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金刚石线上砂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034发布日期:2018-10-31 00:1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石线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石线上砂槽。



背景技术:

工业上许多硬质材料都是用高质量的金刚石线来切割,比如光伏领域的多晶硅切片、单晶硅、晶棒。金刚石线可实现高速切割、环保生产,金刚石线对于太阳能硅材料切割行业而言,是革命性的进步。电镀金刚石线生产工艺的关键在于上砂工序,上砂工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金刚石线切割性能的好坏。现有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工序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金刚石在电镀液中容易团聚,使得金刚石线上砂不均匀;第二、金刚石在上砂槽中容易沉积,使电镀液中的金刚石含量逐渐降低,严重时可能发生堵塞,影响上砂工序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镀金刚石线上砂槽,使金刚石微粉在电镀液中分散均匀,不易发生团聚和沉积,保证良好的上砂效果。

技术方案:

一种电镀金刚石线上砂槽,包括上部上砂槽、下部上砂槽、循环槽、循环泵、循环管、循环支管、导电辊、金属线基体、镍板,所述上部上砂槽、所述下部上砂槽、所述循环槽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循环管依次连通所述循环槽底部、所述循环泵至所述上部上砂槽,所述循环支管设置在所述循环管的末端,所述上部上砂槽和所述下部上砂槽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导电辊,所述金属线基体依次绕所述导电辊设置,且分别穿过所述上部上砂槽、所述下部上砂槽,所述上部上砂槽底部设置有滤纱,所述下部上砂槽和循环槽的底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均设有喷砂管,所述下部上砂槽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镍板设于所述上部上砂槽、所述下部上砂槽中。

优选的,为了使循环槽中的电镀液和金刚石微粉进一步混合均匀,该上砂槽还包括搅拌器、加热器,均安装于所述循环槽中。

具体的,为了使电镀液均匀喷淋于金属线基体上,所述循环支管的分支数量大于等于四根。

具体的,所述镍板安装于所述上部上砂槽、所述下部上砂槽的内部两侧壁上,补充电镀液中的镍离子。

具体的,该上砂槽还包括漏液板,安装于所述上部上砂槽底部,且位于所述滤纱下侧,便于支撑滤纱,同时使电镀液均匀落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金刚石微粉均匀分布于电镀液中,金刚石微粉不易发生团聚,并通过循环支管喷淋于上部上砂槽中,使金刚石微粉均匀分布于金属线基体周围,同时金刚石微粉不易在下部上砂槽和循环槽中发生沉积,循环效果好,使循环的电镀液中的金刚石含量基本保持一致,上砂效果好,得到的金刚石线线径误差小,镀层一致性好,切割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镀金刚石线上砂槽,包括上部上砂槽1、下部上砂槽2、循环槽3、循环泵4、循环管5、循环支管6、导电辊7、金属线基体8、镍板、滤纱9、喷砂管10、搅拌器12、漏液板13。

上部上砂槽1、下部上砂槽2、循环槽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循环管5连通循环槽3底部与循环泵4,再从循环泵4连通至上部上砂槽1的上方,循环管5再连通循环支管6,循环支管6的支管数量为八根,均匀分布于上部上砂槽1上方。

上部上砂槽1和下部上砂槽2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两个导电辊7,导电辊7共设置四个,金属线基体8依次绕四个导电辊7设置,且分别依次穿过上部上砂槽1内部、下部上砂槽2内部。上部上砂槽1底部设置有漏液板13,安装于上部上砂槽1底部,漏液板13上方安装有滤纱9,使经过过滤的金刚石微粉均匀性好。

下部上砂槽2和循环槽3的底部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底面均为倾斜面,使金刚石微粉便于流动进行循环。每个倾斜面上均设置有喷砂管10,可以进一步对发生沉降的微粉进行喷淋,促进循环流动,下部上砂槽2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11。镍板安装于上部上砂槽1、下部上砂槽2的内部两侧壁上,对电镀液中的镍离子进行补充。搅拌器12、加热器均安装于循环槽3中,对循环槽3中的电镀液进行充分地搅拌和加热,使金刚石微粉均匀分布后,再通过循环泵4进入上部上砂槽1。

该电镀金刚石线上砂槽使金刚石微粉均匀分布于电镀液中,金刚石微粉不易发生团聚,并通过循环支管喷淋于上部上砂槽中,使金刚石微粉均匀分布于金属线基体周围进行电镀,同时金刚石微粉不易在下部上砂槽和循环槽中发生沉积,循环效果好,使电镀液中的金刚石含量基本保持一致,上砂效果好,提高了上砂的均匀性,得到的金刚石线线径误差小,镀层一致性好,切割锋利,切割效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