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4519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



背景技术:

在铝及铝合金基材上镀铜的工艺近几年有所发展,是电脑外壳,汽车轮毂,手机外壳等产品表面处理的常用方式。这几种产品的表面镀铜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在产品表面形成散热性好,装饰性强的金属纹饰。铜材由于其优越的导电性能,作为良好的导电材料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行业,但是铜材价格偏高,完全采用铜材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很多研究者研究用较低廉的铝材进行表面镀铜来增强材料导电性能。但是这种经表面镀铜处理的镀层结合性能不是很好,致密性差,耐磨性能及耐冲击性能较差,镀层较易剥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其步骤包括:水平连铸→冷轧→低氧退火→拉刨→低氧退火→稀酸洗→多模拉伸→退锌→罩式退火→镀铜→检验包装;其中,连铸温度l160℃~1250℃,连铸速度0.8~1.6米/分钟,酸洗采用浓度为5~20%的稀硫酸溶液,酸洗温度40~85℃,退火加入氮气作保护气,退火温度390~410℃,保温时间90~120分钟,将浸锌后的铝线放入每升含有200~500ml硝酸的溶液中退锌,将铝线材放入每升含有50~85mg的硫酸铜及适量光亮剂的混合溶剂当中,温度30~35℃,电流密度为2~5a/dm²的条件下镀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去除了镀镍步骤,使工艺方法简单,降低了大量生产成本,根据其加工的产品,其包覆铜层结合性好,致密性好,耐磨耐冲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镀铜层还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该产品可被加工成导电电极等而不会因为产品弯折破坏其镀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其步骤包括:水平连铸→冷轧→低氧退火→拉刨→低氧退火→稀酸洗→多模拉伸→退锌→罩式退火→镀铜→检验包装;其中,连铸温度1250℃,连铸速度1.6米/分钟,酸洗采用浓度为20%的稀硫酸溶液,酸洗温度85℃,退火加入氮气作保护气,退火温度410℃,保温时间120分钟,将浸锌后的铝线放入每升含有500ml硝酸的溶液中退锌,将铝线材放入每升含有85mg的硫酸铜及适量光亮剂的混合溶剂当中,温度35℃,电流密度为5a/dm²的条件下镀铜。

实施例2:一种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其步骤包括:水平连铸→冷轧→低氧退火→拉刨→低氧退火→稀酸洗→多模拉伸→退锌→罩式退火→镀铜→检验包装;其中,连铸温度l160℃,连铸速度0.8米/分钟,酸洗采用浓度为5%的稀硫酸溶液,酸洗温度40℃,退火加入氮气作保护气,退火温度390℃,保温时间90分钟,将浸锌后的铝线放入每升含有200ml硝酸的溶液中退锌,将铝线材放入每升含有50mg的硫酸铜及适量光亮剂的混合溶剂当中,温度30℃,电流密度为2a/dm²的条件下镀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铝质线材的镀铜工艺,水平连铸→冷轧→低氧退火→拉刨→低氧退火→稀酸洗→多模拉伸→退锌→罩式退火→镀铜→检验包装;其中,连铸温度l160℃~1250℃,连铸速度0.8~1.6米/分钟,酸洗采用浓度为5~20%的稀硫酸溶液,酸洗温度40~85℃,退火加入氮气作保护气,退火温度390~410℃,保温时间90~120分钟,将浸锌后的铝线放入每升含有200~500ml硝酸的溶液中退锌,将铝线材放入每升含有50~85mg的硫酸铜及适量光亮剂的混合溶剂当中,温度30~35℃,电流密度为2~5A/dm²的条件下镀铜。本发明由于去除了镀镍步骤,该产品可被加工成导电电极等而不会因为产品弯折破坏其镀铜层。

技术研发人员:侯世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铜陵市东方矿冶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9
技术公布日:2018.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