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2455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

背景技术:
锌镍合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但其工业应用研究也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用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等行业。据统计,锌合金用于汽车占75%,航空航天占20%,机械、电子等占5%。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镀锌合金的需求量正不断扩大。其中,锌镍合金应用最为普遍,锌镍合金镀层比镀锌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这是由于镍的存在,提高了其腐蚀电位。走位剂是对镀液分散能力的一种黪象表述,因此走位剂就是指可以使镀层“走”到镀件各个部位的鞲加剂,属于辅助添加剂的一种。目前,光亮镀镍中常用到走位剂为炔醇类化合物。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3074647,名称为一种光亮强走位无氰碱铜液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其走位剂为聚乙二醇、二甲基硅油、ZP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目前尚未出现将萘基芬聚氧乙烯醚、亚甲基二萘磺酸钠用于走位剂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分散能力强的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该走位剂的配方如下:作为优选方案地,所述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作为优选方案地,所述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4000~8000。作为优选方案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6000。进一步地,所述走位剂配方采用的溶剂为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走位剂中含有亚甲基二萘磺酸钠组分,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与其他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用,起泡能力低,具有良好的扩散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利用上述走位剂进行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其电镀液的配方如下:电镀温度为40℃、电镀液的pH值为6.2、阴极电流密度为0.2A/dm2、阳极为锌板。本实施例的电镀过程中,槽压正常,没有出现阳极钝化、发黑现象,镀层表面未出现毛刺现象,且镀层表面光亮,其纯净性、导电性、导热性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实施例2:本发明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利用上述走位剂进行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其电镀液的配方如下:电镀温度为30℃、电镀液的pH值为5.8、阴极电流密度为5.0A/dm2、阳极为锌板。本实施例的电镀过程中,槽压正常,没有出现阳极钝化、发黑现象,镀层表面未出现毛刺现象,且镀层表面光亮,其纯净性、导电性、导热性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实施例3:本发明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利用上述走位剂进行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其电镀液的配方如下:电镀温度为35℃、电镀液的pH值为5.5、阴极电流密度为2.0A/dm2、阳极为镍板。本实施例的电镀过程中,槽压正常,没有出现阳极钝化、发黑现象,镀层表面未出现毛刺现象,且镀层表面光亮,其纯净性、导电性、导热性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实施例4:本发明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利用上述走位剂进行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其电镀液的配方如下:电镀温度为35℃、电镀液的pH值为5.5、阴极电流密度为2.0A/dm2、阳极为镍板。本实施例的电镀过程中,槽压正常,没有出现阳极钝化、发黑现象,镀层表面未出现毛刺现象,且镀层表面光亮,其纯净性、导电性、导热性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实施例5:本发明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利用上述走位剂进行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其电镀液的配方如下:电镀温度为35℃、电镀液的pH值为5.5、阴极电流密度为2.0A/dm2、阳极为镍板。本实施例的电镀过程中,槽压正常,没有出现阳极钝化、发黑现象,镀层表面未出现毛刺现象,且镀层表面光亮,其纯净性、导电性、导热性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实施例6:本发明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走位剂配方如下:利用上述走位剂进行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其电镀液的配方如下:电镀温度为35℃、电镀液的pH值为5.5、阴极电流密度为2.0A/dm2、阳极为镍板。本实施例的电镀过程中,槽压正常,没有出现阳极钝化、发黑现象,镀层表面未出现毛刺现象,且镀层表面光亮,其纯净性、导电性、导热性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