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铜箔消除白斑的生产工艺、生箔机、极距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0824发布日期:2020-05-19 20:16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解铜箔消除白斑的生产工艺、生箔机、极距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解铜箔生产技术,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解铜箔消除白斑的生产工艺、生箔机、极距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极距表示阴极与阳极之间的距离,是电解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发明人在长期的铜箔生产过程中发现:铜箔出现白斑,调整极距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式。

然而,与电解铝不同,电解铜箔一般采用阴极辊转动沉积法,也即阴极-阳极不是平行板的关系,而是弧形-弧形之间的关系。

现有技术中对于如何调整这种“弧形阳极槽-圆形阴极辊”之间的极距,特别是,对于jp2019173164a的设计,并没有描述如何调节极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解铜箔消除白斑的生产工艺、生箔机、极距控制方法。

一种电解铜箔消除白斑的生产工艺,当槽压低于预设值时,将阴极辊抬高,以提高极距,直至槽压达到预设值。

一种生箔机,其包括阴极辊(1)、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阴极辊中心转动轴两端支撑的支撑板、电机(5);

阴极辊(1)由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带动转动,所述电机(5)与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连接,即电机(5)带动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转动;

还包括: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阴极辊中心转动轴两端支撑的支撑板的外侧各设置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

其中,第一升降固定座(3)包括:第一升降杆(3-1)、第一支撑轴承座(3-2);第一支撑轴承座(3-2)设置在第一升降杆(3-1)的顶部,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的穿设于第一支撑轴承座(3-2)内;

其中,第二升降固定座(4)包括:第二升降杆组件(4-1),水平承接板(4-2)、第二支撑轴承座(4-3);所述第二支撑轴承座(4-3)以及电机(5)设置在水平承接板(4-2)上;

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的穿设于第二支撑轴承座(4-3)内。

进一步,第二升降杆组件(4-1)包括多个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采用电机推杆或者液压杆。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连接,即控制器来控制第一支撑轴承座(3-2)、第二支撑轴承座(4-3)的高度。

一种生箔机的极距控制方法,当极距从dx调整为hy时,阴极辊距离向上移动hy-x个距离,首先计算阴极辊距离向上移动的距离hy-,通过下式来求解得到:

或者:

其中,r阳极槽为阳极槽的半径,r阴极辊为阴极辊的半径,θ为阳极槽对应的转角;

hy,hx为参数;

其次,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控制阴极辊向上移动hy-x。

hy,hx没有显性解,其可通过matlab等程序得到数值解。

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1)本申请包括三组独立权利要求:消除白斑的方法、能够消除白斑的生箔机、极距控制方法。

(2)本申请的第一个发明构思在于,通过提高极距,进而提高槽压,进而来消除铜箔白斑。

(3)本申请的第二个发明构思在于,给出了调整极距的机械装置;该发明构思的意义在于,其可以实现极距调整的自动化(机械控制的方式,而非人工调整);本申请的生箔机,其不仅仅能够用于消除白斑;在槽压一直较高的时候(过于费电),还可以减少极距。

(3)本申请的第三个发明构思在于,给出了当极距从dx调整为hy时,阴极辊距离向上移动hy-x个距离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jp2019173164a的设计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生箔机设计图。

图3是h-d1关系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参数解释图。

图2-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阴极辊1,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一升降杆3-1,第一支撑轴承座3-2,第二升降固定座4,第二升降杆组件4-1,水平承接板4-2、第二支撑轴承座4-3,电机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电解铜箔消除白斑的方法,其通过提高极距的方式解决。

具体而言,白斑的产生往往与槽压过低有关,因而,要消除白斑,需要增加极距。

现有技术的生箔机,其包括阴极辊、阴极辊中心转动轴、阴极辊中心转动轴两端支撑的支撑板、电机。

本申请的生箔机,在现有技术的生箔机上,进行了以下改进:

还包括: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

阴极辊1由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带动转动,阴极辊中心转动轴两端支撑的支撑板的外侧各设置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

第一升降固定座3包括:第一升降杆3-1、第一支撑轴承座3-2;第一支撑轴承座3-2设置在第一升降杆3-1的顶部,阴极辊中心转动轴2的穿设于第一支撑轴承座3-2内。

第二升降固定座4包括:第二升降杆组件4-1,水平承接板4-2、第二支撑轴承座4-3;所述第二支撑轴承座4-3以及电机5设置在水平承接板4-2上。

其中,第二升降杆组件4-1包括多个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采用电机推杆或者液压杆。

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升降固定座3、第二升降固定座4连接,即控制器来控制第一支撑轴承座3-2、第二支撑轴承座4-3的高度。

第二支撑轴承座4-3以及电机5设置在水平承接板4-2,使得阴极辊1与电机5同时升降。

实施例1公开了:通过调节阴极辊的高度来调节极距的方式,进而调节槽压,从而避免白斑的出现。

一种调节极距的方式,阴极辊的半径为r阴极辊,阳极槽的半径为r阳极槽,阴极辊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阳极槽对应的转角为θ。

在初始状态下(设备安装好时),阳极槽与阴极辊同心,极距d=r阳极槽-r阴极辊。

在阴极辊向上移动h后,阳极槽各点与阴极辊之前的极距不等,在评价槽压时,可以采用平均极距d1来计算,而平均极距d1的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阳极槽距离阴极辊的平均距离。

下面举例来说明d1,阴极辊半径为1000mm,阳极槽半径为1012mm,θ=150°、180°时,阴极辊向上移动距离h-极距d1的关系。

如图3所示,给出了h-极距d1的示例关系图。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