是无需具有以螺旋状扭曲的螺旋状部分,而只具有朝向进气空气的下游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分的结构,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也可以是无需具有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分,而只具有朝向进气空气的下游以螺旋状扭曲的螺旋状部分的结构。
[0136]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叶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端边413(参照图3及图8)相对于螺旋状部分42形成在上游侧(XI侧)的一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如图22表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进气装置800所示,也可以使叶片840的端边813a沿着负压紊流区域的外缘部形成在上游侧。此时,通过叶片840,能够更顺利地将外部气体引导到负压紊流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外部气体的扩散。
[0137]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四个叶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根据各自的配置位置将多个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
[0138]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EGR气管连接部512形成在进气装置主体500a的第一主体部500b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在外部气体导入口设置于缓冲罐2的情况下,也可以将EGR气管连接部512形成在缓冲罐2和外部气管(EGR气管)的连接部分。
[0139]附图标记说明
[0140]1、201、501:节气门侧进气管,Ia:一端,Ib:另一端,lc、201c:流路,2:缓冲罐,6a,6b:槽部,10:发动机(内燃机),11、211、511:外部气体导入口,12、212:内周面,20 ??节气门,40、240:叶片(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41:直线状部分(上游部分),42:螺旋状部分,50:间隙,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内燃机的进气装置,100a、200a、300a、500a:进气装置主体,200b,500b:第一主体部(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200c:第二主体部(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202b:扩管区间(第一扩管部),202d:扩管区间(第二扩管部),240a:下游端,241:筒状部,241a:内周面,241b:突出部,245、345:叶片部件,512:EGR气管连接部(偏置部),512a:底部,512b:周壁部,530:EGR气管(外部气体配管),531:管部,532:凸缘部。
【主权项】
1.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节气门侧进气管,其具有与节气门连接的一端、和与缓冲罐连接的另一端; 外部气体导入口,其设置于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所述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并向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所述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导入外部气体;以及 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其设置于与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对应的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所述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并使所述外部气体扩散到来自所述节气门的进气空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被构成为朝向所述进气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包括朝向所述进气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延伸并且以螺旋状扭曲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配置在、在所述节气门的半开状态下生成在所述节气门的下游的负压紊流区域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部设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以从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流路截面的中心起被分割成放射状的状态进行配置,所述多个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没有设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流路截面的中央部,而是设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内周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所述多个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设置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部分被构成为,流路截面积大于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设置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部分的上游侧的部分的流路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还具备一体地设置构成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一部分的筒状部和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叶片部件, 所述叶片部件设置于进气装置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装置主体包括具有构成节气门侧进气管的部分的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 通过将所述叶片部件的所述筒状部插入在所述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所述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从而将所述叶片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气装置主体部及所述第二进气装置主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叶片部件的所述筒状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长度,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叶片部件的所述筒状部设在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上游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比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下游端更靠近上游的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区域,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比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的下游端更靠近上游、且比所述叶片部件的所述筒状部更靠近下游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包括:第一扩管部,其在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叶片部件的筒状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的所述筒状部的附近的区域,并且所述第一扩管部的流路截面积大于上游侧的部分;以及第二扩管部,其设置于比所述叶片部件的筒状部更靠近下游侧的部分的所述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所处区域,并且所述第二扩管部的流路截面积大于所述筒状部, 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设在所述第二扩管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还具备外部气体配管,所述外部气体配管与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连接,并向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供给外部气体, 所述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设有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外部气体配管的中心轴线相互偏置的偏置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了所述偏置部的结构中,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外部气体配管的内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置部形成在设置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口的所述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所述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和所述外部气体配管的连接部分。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节气门侧进气管,其具有与节气门连接的一端、和与缓冲罐连接的另一端;外部气体导入口,其设置于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并向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导入外部气体;以及气体分配性提高叶片,其设置于与外部气体导入口对应的节气门侧进气管或者缓冲罐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并使外部气体扩散到来自节气门的进气空气中。
【IPC分类】F02D9-10, F02M35-10, F02M25-07
【公开号】CN104870799
【申请号】CN201380066175
【发明人】伊藤笃史, 森圭太郎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6日
【公告号】WO2014098010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