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8358阅读:来源:国知局
a插入、并安装于燃料箱2的上壁2b而浸渍于燃料中。
[0054]燃料供给装置I包括:燃料栗3,该燃料栗3配置于燃料箱2内;保持件部4,该保持件部4安装于燃料箱2的上壁2b并对燃料栗3进行支承;吸滤器90,该吸滤器90配置于燃料栗3的吸入侧、即下侧;以及排出管60 (参照图3),该排出管60与用于排出燃料栗3内的蒸气的排气孔27(参照图3)连通。以下,对燃料供给装置I的各构成零件进行说明。
[0055](燃料栗)
[0056]燃料栗3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具有配置于燃料栗3上侧的电动机部30和配置于燃料栗3下侧的栗部40。另外,以下,以燃料栗3的中心的轴线作为中心轴O进行说明。另夕卜,以下,有时将沿着燃料栗3的中心轴O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燃料栗3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57](电动机部)
[0058]在电动机部30中,例如可使用带电刷(未图示)的直流电动机30a。在电动机部30的中央处配置有输出轴30b,该输出轴30b被电动机部30的上侧和栗部40的下侧轴支承成能自由转动。
[0059]在电动机部30的上侧设有与电刷电接合的一对电动机端子(未图不)。一对电动机端子与线束6连接,利用线束6将外部电源与电动机部30电连接,从而从外部电源供给用于驱动直流电动机30a的电力。
[0060]另外,在电动机部30的上侧设有出口盖8。在出口盖8上设有将燃料排出的排出端口 31和与该排出端口 31连通的止回阀74。排出端口 31是将由燃料栗3汲取的燃料排出的部位。止回阀74用于防止从排出端口 31排出的燃料逆流。另外,在出口盖8的下部外周形成有用于对后述外壳壳体20进行铆接的台阶部30c。
[0061](栗部)
[0062]栗部40使用了具有叶轮47的非容积型的栗,其由叶轮47和以覆盖叶轮47的整体的方式形成的栗壳体45。
[0063]叶轮47是例如由树脂构成的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构件,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电动机部30的输出轴30b连接。在叶轮47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叶片部(未图示)。上述多个叶片部之间在叶轮47的壁厚方向上贯穿形成。另外,在叶轮47上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穿的燃料流路孔(未图示)。当利用直流电动机30a的驱动使叶轮47旋转时,燃料流过未图示的燃料流路孔而从叶轮47的下侧朝上侧压力输送。
[0064]覆盖叶轮47的整体的栗壳体45由下壳体42、上壳体43、被下壳体42及上壳体43夹持的中壳体44构成。下壳体42、上壳体43及中壳体44均由具有耐油性的树脂构成,并通过例如使用模具的注塑成形等而形成。
[0065]下壳体42以覆盖叶轮47的下部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在下壳体42的靠叶轮47—侧的表面形成有轴向俯视观察呈大致C字状的槽部(未图示)。在该槽部的径向外侧的一端形成有沿下壳体42的壁厚方向贯穿的燃料流路孔(未图示)。另外,在下壳体42的下部设有燃料吸入管41。
[0066]燃料吸入管41与形成于下壳体42的未图示的燃料流路孔连通,藉此,燃料被从燃料吸入管41汲取至栗部40内。
[0067]燃料吸入管41与形成于以下部位的未图示的燃料流路孔连通,该部位与形成于叶轮47的C字状的槽部(未图示)的一端相对应,因此,处于配置于靠下壳体42的外周部的位置的状态。
[0068]在下壳体42的下部外周形成有能供橡胶制的角环46装拆的台阶部42a。
[0069]另外,在下壳体42上形成有沿下壳体42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穿的未图示的通孔。该通孔与排气孔27连通,该排气孔27贯穿后述下盖25的底壁25b。藉此,栗部40内产生的蒸气能经由下壳体42的通孔及下盖25的排气孔27而排出至栗部40的外部。
[0070]上壳体43是具有与电动机部30大致相同外径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在上壳体43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插通孔43a,并供直流电动机30a的输出轴30b插通。另外,在插通孔43a的外周侧形成有贯穿上壳体43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的燃料流路孔(未图示)。燃料流路孔与电动机部30连通,并供从叶轮47压力输送来的燃料流过。
[0071]中壳体44是具有与电动机部30大致相同外径的大致环状的构件。
[0072]在中壳体44的内侧以使中壳体44的中心轴与叶轮47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有叶轮47。中壳体44的内径比叶轮47的外径稍大,在中壳体44的内表面44a (即栗壳体45的内表面44a)与叶轮47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73]另外,中壳体44配置于上壳体43与下壳体42之间。此处,中壳体44的轴向的厚度与上述叶轮47大致相同或比叶轮47稍厚。S卩,中壳体44起到了用于防止叶轮47的上表面与上壳体43的下表面接触以及防止叶轮47的下表面与下壳体42的上表面接触的隔片的作用。此外,在叶轮47的上表面与上壳体43的下表面之间以及叶轮47的下表面与下壳体4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74]燃料栗3的效率取决于形成于栗壳体45与叶轮47之间的各间隙。各间隙根据所要求的燃料栗3的效率而设定为规定值。
[0075]电动机部30及栗部40被外壳壳体20覆盖。外壳壳体20是由铁等构成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其例如是通过将无缝管(seamless pipe)切断而形成的。外壳壳体20的上侧端部构成铆接部22,并被铆接在形成于电动机部30的台阶部30c上。
[0076]另外,在外壳壳体20的下侧端部朝径向内侧弯曲延伸出凸缘部21。凸缘部21的内周缘的直径被设定为比形成于下壳体42的台阶部42a的外周稍大。此外,利用台阶部42a的底面和外壳壳体20的凸缘部21稍许压溃角环46以处于将其夹持的状态。藉此,确保了外壳壳体20与栗部40之间的密封性。
[0077](保持件部)
[0078]如上构成的燃料栗3被保持件部4支承。保持件部4由电刷单元9、上盖10、有底筒状的下盖25构成,其中,上述电刷单元9固定于燃料箱2的上壁2b,上述上盖10设于电刷单元9的燃料箱2的内侧并内置燃料栗3,上述下盖25安装于上盖10,并一边覆盖燃料栗3的下部一边支承燃料栗3。
[0079](凸缘单元)
[0080]凸缘单元9具有树脂制的大致圆板状的凸缘部11。在凸缘部11的与燃料箱2的开口 2a相对应的部位朝下方立设有环状壁部13(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壁部”)。凸缘部11的环状壁部13从外侧(上侧)插入至形成于燃料箱2的上壁2b的开口 2a,并在将环状壁部13的外周面和燃料箱2的开口 2a的位置对齐的状态下安装于上壁2b。藉此,凸缘单元9的上表面处于露出至燃料箱2的外部的状态。
[0081]在凸缘单元9上设有与燃料栗3的排出端口 31连通的燃料取出管12。S卩,燃料从排出端口 31经由燃料取出管12压力输送至内燃机。另外,在电刷单元9上设有与燃料取出管12连通的压力调节器76,能对朝内燃机压力输送的燃料确保规定的燃料压力。
[0082]在凸缘单元9的上表面设有连接器9a。在该连接器9a上嵌接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连接器。另外,连接器9a与燃料栗3的电动机部30电连接,藉此,驱动电动机部30。此外,在凸缘部11的内表面侧,且在环状壁部13的内侧形成有凹部14,在凹部14上固定有上盖10。另外,在环状壁部13与上盖10之间的凹部14内配置有后述排出管60的另一端部60b (均参照图3) ο
[0083](上盖)
[0084]上盖10是由例如树脂等形成的筒状的构件,其被设成覆盖燃料栗3的外周面。在上盖10的下端具有开口部10a,能将燃料栗3从下侧插入至开口部10a。上盖10的周壁1b从凸缘单元9延伸至燃料栗3的轴向大致中央处为止。
[0085]如图1所示,从开口部1a的周缘朝轴向下方延伸出的卡合片17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于上盖10的四个部位。该卡合片17的前端能朝扩径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卡合片17延伸至比燃料栗3的栗部40 (均参照图2)稍许靠下方的位置。在卡合片17上形成有与形成于下盖25的卡合凸部18卡合的卡合孔19。此外,通过卡合片17与后述下盖25扣合来进行下盖25的轴向及周向的定位。
[0086](下盖)
[0087]配置于燃料栗3的吸入侧的下盖25形成为大致有底筒状。下盖25的周壁25a被设定为内径能嵌合燃料栗3、且外径比上盖10的周壁1b的内径稍小的程度。
[0088]在下盖25的周壁25a的与形成于上盖10的卡合片17的卡合孔19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能与该卡合孔19卡合的卡合凸部18。通过上盖10的卡合片17与卡合凸部18扣合,使上盖10及下盖25 —体化。此外,能利用上述上盖10和下盖25支承燃料栗3 (参照图2) ο
[0089]在下盖25的下侧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液面检测器的安装部26。安装部26形成为朝径向外侧延伸形成的板状,当形成下盖25时,同时通过注塑而成型。
[0090]另外,如图2所示,在下盖25的下侧安装有吸滤器90。只要能将燃料过滤为所需的清洁度,吸滤器90的材质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能采用能够过滤轴承的磨损粉等对燃料喷射阀等的动作施加不良影响的大小的尘埃的网状、纤维状、多孔质状、粒状等的过滤器。具体而言,作为吸滤器9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网状的尼龙布。
[0091]吸滤器90经由过滤器排出管38与燃料吸入管41连通。燃料箱2内的燃料经由吸滤器90及过滤器排出管38导入至栗部40的燃料吸入管41。接着,燃料流过栗壳体45内而被压力输送至电动机部30的上侧,并经由燃料取出管12而被搬运至内燃机(未图示)。
[0092](排气孔)
[0093]如图3所示,在下盖25的底壁25b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下盖25的底壁25b的排气孔27。该排气孔27将在燃料栗3内产生的蒸气(vapor)排出至栗部40的外部。排气孔27的与中心轴O正交的截面形状(即排气孔27的开口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状。
[0094](排出管)
[0095]燃料供给装置I包括排出管60。排出管60的配置于下方的一端部60a与排气孔27连接,其能使从排气孔27排出的蒸气流通以从配置于上方的另一端部60b的排出口 61排出。排出管60由排出管主体部62和盖过滤器63形成。
[0096]排出管主体部62在下盖25的底部25b及周壁25a中以包括中心轴O在内的截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
[0097]排出管主体部62与下盖25—体形成。排出管主体部62中的比上盖10的周壁1b的下端靠下方侧的区域被设成与下盖25的底壁25b及周壁25a紧贴。
[0098]另外,排出管主体部62中的与上盖10的周壁1b相对应的区域被设成从燃料栗3的外周面分离上盖10的周壁1b的厚度以上的距离。藉此,当将上盖10和下盖25卡合时,在燃料栗3的外周面与排出管主体部62之间配置有上盖10的周壁10b。因此,能以上盖1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