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948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杆脱接器,确切地说是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
抽油杆脱接器在石油开采领域中应用十分普遍。现有的技术比较先进的抽油杆脱接器是专利号为99224157·X,名称为“一种防喷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的专利产品。该产品主要由工作筒、活动套、弹性对接爪、对接杆、锁紧套、锁紧套推力弹簧、分别由聚氨脂托环外套和金属的托环骨架构成的托环、背帽以及活动套推力弹簧组成。其中工作筒是一个由上下筒体联接而成的、内孔为等径圆柱孔的管状体构件,其管壁上制有泄油孔,其上、下部孔壁上分别直接车制出凸环体状上、下挡体,两端制有与抽油管相联接的螺纹;活动套也是一个管体状构件,其管壁上制有泄油孔,其内孔下部制有一个凸环状挡环,该挡环的下端面构成圆锥台面;锁紧套的侧壁上制有泄油孔,下端外圆上制出一个与活动套挡环下端圆锥台面相配用并能与之形成密封接触的圆锥台体。这种抽油杆脱接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井下油体有压力存在时,该油体便会自动从油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中向上喷涌并通过该脱接器的泄油孔进入油管,再经过油管向井外喷出。由此可见,这种脱接器实际上不能对有压井起到应有的防喷作用,而只能安装在无压井中起到泄油作用,从而也就使之成为单纯的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因此,该脱接器为防喷需要而将其锁紧套与活动套之间的接触面设置成加工精度较高的、可以形成密封的圆锥台面便没有必要,只能是无代价地提高产品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工作筒、活动套及锁紧套,工作筒上、下部孔壁上设置上、下挡体,活动套的孔壁上设置挡环,其特点是锁紧套外圆制成圆柱面,该圆柱面与活动套内孔相配用,两者动配合;所述挡环位于活动套内孔上部,该挡环与锁紧套上端配用并对其形成上移止档;锁紧套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泄油孔恰与活动套、工作筒上的泄油孔连通。
上述工作筒的内孔为等径圆柱孔。
上述工作筒的内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孔。
上述工作筒由上、下两段筒体可拆联接而成,所述上、下挡体由工作筒上、下部孔壁上直接制出的凸环体构成。
上述工作筒由上、下两段筒体可拆联接而成,所述上挡体由可拆联接于工作筒上部孔壁上制出的环形槽口内的卡环构成,所述下挡体由工作筒下部孔壁直接制出的凸环体构成。
上述工作筒是一个整体式结构的构件,所述上挡体由可拆联接在工作筒上部孔壁上制出的环形槽口内的卡环构成,所述下档体由工作筒下部孔壁上直接制出的凸环体构成。
设置于所述工作筒、活动套、锁紧套上的泄油孔的数量不少于4个。
本实用新型现后,由于它将锁紧套与活动套之间的接触方式由圆锥台面密封接触转变成圆柱面接触方式,从而更便于零件加工,有利于降低产品制作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筒还可以制成整体式结构形式,进而减少该零件制作工艺内容并简化产品组装工艺内容,又为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供了条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对接爪1,工作筒2,活动套推力弹簧4,对接杆5,锁紧套6,活动套7,密封圈9,锁紧套推力弹簧10,分别由聚氨脂的托环外套11和金属的托环骨架12构成的托环,背帽13组成。其中,弹性对接爪1,对接杆5,锁紧套推力弹簧10,托环、背帽13各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联接方式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外,锁紧套6与对接杆5及弹性对接爪1之间的构造关系以及托环与工作筒2之间,活动套7与工作筒2之间,活动套推力弹簧4与活动套7以及设置在工作筒上部内孔中的上挡体之间的构造关系也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是首先,锁紧套的外圆制成圆柱面,该圆柱面与活动套内孔相配用,两者动配合;其次,活动套内孔上部制出一个凸环体状挡环,该挡环与锁紧套上端相配用并对其形成上移止挡;再次,使设置于锁紧套6上的泄油孔14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当锁紧套上移至极限位置时,该泄油孔与活动套、工作筒上的泄油孔15、16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当锁紧套上移到极限位置时,其上的泄油孔14与活动套、工作筒上的泄油孔15、16恰好同轴。为保证泄油充分还分别在活动套、锁紧套泄油孔所在处外圆上制出了导油环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泄油孔14、15、16即使不同轴,但能相互连通也是可以使用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泄油孔14、15、16的设置数量均为4个,在实际生产中该各泄油孔的设置数量少于或多于4个时,本实用新型也是可以使用的。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增加工作筒、活动套的壁厚尺寸,以便提高其强度,改善其使用性能,将工作筒的内孔制成上大、下小即上部孔段直径较大,下部孔段直径较小的阶梯孔。为简化工作筒的加工工艺,还将其制成整体式结构形式,并使其下挡体8由工作筒下部孔壁上直接车出的凸环体构成,使其上挡体由可拆联接在其上部孔壁上制出的环形槽口内的卡环3构成。除此以外,该工作筒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筒也可以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或者仅使其上挡体由可拆联接于工作筒上部孔壁上制出的环形槽口内的卡环构成,而其余各部结构保持不变时,本实用新型都是可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现后,其使用安装方法是工作筒通过两端螺纹,联接在油管与抽油泵之间,弹性对接爪上端与抽油杆下端联接,对接杆、锁紧套、锁紧套推力弹簧、托环及背帽组成的脱接部件通过对接杆下端与抽油泵的活塞杆联接。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在抽油杆下行过程中,弹性对接爪自动与对接杆、锁紧套联接;此时,油井便可进行抽油生产;需要进行修井作业时,上提抽油杆,使上述脱接部件和抽油泵活塞杆一同上行,当托环的聚氨脂外套上端接触到设置在工作筒下部孔壁上的下挡体时,聚氨脂托环外套的上端便发生弹性变形,并在通过所述下挡体内孔后复原;抽油杆继续上行时,锁紧套上端便与活动套内孔上部的挡环下端面接触,并推动活动套上移至极限位置,即活动套推力弹簧完全被压缩的位置。此时,锁紧套、活动套、工作筒的泄油孔连通,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泄油功能;抽油杆再上行,则使弹性对接爪及对接杆上移,锁紧推力弹簧被压缩,进而使弹性对接爪自锁紧套内孔中移出,随之与对接杆分离,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脱开功能;与此同时,对接杆与托环及背帽的组件在锁紧套推力弹簧弹力作用下下移,直至托环的聚氨脂外套与工作筒的所述下挡体之间实现卡滞联接为止。在此过程中,由于锁紧套推力弹簧的弹力远大于活动套推力弹簧的弹力,所以能使已上移到极限的锁紧套、活动套的轴向位置保持不变。
权利要求1.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它包括工作筒、活动套及锁紧套,工作筒上、下部孔壁上设置上、下挡体,活动套的孔壁上设置挡环,其特征在于锁紧套外圆制成圆柱面,该圆柱面与活动套内孔相配用,两者动配合;所述挡环位于活动套内孔上部,该挡环与锁紧套上端配用并对其形成上移止档;锁紧套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泄油孔恰与活动套、工作筒上的泄油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的内孔为等径圆柱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的内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由上、下两段筒体可拆联接而成,所述上、下挡体由工作筒上、下部孔壁上直接制出的凸环体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由上、下两段筒体可拆联接而成,所述上挡体由可拆联接于工作筒上部孔壁上制出的环形槽口内的卡环构成,所述下挡体由工作筒下部孔壁直接制出的凸环体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是一个整体式结构的构件,所述上挡体由可拆联接在工作筒上部孔壁上制出的环形槽口内的卡环构成,所述下档体由工作筒下部孔壁上直接车制出的凸环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工作筒、活动套、锁紧套上的泄油孔的数量为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泄油式抽油杆脱接器,它包括工作筒、活动套及锁紧套,工作筒上、下部孔壁上设置上、下挡体,活动套的孔壁上设置挡环,其特点是锁紧套外圆制成圆柱面,该圆柱面与活动套内孔相配用,两者动配合;挡环位于活动套内孔上部,该挡环与锁紧套上端配用并对其形成上移止档;锁紧套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泄油孔恰与活动套、工作筒上的泄油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E21B17/02GK2479186SQ0025331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佐, 刘玉安 申请人:王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