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936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



背景技术:

对车身总成进行前处理电泳处理以保证车身防腐质量,在前处理电泳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车门进行固定,由于车型结构的差异,车门固定装置不能通用,为保证新的车型前处理电泳顺利进行,必须对其车门前处理电泳固定装置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车身总成在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车门与门框的固定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包括:

U型固定杆,所述U型固定杆包括连接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用于与车门内板上的孔卡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连接部形成一U型结构;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门框上的螺纹孔相螺接的螺柱结构。

其中,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垂直的限位柱。

其中,所述限位部的末端形成有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的弯折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摆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撑车门的工装用于车身总成在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车门与门框的固定,且所述工装装卸操作方便,既能保证车身内槽液的进入和 排出,也能保证车身总成的电泳涂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装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装的装配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装的装配示意图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U型固定杆;2-连接部;3-限位部;4-连接杆;5-螺柱结构;6-车门内板;7-汽车门框;8-限位柱;9-弯折结构;10-防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车身总成在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车门与门框需要固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车门的工装,包括:U型固定杆1,所述U型固定杆1包括连接部2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两端、用于与车门内板6上的孔卡接的限位部3,所述限位部3和连接部2形成一U型结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连接部2相垂直,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2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门框7上的螺纹孔相螺接的螺柱结构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工装用于在车身总成在前处理电泳过程中支撑车门,并让车门与门框分离;所述工装通过所述限位部3与车门内板6相卡接,并通过设置在连接杆4上的螺柱结构5与汽车门框7上的螺纹孔相螺接,已达到使车门保持在固定位置的目的,保证车身内槽液的进入和排出;其中,所述U型固定杆1的连接部2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弯折度,所述工装的装配过程为将车门打开后,先将所述螺柱结构5旋转使其与车门框上的螺纹孔进行螺接固定,再用手按压所述U型固定杆1的限位部3,使所述限 位部3对准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6上的安装孔,使所述限位部3进入车门内板6的两个安装孔内,并由限位部3上的限位柱8卡在车门内板6外,固定所述限位部3的位置,完成安装。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部3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3相垂直的限位柱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部3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3相垂直的限位柱8,所述限位柱8用于在所述限位部3进入所述车门内板6的两个安装孔内时,卡在车门内板6外,限制所述限位部3伸入所述车门内板6的长度。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部3的末端形成有向远离所述连接部2的方向延伸的弯折结构9。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部3的末端设置有弯折结构9,所述弯折结构9用于在所述限位部3进入所述车门内板6的两个安装孔内时,固定所述限位部3的位置,使所述限位部3不会轻易的脱离所述车门内板6。

其中,所述连接杆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摆杆10。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杆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摆杆10,所述连接杆4通过所述螺柱结构5与汽车门框7上的螺纹孔相螺接,所述防摆杆10贴靠在所述汽车门框7上,所述防摆杆10水平设置,为了防止所述连接杆4在所述汽车门框7上左右晃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