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605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煤矿通风瓦斯、化工废气综合利用领域的乏风逆流氧化装置的蓄能 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进、排气运动方向,维持自身热平衡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 气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乏风指甲垸浓度低于1%的矿井通风瓦斯及化工、造纸、废水处理等行业含可燃气体的工 业尾气。其直接向大气中的排放, 一方面,加剧了大气污染,造成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造 成了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仅每年从煤矿乏风流中释放的瓦斯其低位发热量相当 于3370万吨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
因此,开展乏风利用技术研究,对于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 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提升我国应对环境变化及履约能力,提高环保装备 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乏风综合利用技术,国外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 则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
国内外乏风利用装置从原理上分为热逆流式氧化装置和催化氧化装置,通过氧化装置,
使乏风中的具有发热量的气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能,使废气不废!但无论是哪一种氧化装 置,都需要有可靠的进排气交换逆循环系统,将送入反应器中的气体不断变换运动方向,保 证中心反应区的反应温度和通过换热器输出的热量。
可以说进排气循环系统涉及的合理与否,关系着乏风氧化装置热效率的高低。常规的设 计, 一般是在装置两侧进排气腔各留孔口,将乏风气体直接由一端引入和排出氧化装置,这 一做法对于小型的氧化装置勉强可行,但对于乏风处理能力数万立方以上的大型装置,气体 由一端引入,经过一个几米长的通道(进排气腔),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多会有大幅度的衰减, 而分配到装置内部各部位的气体流量和压力极不均匀,存在气体不流动的死角,增加了因气 体聚集引起爆炸的危险性。国内外此类装置的循环或换向系统设计简单,普遍存在蓄热床截 面温度不均匀、蓄热能力差、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乏风氧化装置的进排气循环系统设计简单,造成蓄热床截面温度不均匀、蓄热能力差、能源浪费严重的缺陷,提供一种保证整个氧化装置内, 乏风进风量均匀分布,避免了装置内部的自然对流换热,不产生气体聚集区(即死角),提高 乏风的氧化率,达到高蓄能的技术指标,安全可靠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与氧化装置本体连接的进排气分配管,其特 征在于风机与进排气分配管之间设有矩形的异形三通管,所述异形三通管下端的管体设有乏 风气体进口和废气出口,所述进排气分配管为多分支结构,包括总管和支管,所述总管分别 与异形三通管上端、下端的管体连接。
所述异形三通管上设有换向控制系统,所述换向控制系统包括四个电磁阀,所述电磁阀 安装在异形三通管上、下端的管体上,分别位于总管的两侧。 总管与异形三通管上、下端管体连接的部位均设有防爆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一组四个电磁阀的交替开闭,控制电磁阀的切换,实现气体流向的 变换,从而使进入氧化装置内乏风气体在蓄热陶瓷模块中吸热升温,保持中心横截面的温度, 以保证氧化过程的自维持。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进排气分配管的结构,其直接影响进入氧化装置内部乏风的均匀分 布和氧化率。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分支结构避免了以上问题,适用于各种规格大型乏风氧化 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 设置换向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切换时间,实现气体流向的不断变换,使进 入的乏风气体在蓄热装置内吸热升温,以保证氧化过程的自维持。
(2) 进排气分配管采取多分支结构,流线过渡,将气体通过多个支管,均匀的分配到氧 化装置的各个部位,使气体在装置内部的流量和压力均匀分布,从而使之更加充分氧化,提高 气体的氧化率。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气体不流动的区域的产生,避免产生气体聚集。
(3) 管道中设置多个防爆门, 一旦浓度超限发生爆炸,可以通过防爆门将爆炸能量安全 快速的释放出去,有效的防止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各类乏风氧化装置的进排气系统,对于提高氧化装置的安 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乏风氧化装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的俯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如图中所示l是氧化装置本体;2是异形三通管;3_1是主管;3_2是支管;4是防爆 门;5是乏风气体进口; 6是废气出口; VI、 V2、 V3、 V4是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矩形的异形三通管2下端的管体左端为乏风气体进U 5,右端为废弃出 口6,主管3-l分别与异形三通管2上、下端的管体连接,主管3-1通过4个支管3-2与氧 化装置本体l连接,上述连接部位设有防爆门4,主管3-l与支管3-2之间的形状为梳状。 乏风气体由总管3-1的一端引入,在长度方向上将气体分配到三个支管3-2,而后均匀分配 到氧化装置本体l内部。电磁阔V1、 V2、 V3、 V4分别为换向用的电磁阀,电磁阀V1、 V2安 装在异形三通管2上端管体上,电磁阀V3、 V4安装在异形三通管2下端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气体的流向变换由两个一组四个电磁阀,交替开闭控制。具体的工 作流程由图1可知,当电磁阔VI、 V3打开时,见实线箭头指向,乏风经1l磁阀VI由氧化装置 本体1的上部向下流动,经电磁阀V3后排出;
当电磁阀V2、 V4打开时,见虚线箭头指向,乏风经电磁阀V4由氧化装置本体1的下部 向上流动,经电磁阀V2后排出。由此实现送入氧化装置本体1的气体流向不断变换运动方向, 使进入的乏风体在蓄热装置内吸热升温,以保证氧化过程的自维持。
电磁阀VI、 V3、与V2、 V4的切换时间通过一 ECU控制。防爆门4用于快速的释放爆炸 产生的能量,提高系统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乏风气体由总管3-1引入,向两侧均匀的分配到四个支管3-2,而后 均匀分配到氧化装置本体1内部。其他同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如进排气分配管只要能实现主管与支管之间的过渡圆 滑流畅,尽可能的将气体均匀的分配到氧化装置内各处,减少死角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与氧化装置本体连接的进排气分配管,其特征在于进排气分配管与矩形的异形三通管连接,所述异形三通管下端的管体设有乏风气体气口和废气出口,所述进排气分配管为多分支结构,包括总管和支管,所述总管分别与异形三通管上、下端的管体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三通管上 设有换向控制系统,所述换向控制系统包括四个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在异形三通管上、 下端的管体上,分别位于总管的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总管与异形三通管 上、下端管体连接的部位均设有防爆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煤矿通风瓦斯、化工废气综合利用领域的乏风逆流氧化装置的蓄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进、排气运动方向,维持自身热平衡的乏风氧化装置进排气循环系统。包括与氧化装置本体连接的进排气分配管,其特征在于进排气分配管与矩形的异形三通管连接,所述异形三通管下端的管体设有乏风气体气口和废气出口,所述进排气分配管为多分支结构,包括总管和支管,所述总管分别与异形三通管上、下端的管体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乏风氧化装置的进排气循环蓄热床截面温度不均匀、蓄热能力差、能源浪费严重的缺陷,提高了氧化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
文档编号E21F5/00GK201401191SQ20092002116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2日
发明者健 刘, 吕道章, 靖 曹, 李冬梅, 李宗立, 梁杰辉, 震 王, 王俊兴, 穆冠秀, 高绪伟 申请人:淄博柴油机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