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式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5236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调控式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iO2纳米管阵列具有优异的光(电)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产氢、光(电)催化治理环境污染物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Cu离子掺杂后形成能量较低的掺杂能级以吸收可见光,拓宽光谱响应范围,同时还可以在TiO2表面形成氧空位,促使Ti3+氧化中心的形成,有利于电荷俘获并抑制电子-空穴复合,提升光量子效率。目前,Cu离子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主要采用常规的后期引入方式,即先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再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等方法将Cu离子引入至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但该方式存在以下两方面难题:

1.TiO2纳米管阵列管底为封闭结构,Cu离子从管口进入,依靠扩散作用向管内输入,因管内溶液缺乏流动性,Cu离子扩散至管底的过程中易形成浓度差,使管口区域的Cu离子溶度较高,沉积也较多,而接近管底区域的Cu离子溶度较低,沉积也较少,Cu离子浓度差造成了掺杂不均匀的现象;

2.TiO2纳米管阵列结构致密,管与管之间空隙非常小,管外壁难以有效附着Cu氧化物。

这两方面难题导致大部分Cu氧化物集中在管开口处,分散程度较差,管开口处掺杂效果较好,但随着管长的延伸管内掺杂效果逐渐下降,并且管外壁难以掺杂。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提前引入法对TiO2纳米管阵列进行金属离子掺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以钛合金代替纯钛作电解阳极,提前引入掺杂金属,制备了金属离子原位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但提前引入的金属掺杂量主要由钛合金成分决定,因此该方法存在金属离子掺杂比例难以调控的问题。众多研究表明掺杂比例是金属离子改性TiO2光催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Choi等系统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0.1-3at%)的21种金属离子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除无改性效果的金属离子外,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随金属离子掺杂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型变化规律,研究认为掺杂量需要控制在适宜的比例(约0.5at%),比例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掺杂的作用,过多则会引起大量的结构缺陷,形成电子-空穴的复合中心。López等详细探索了不同比例(0.1-5wt%)Cu掺杂纳米TiO2的性能,发现0.5wt%的掺杂比例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1wt%和0.1wt%的掺杂比例效果相当,更过量的掺杂会引起性能的退化。TA13合金中Cu含量较高,由其制备的纳米管阵列可能也存在Cu离子掺杂过量的问题。因此,对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进行再处理,以优化Cu离子的掺杂比例,可实现光催化性能的最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的调控式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控式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TA13合金片或TA13合金棒为阳极,Pt片或Pt棒为阴极,在含氟溶液中阳极氧化制备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清洗样品;

2)利用Cu和Ti的化学性质差异,通过选取恰当的酸溶液,并精确控制浸出条件,采用超声辅助选择性酸溶解法浸出部分Cu离子,实现纳米管阵列中的Cu离子含量的定量调控;

3)调控完成后清洗,干燥即得到调控式Cu离子原位掺杂量TiO2纳米管阵列。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的阳极氧化的电压为5-50V,温度为20-50℃,时间为30min-4h。

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的超声辅助采用的超声波频率为30-60KHz,所加入的酸溶液pH为1-4。

按上述方案,步骤2)所述的溶解温度为20-60℃,溶解时间为20min-4h。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含氟溶液为含氟化铵的有机溶液或含氢氟酸的无机溶液。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含氟溶液为含氟化铵的乙二醇、丙三醇溶液或含氢氟酸的水溶液。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酸溶液为有机酸或无机酸。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酸溶液为草酸、柠檬酸、乙酸或盐酸、硫酸、硝酸、磷酸。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Cu离子原位掺杂量的调控范围为0-1.5wt%。

本发明首次采用TA13合金为基材壳实现更优良的Cu离子掺杂效果,为实现Cu离子的调控,同时保持纳米管阵列的结构不被破坏,首次开发了温和的超声辅助选择性溶解法调控Cu离子含量,在较低频率的超声波辅助下,适宜的酸溶液可以深入纳米管内部,可控的溶出Cu离子,实现调控式Cu离子原位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以TA13合金为基材,不但简化Cu离子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工艺,还使掺杂离子分散更均匀;

2.采用超声辅助选择性酸溶解法能便捷可控地调节Cu离子掺杂量,为制备性能优良的催化剂提供可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说明不会构成对于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将厚度为2mm的TA13合金片裁剪为2×8cm2长条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相同尺寸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2wt%水、0.3wt%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50V,温度为20℃,时间为30min。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20℃的0.1M的HCl溶液中,30KHz频率下超声4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0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初始溶度为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Cu离子的完全浸出,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相当,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1.2mg/L和1.3mg/L。

实施例2

将直径为2cm的TA13合金棒裁剪长8cm的短棒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2×8cm2的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2wt%水、0.3wt%氟化铵的丙三醇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40V,温度为30℃,时间为1h。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30℃的0.01M的H3PO4溶液中,30KHz频率下超声3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0.2wt%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0.2wt%的Cu离子掺杂,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优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1.0mg/L和1.3mg/L。

实施例3

将厚度为2mm的TA13合金片裁剪为2×8cm2长条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相同尺寸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2wt%水、0.3wt%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30V,温度为40℃,时间为2h。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40℃的0.001M的H2SO4溶液中,40KHz频率下超声2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0.5wt%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0.5wt%的Cu离子掺杂,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0.4mg/L和1.3mg/L。

实施例4

将厚度为2mm的TA13合金片裁剪为2×8cm2长条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相同尺寸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2wt%水、0.3wt%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20V,温度为50℃,时间为3h。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50℃的0.0001M的HCl溶液中,50KHz频率下超声1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1.0wt%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1wt%的Cu离子掺杂,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优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0.6mg/L和1.3mg/L。

实施例5

将厚度为2mm的TA13合金片裁剪为2×8cm2长条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相同尺寸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0.3wt%氟化铵的水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10V,温度为30℃,时间为1h。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60℃的0.1M的草酸溶液中,60KHz频率下超声40min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1.2wt%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1.2wt%的Cu离子掺杂,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优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0.8mg/L和1.3mg/L。

实施例6

将厚度为2mm的TA13合金片裁剪为2×8cm2长条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相同尺寸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0.3wt%氟化铵的水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5V,温度为30℃,时间为1h。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30℃的0.1M的乙酸溶液中,50KHz频率下超声40min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1.3wt%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1.3wt%的Cu离子掺杂,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优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0.9mg/L和1.3mg/L。

实施例7

将厚度为2mm的TA13合金片裁剪为2×8cm2长条状,通过砂纸打磨并超声清洗后作待用阳极,以相同尺寸Pt片为阴极并配制含2wt%水、0.3wt%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作电解质。电解过程采用两电极直流电解系统,电压为50V,温度为30℃,时间为4h。电解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冲洗阳极表面的残留液体,再浸渍于恒温30℃的0.1M的柠檬酸溶液中,50KHz频率下超声2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得到Cu离子掺杂量为0.8wt%的TiO2纳米管阵列。将该纳米管阵列与常规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于紫外光降解10mg/L甲基蓝溶液,由于0.8wt%的Cu离子掺杂,对比发现该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降解甲基蓝效率优于常规的TiO2纳米管阵列,2h降解后甲基蓝溶液的剩余溶度分别为0.5mg/L和1.3mg/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