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563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
现有技术中,氢能发生装置的电解槽结构是由绝缘隔环和片式电极板组成的多个电解室构成的,由于装配工艺复杂,很难保证装配质量,致使电解槽工作过程中极易回火曝鸣,影响了氢能发生装置的正常连续使用,而且电极板电解面积小,电能利用率低,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不能满足生产作业中负载对生成的氢氧气量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以提高电能利用率,满足负载对生成的氢气量的需要,保证氢能发生装置工作的连续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氢能发生器设有储水罐、电解槽及与之相通的冷却循环装置,在储水罐与电解槽之间设有助力器,与储水罐相连的有一气体分离储存罐。由碱性物质和其它化学物质与水混合组成的水原料合成液储存于储水罐内,在助力器压力作用下将水原料合成液注入电解槽内,在电解槽内进行电解,产生的氢氧气液混合体经冷却循环装置冷却后,送回储水罐内,液体部分继续由助力器送入电解槽内进行电解循环,气体部分进入气体分离储存罐内,在安全阻火阀控制下输出燃烧,产生高温热能。所述的电解槽是这样构成的,在电解槽外筒两端的一端设有固定板,另一端设有紧固盖,在所述固定板与紧固盖的对应内表面固定有密封垫,在所述密封垫上置有至少一个筒形筛子极板,一螺栓穿过固定板、密封垫、紧固盖、和筒形筛子极板,用螺母将其紧固在一起,电解槽的外筒与筒形筛子极板构成同轴结构,密封垫的内表面可设有环形槽,以便让筒形筛子极板插入,即便于装配,又加强了密封性。这样,由电解槽外筒、筒形筛子极板、固定板和紧固盖构成了筒形电解室,筒形筛子极板上有筛孔,用以完成气液循环,在电解槽的外筒上设有水源输入、输出端口和正负极接线柱。
本实用新型装配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产气量大,满足了负载对产气量的需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结构示意图实施例

图1所示,在储水罐内14内装有由碱性物质和其它化学物质与水混合组成的水原料合成液,在助力器16作用下,将水原料合成液由注液三通17分别送入2个电解槽18内,电解槽在正负电极作用下将水原料合成液进行电解,产生的氢氧气液混合体由气液输出管19进入冷却循环装置20内,冷却后的气液混合体分别由气液输出管15、21输入给储水罐14,液体部分继续循环电解,气体部分由气体输出管22输入给气体分离储气罐23,在安全阻火新24作用下,气体输出给燃烧设备,点燃产生高温热能。
如图2所示
图1中所述的电解槽18一端设有电解槽固定板1,其与电解槽固定螺栓4连于一体,一空心螺管12与螺栓4螺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电解槽紧固盖10,在紧固螺母11作用下将电解槽外筒5与电解槽固定板1及电解槽紧固盖10紧固成一体构成电解槽。在所述的固定板1与紧固盖10的内表面固定有密封垫9、2,该密封垫2、9的内表面设有三个圆环形槽,所述圆环形槽内插入在电解槽内部设有的三个筒形筛子极板6,筒形筛子极板6的表面开有筛子孔7,用以使水气流通循环,电解槽筒形筛子极板6与电解槽密封垫2、9隔成多个筒形电解室,使水原料在其内电解产生氢氧气。空心螺管12用来将电解后产生的气液混合体输出,同时电极板负极端由此固定。一空心螺管3穿过固定板1、密封垫9且其螺接于固定板1上,并用螺母8固定。水原料由此空心螺管3输入,并做电极板正极端。
权利要求1.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它设有储水罐、电解槽及与之相通的冷却循环装置,在储水罐与电解槽之间设有助力器,与储水罐相连的有一气体分离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槽是这样构成的,在电解槽外筒两端的一端设有固定板,另一端设有紧固盖,在所述固定板与紧固盖的对应内表面固定有密封垫,在所述密封垫上置有至少一个筒形筛子极板,一螺栓穿过固定板、密封垫、紧固盖和筒形筛子极板,用螺母将其紧固在一起,这样,由电解槽外筒、筒形筛子极板、固定板和紧固盖构成了筒形电解室,筒形筛子极板上有筛孔,在电解槽的外筒上设有水源输入、输出端口和正负极接线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解槽的外筒与筒形筛子极板构成同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形筛子式氢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垫的内表面设有环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设有储水罐、电解槽及与之相通的冷却循环装置,在储水罐与电解槽之间设有助力器,与储水罐相连的有一气体分离储存罐,其电解槽外筒两端设有固定板、密封垫和紧固盖,外筒内设有筒形筛子极板,其用螺栓、螺母固定在一起,在电解槽的外筒设有水源输入、输出端口和正负接线柱;本装置装配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产气量大。
文档编号C25D1/04GK2386051SQ9924430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9日
发明者李懋源 申请人:李懋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