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835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表面处理槽结构,尤其是一种改进的用以处理工件表面的处理槽结构,其可滤除处理过程中的浮渣,并可避免各处理槽之间互相污染,具有较佳的处理效果。
该处理槽a内的打气管b可引入空气,使液体c得以循环流动,并且可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带到液面,藉由入水管d引入液体c,使浮渣可由溢流管e排出,藉以保持处理槽a内的清洁。
然而,该用以造成液体c循环流动的打气管b装设在处理槽a的底部,使得空气由底部直接往上浮升而造成液体c流动,但悬浮在液体c中的浮渣则随着液体c流动,如此仅有在液面附近的浮渣得以被排出,而大部份的浮渣仍然存在处理槽a内,因此清除浮渣的效果不佳。且若要持续清除则必须一直进行进水排水,但浮渣会不断产生,而能清除的部份也仅限于液面而已,如此并不能有效达到清除浮渣的目的。
再者,比重较重的浮渣并无法随着液流循环流动,而直接沉淀在处理槽a的底部,如此一来,每隔一段时间即必须将处理槽a内的液体c净空后,再将沉淀的浮渣清理出来,因此在清除上较为麻烦不便。
此外,每个处理槽a是串列排放,当吊篮g依序放入处理槽a内,再提出放入另一处理槽a内时,则工件上仍然留存前一个处理槽a的液体c,再放入另一处理槽a后即会污染其内的液体c,如此一来所有的处理槽a内的液体c全部被污染,因而降低处理效果。
本设计人有感于公知用以做表面处理的处理槽a有上述的缺陷,因而着手构思,终设计出一种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在复数个串列的处理槽上方装设一轨道,其上装设有用以放置工件的吊篮,使吊篮得依序将工件浸入各个处理槽;其中,该处理槽两侧各设有斜面,且两前后相邻的处理槽的斜面靠在一起,于其上方装设一用以风干工件的风扇,并位于处理槽前方的斜面上设有一滴漏槽,用以承接工件残留的液体;又于处理槽内侧的相对面上各装设一排气孔向上及向下的打气管,使处理槽内的液体得以循环流动,于排气孔向上的打气管下方装设一过滤网以过滤浮渣,该处理槽下方具有一锥槽,于其下方装设有一控制阀,且在控制阀下方装设有一用以容装浮渣的容置槽,该容置槽装设有一泄料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其处理槽内侧两相对面上的打气管分别具有向上及向下的排气孔,如此即可藉由上下相对的排气孔造成水流单向循环流动。且该排气孔向上的打气管下方装设有一过滤网,使得循环向上的水流可藉由过滤网拦下比重较轻的浮渣,从而滤除液体中质量轻的浮渣。且该处理槽下方设置的锥槽及该锥槽串接装设的控制阀及容置槽,可在液体循环流动时,使比重较重的残渣往下飘落至容置槽内,避免残渣随着液流往上扬起,在液体循环流动,将质量重的残渣滤除,且可轻松卸除残渣,避免残渣积存在处理槽内。
此外,由于在该处理槽的前后两侧各设有斜面,且两前后相邻的处理槽的斜面紧邻靠在一起,位于处理槽前方的斜面上设有滴漏槽,当吊篮由前一个处理槽提起并往后移动时,残留在工件上前一个处理槽的液体往下滴落时,可藉由处理槽上的斜面引导回流,而跨过该处理槽后又可藉由后一个处理槽前方的滴漏槽承接残留的液体,因而具有较长的回收行程,以避免前一个处理槽中的液体污染下一个处理槽,从而使各个处理槽之间避免互相污染。
附图标号说明1、处理槽 11、斜面 12、滴漏槽13、锥槽13a、控制阀14、容置槽 14a、泄料阀 2a、打气管2a1、排气孔2b、打气管 2b1、排气孔 3、液体4、轨道5、吊篮 6、风扇 7、过滤网首先,请参阅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是于复数个串列的处理槽1内分别装设有打气管2a、2b,使该处理槽1内的液体3得以流动。于处理槽1上方装设有一轨道4,于该轨道4上装设有用以放置工件(图式中未表示)的吊篮5,使该吊篮5可依序将工件浸入各个处理槽1。其中该处理槽1的两侧各设有斜面11,且两前后相邻的处理槽1的斜面11靠在一起,于其上方装设有一用以风干工件的风扇6,位于处理槽1前方的斜面11上设有一滴漏槽12,用以承接工件残留的液体3。又于处理槽1内侧的相对面上各装设一排气孔2a1、2b1向上及向下的打气管2a、2b,使处理槽1内的液体3得以循环流动。又于排气孔2a1向上的打气管2a下方装设有一过滤网7,以过滤处理时所产生的浮渣,该处理槽1下方具有一锥槽13,于该锥槽13下方装设有一控制阀13a,且在控制阀13a下方装设有一容置槽14,使该浮渣藉由重力沉淀在容置槽14内。该容置槽14装设有一泄料阀14a,可用以清除浮渣。
根据上述的构造,该处理槽1内侧两相对面上的打气管2a、2b分别具有向上及向下的排气孔2a1、2b1,如此即可藉由上下相对的排气孔2a1、2b1造成水流单向循环流动。且该排气孔2a1向上的打气管2a下方装设有一过滤网7,使得循环向上的水流可藉由过滤网7拦下比重较轻的浮渣,从而滤除液体3中质量轻的浮渣。
再者,该处理槽1下方具有锥槽13,于该锥槽13下方串接装设控制阀13a及容置槽14。使用时,将控制阀13a打开,如此一来,该液体3循环流动时,比重较重的残渣即往下飘落至容置槽14内,可避免残渣随着液流往上扬起,因此得以滤除质量重的残渣。
另外,当容置槽14内积存到一定存量的残渣时,则可将控制阀13a关闭,然后将设于容置槽14上的泄料阀14a打开,如此即可轻松卸除残渣,因而得以避免残渣积存在处理槽1内。
该处理槽1的前后两侧各设有斜面11,且两前后相邻的处理槽1的斜面11紧邻靠在一起,位于处理槽1前方的斜面11上设有滴漏槽12,当吊篮5由前一个处理槽1提起并往后移动时,残留在工件上前一个处理槽1的液体3往下滴落时,可藉由处理槽1上的斜面引导回流,而跨过该处理槽1后又可藉由后一个处理槽1前方的滴漏槽12承接残留的液体3,因而具有较长的回收行程,以避免前一个处理槽1中的液体3污染下一个处理槽1,从而使各个处理槽1之间避免互相污染。
所述滴漏槽12不限制任何形状,只要得以承接工件上的残留的液体3即可。该处理槽1的斜面11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整倾斜角度,仅使滴落的液体3得以回流至原来的处理槽1即可。
所述各相邻处理槽1之间的上方装设有风扇6,使该吊篮5提起而在行经的过程中可藉由该风扇6风干工件,以降低工件表面残留的液体3,以进一步避免对下一个处理槽1的污染,故具有较佳的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在复数个串列的处理槽内分别装设有使该处理槽内的液体得以流动的打气管,于处理槽上方装设有一轨道,于该轨道上装设有用以放置工件的吊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槽的两侧各设有斜面,且两前后相邻的处理槽的斜面靠在一起,于其上方装设有一用以风干工件的风扇,位于处理槽前方的斜面上设有一用以承接工件残留的液体的滴漏槽;于处理槽内侧的相对面上各装设一排气孔向上及向下的打气管,于排气孔向上的打气管下方装设有一过滤网,该处理槽下方具有一锥槽,于该锥槽下方装设有一控制阀,且在控制阀下方装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装设有一泄料阀。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表面处理槽结构,在复数个串列的处理槽上方装设一轨道,其上装设有用以放置工件的吊篮,使吊篮可依序将工件侵入各个处理槽。其中,处理槽两侧各设有斜面,且两前后相邻的处理槽的斜面靠在一起,于其上方装设一用以风干工件的风扇,并位于处理槽前方的斜面上设有一滴漏槽;在处理槽内侧的相对面上各装设一排气孔向上及向下的打气管,并于排气孔向上的打气管下方装设一过滤网以过滤浮渣,该处理槽下方具有一锥槽,于其下方装设一用以容装浮渣的容置槽。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技术的缺陷,使处理工件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得以过滤取出,并避免了各处理槽之间的互相污染,因此具有较佳的处理效果。
文档编号C25B9/00GK2601260SQ0320364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8日
发明者林利坤 申请人:林利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